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派他圍剿紅軍,他接到主席一封信,立刻主動撤軍

歷史客棧 發佈 2020-01-06T21:28:45+00:00

兄弟相爭、同室操戈的劇情,在近代史上上演過不少,尤其是黃埔軍校的同學們,為了各自的信仰,殺得是天昏地暗。不過很少有人知道,主席也曾經有一位好兄弟,後來竟參與圍剿紅軍,誰呢?譚道源。1925年,譚道源在廣東主持創辦了湘軍講武堂,聘任了一批湖南有志青年,其中便有擔任國文老師的主席。

兄弟相爭、同室操戈的劇情,在近代史上上演過不少,尤其是黃埔軍校的同學們,為了各自的信仰,殺得是天昏地暗。

不過很少有人知道,主席也曾經有一位好兄弟,後來竟參與圍剿紅軍,誰呢?譚道源。

1925年,譚道源在廣東主持創辦了湘軍講武堂,聘任了一批湖南有志青年,其中便有擔任國文老師的主席。

巧的是,兩人都是湖南湘潭人,在飲食口味、性格志趣乃至革命追求上都頗為相似,一來二去便成了好友。因譚道源比主席大6歲,主席便尊稱譚道源為大哥,經常去譚道源家裡「蹭飯」,甚至建國後回憶起譚大嫂的廚藝,仍然讚不絕口。

只可惜,大革命失敗以後,譚道源選擇追隨蔣介石,先後參與蔣桂大戰和中原大戰,成了頗受老蔣青睞的一員猛將。這也是為什麼老蔣在圍剿紅軍時,選擇讓時任國軍50師師長的譚道源,協同張輝瓚出戰的原因。

不過,這場戲的主角是張輝瓚,因為貪功心切,再加上完全沒有把紅軍放在眼裡,張輝瓚貿然突進,掉進了包圍圈,成了瓮中之鱉,最後落得個兵敗身死的下場。

而譚道源呢,一方面兄弟情誼擺在那兒,他並不想和紅軍拼得你死我活,另一方面失去了張輝瓚的策應,勢單力薄的他也難有作為,於是邊打邊撤。

譚道源率部退守到撫州時,接到了主席的來信。雖然此時各為其主,信仰有別,但兄弟情義還是在的,在信中,主席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力勸譚道源不要跟著蔣介石搞內戰。譚道源也是深明大義之人,來打紅軍本來就不是他的本意,於是便主動撤軍。

當然,如果就這麼毫髮無損地撤走了,蔣介石肯定會起疑心,因此,主席就讓紅軍繼續追擊譚道源的部隊,最後繳獲了兩千多條槍,雙方皆大歡喜。

淞滬會戰爆發後,譚道源被老蔣重新啟用,出任第10軍團軍團長,火速趕往上海參戰。淞滬會戰的慘烈程度已無需多說,譚道源部傷亡慘重,幾乎不成編制。

1938年,台兒莊戰役打響後,譚道源率部負責駐守禹王山和下邳一帶。由於下屬部隊都是些雜牌軍,分配的也都是一些老舊武器,根本無力應對日軍的重型武器,譚道源只能指揮部隊以血肉之軀和日軍拼殺。

自5月10日戰鬥打響以後,譚道源整整5天5夜沒合眼,饒是如此,譚道源部仍被不斷湧來的日軍徹底打散,陷入了日軍的重圍。5月20日,自知陣地已無守住之可能的譚道源選擇了撤退。

然而,要想從日軍虎口中逃脫又談何容易,幾天下來,整個部隊只剩下譚道源和參謀長李家白兩人倖存!後來,兩人喬裝打扮一路乞討,這才得以重返國統區。

再說日軍這邊,戰後在打掃戰場時發現了一名傷員,從他身上找到了譚道源的私章和名帖,再加上這人高大威猛,頗有將官氣色,於是便將其錯認為譚道源,並大肆宣揚。但實際上,這只是譚道源麾下的上校易式谷而已。

台兒莊大敗,部隊幾乎全軍覆沒,譚道源自愧無顏面對父老,便引咎辭職,不再領兵打仗。

但是,憋在譚道源心裡的那股氣,卻始終都放不下,畢竟自己的弟兄們幾乎全部犧牲,這口氣如何咽得下去!

好在,他終於等到了1945年8月15日這一天,在聽聞日本投降的消息後,譚道源熱淚盈眶,高呼:「作為一個中國軍人,終於看到了這一天,吾願足矣!」

第二年,1946年8月2日,譚道源與世長辭,享年59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