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獅子吼佛像的彌勒寺 塔爾寺

小劉旅行日記 發佈 2020-01-06T21:25:15+00:00

說到藏傳佛教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都是西藏,但其實藏傳佛教興於西藏卻又不止於西藏地區。特別是藏傳佛教之中格魯派(黃教)在歷史之中與蒙古、青海的關係,讓藏傳佛教所影響的地方更多。其中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出生地其實並不在西藏,而是在青海。

說到藏傳佛教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都是西藏,但其實藏傳佛教興於西藏卻又不止於西藏地區。特別是藏傳佛教之中格魯派(黃教)在歷史之中與蒙古、青海的關係,讓藏傳佛教所影響的地方更多。其中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出生地其實並不在西藏,而是在青海。

西寧,在絲綢之路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作為唐朝時期與吐蕃邊貿互市的重鎮,四方行商之人的往來也造就了這座城各民族混居,各種文化交融的奇特景象。這座城市也成為一座儒、佛、道共存的一座城市。其中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在這裡留下了非常輝煌的歷史,塔爾寺,作為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六大寺廟之一,有著讓人神往的期待。

塔爾寺始建於明洪武十二年(1379),為紀念藏傳佛教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大師而建。藏語稱為"袞本賢巴林",意思為"十萬獅子吼佛像的彌勒寺"。經過百年的傳承,在建國後再次被修繕,並且現在再為僧人提供修行場所的同時,也向遊人開放,讓我們能一睹這百年四面恢弘的歷史。

塔爾寺的影響力不僅僅是西北地區,甚至在東南亞的佛教徒中都享有著盛名。這其中與宗喀巴大師在他一世的修行中,集各家所長,讓格魯派的教義能更多的被信徒所接受,在世界範圍內有著很大的影響力有著很大的關係。作為宗喀巴大師的出生地,塔爾寺自然也成為藏傳佛教之中的一顆明珠。

酥油花、壁畫、堆繡是塔爾寺的藝術三絕,其中酥油花雕塑是栩栩如生,令人讚嘆。其實我們很多人對與藏傳佛教的理解都過於狹窄,就簡單的從"喇嘛"這樣一個稱謂上來說,和我們中原地區的佛教之中的"和尚"類似。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只要看到僧侶就會稱為"和尚"或"喇嘛",但其實不然在藏傳佛教之中,"喇嘛"這個稱謂並不是所有僧侶都可以叫的,只有通過在寺廟之中的學習,在佛學和其他的課程中有所成就,獲得一定地位才能被稱為"喇嘛"。所以塔爾寺這三絕的傳承並不是沒有原因的,而是一代又一代的僧人穩定的繼承了這三絕的技藝,能讓如今的我們一飽眼福。

提起藏傳佛教,人們總會想起那雪山連綿的雪域高原,虔誠的朝聖者。信仰、純潔、凈化這樣的詞彙總是讓人神往。走過這條路的人,究竟是否尋找到自己的信仰,凈化了自己的心靈,還是只淪為吹牛的談資?這不可考究,也難以推測,或許只有在夢回時刻能想起那一路的艱難和自己選擇。

塔爾寺的建築風格不同於藏地,有著濃濃的漢民族傳統宮殿的風采。這也和塔爾寺自明朝至清朝與中原王朝關係密切不無關係,也和西寧這座城的城市風韻有著密切關聯。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菩提樹無論是在中原還是在藏地都是佛教最具代表性的象徵。當年釋迦摩尼佛在菩提樹下頓悟,給無數的人帶來了信仰,是信仰者的幸事,是迷惘者的光芒。

紅色的牆,綠色的菩提葉。莫名的給人一種寧靜感。我的個人理解佛學是一種辯證的哲學,無論什麼樣的廟台,只需終於內心。但,誰又能做到?

不知道什麼時候,塔爾寺也成了一個攝影的聖地,或許文化的反差所帶來的美感更能打動人。有幾個注意事項可以說一下,比如這個轉經筒是很多人喜歡拍照的地方,但是請注意,轉經筒的下面都有一個轉輪把手,那個不是裝飾,正確的轉經就是握住把手,不是撫摸桶面。撫摸桶面和打佛祖的臉沒什麼區別。

寺廟內拍照可以與華麗的裝飾尋找色彩的搭配和反差。藏傳佛教的寺廟是禁止衣冠不整進入的,特別是女士禁止穿著短褲、裙子進入寺廟,進入宮殿需要脫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