X線解剖 | 肩關節外旋正位像

放射沙龍 發佈 2020-01-06T21:04:49+00:00

來源: 鼎湖影像肩關節是全身最靈活的關節,活動度大,可做三軸運動,即冠狀軸上的屈和伸,矢狀軸上的收和展,垂直軸上的旋內、旋外和環轉運動。

來源: 鼎湖影像

肩關節是全身最靈活的關節,活動度大,可做三軸運動,即冠狀軸上的屈和伸,矢狀軸上的收和展,垂直軸上的旋內、旋外和環轉運動。肩關節的靈活性也帶來了關節的易損,因而也是最容易遭受損傷的關節,多數肩關節疾病臨床主要表現為疼痛和活動受限,缺乏特異性,一直以來診斷肩關節病變的傳統方法為x線平片,包括x線肩關節造影,它能直接顯示骨質受損情況,肱骨頭脫位,骨折等,但難以顯示軟組織軟骨肩袖及韌帶等結構的損傷。x線檢查是診斷肩關節損傷的第一站,能為其他影像學檢查提供重要依據。本期主要講肩關節的X線基礎解剖。


肩關節由肩胛骨、肱骨和鎖骨構成,肩關節的狹義解剖學定義是指盂肱關節;但從肩關節的功能和常見病變來講,廣義的肩關節應包括兩個重要的關節,即肩鎖關節和盂肱關節。

鎖骨為S型彎曲的長骨,可分為內、外兩端和中間部,內側端連接胸骨的鎖骨切跡,外側端與肩胛骨的肩峰關節面相接,中間部稱為鎖骨體,內側端(胸骨端)末端有三角形的關節面,向內下方並稍偏向前方,與胸骨柄的鎖骨切跡相關節。外側端(肩峰端)扁平,末端有卵圓形的關節面,向外方並稍偏向下方,稱為肩峰關節面,與肩胛骨的肩峰相接。

肩胛骨的關節盂與肱骨的肱骨頭組成盂肱關節,肩胛骨為三角形扁骨,貼於胸廓後外面,介於第2-7肋骨之間,可分為2面,3緣,3角。腹側面或肋面與胸廓相對,為一大淺窩,稱為肩胛下窩。背側有一橫嵴,稱肩胛岡。岡上、下方的淺窩分別為岡上窩和岡下窩,肩胛岡向外側延伸的扁平突起,稱肩峰,與鎖骨外側端相接構成肩鎖關節。肩胛骨上緣短而薄,外側份由肩胛切跡,前外側有指狀突起,稱喙突。內側緣薄而銳利,又稱脊柱緣,外側緣肥厚鄰近腋窩,又稱腋緣,上角與上緣與脊柱緣會合處,平對第2肋;下角為脊柱緣於腋緣會合處,平對第7肋或第7肋間隙,外側角為腋緣與上緣會合處,最肥厚,朝外側方的梨形淺窩,稱關節盂。與肱骨頭構成盂肱關節,關節盂上下方各有一粗糙隆起,分別稱為盂上結節和盂下結節。

肱骨分一體及上下兩端,上端有朝向上後內方呈半球形的肱骨頭,與肩胛骨的關節盂相關節,頭周圍的環狀淺溝稱解剖頸,肱骨頭的外側和前方有隆起的大結節和小結節,向下各延伸一嵴,稱大結節嵴和小結節嵴,兩結節之間有一縱溝稱結節間溝。上端與體交界處稍細,稱外科頸,較易發生骨折,肱骨體上半部呈圓柱形,下半部呈三稜柱形,中部外側面有粗糙的三角肌粗隆,後面中部有一自內斜向外下的淺溝,稱橈神經溝,橈神經和肱深動脈沿此溝經過,肱骨中部骨折可能傷及橈神經。

肩鎖關節屬於滑膜關節,由鎖骨的肩峰端和肩峰的關節面構成,是肩胛骨活動的支點,腔內的關節盤常出現於關節上部,部分分隔關節,極少數情況下關節盤可完全的分隔關節,肩鎖關節活動度小,僅能在肩胛骨和鎖骨之間做輕微滑動。關節的上方有肩鎖韌帶加強,關節囊和鎖骨下方有堅韌的喙鎖韌帶連於喙突(喙鎖韌帶由冠狀韌帶和斜方韌帶組成),喙肩韌帶位於肩胛骨的喙突與肩峰之間,他與喙突、肩峰共同構成喙肩弓,架於盂肱關節上方,有防止肱骨頭向上脫位的作用。

盂肱關節是典型的球窩關節,有近似圓球的肱骨頭和淺而小的關節盂構成,雖然關節盂的周緣有纖維軟骨構成的盂唇來加深關節窩,仍僅能容納關節頭的1/4-1/3,肩關節的這種結構形狀增加了運動幅度,但也降低了關節的穩定性,因此,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等結構對其穩固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版權聲明】本平台屬公益學習平台,轉載系出於傳遞更多學習信息之目的,且已標明作者和出處,如不希望被傳播的老師可與我們聯繫刪除

更多影像內容請下載放射沙龍APP,免費讀片線上交流學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