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連發兩篇中國數據:空氣污染對中風、心臟疾病影響有多大?

藥明康德 發佈 2020-01-06T21:39:11+00:00

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90%的人都在呼吸受到污染的空氣。這個全球普遍的健康問題,在中國的影響程度如何? 12月初,中國疾控中心發布超8000萬人數據分析,指出在中國PM2.5污染與心腦血管疾病尤其相關。

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90%的人都在呼吸受到污染的空氣。這個全球普遍的健康問題,在中國的影響程度如何?


12月初,中國疾控中心發布超8000萬人數據分析,指出在中國PM2.5污染與心腦血管疾病尤其相關。近日,《英國醫學雜誌》再次連發兩篇中國證據,分別來自阜外醫院顧東風院士團隊和北京大學胡永華教授團隊,進一步揭示空氣污染與中風、心臟疾病風險的關聯。


截圖來源:BMJ


近12萬人研究:長期暴露於PM2.5與中風發病率


細顆粒物(PM2.5)在中國和全球都是主要的空氣污染問題。根據全球疾病負擔研究估計,2017年全球有294萬人死於周圍環境PM2.5污染,其中約48%為缺血性心臟病和中風。在中國、印度等國家,PM2.5相關的疾病負擔預計更高。


來自阜外醫院顧東風院士團隊的這項研究,把目光投向了長期暴露於高濃度PM2.5與中風的關聯。中風也是中國的「頭號殺手」。


研究數據來自China-PAR項目,這一心血管疾病研究覆蓋了中國15個省市。研究納入了2000年時無中風病史的117,575名中國居民,並且自2000年開始收集PM2.5數據,結合空氣品質監測和衛星數據,以1×1 km為地理單元,每月更新至2015年。


15年間,受試者居住環境的PM2.5濃度平均PM2.5水平為64.9 μg/m3,各地差異較大,從31.2 μg/m3到97.0 μg/m3不等,研究區域中,以華北及中部污染相對更嚴重。


▲2000年-2015年中國PM2.5平均污染程度。紅色實心圓圈表示研究受試者加入研究時所在地區。(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隨訪期間,共確定了3540例中風,其中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風分別占63.0%和27.5%。相較於長期PM2.5暴露程度最低(<54.5 μg/m3)的1/4人群,周圍污染濃度最高(>78.2 μg/m3)的1/4人群中風風險升高53%,缺血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風險分別高82%和50%。長期PM2.5平均濃度每增加10 μg/m3,所有中風、缺血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的風險分別增加13%、20%和12%。


這些中國數據表明,長期PM2.5暴露和中風發生幾乎呈線性相關,也就是說,長期污染程度越高,中風風險呈正比增加。


圖片來源:Pexels


184城市調查:PM2.5污染與特定心血管疾病住院率


北京大學胡永華教授團隊開展的研究則分析了PM2.5污染和更多主要心血管疾病的關聯,包括缺血性心臟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缺血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的住院風險。


研究團隊通過全國城鎮職工基本醫保資料庫,收集了2014年-2017年中國184個城市共計超過883萬次上述心血管疾病相關的住院記錄;相似的,研究也通過中國國家空氣污染監測系統收集了每個城市的PM2.5數據。


研究期間,平均每天有47例心血管疾病住院。在全國平均水平上,PM2.5污染水平增加10 μg/m3,與當天心血管疾病住院人數增加0.26%相關。具體到各個疾病略有差異,缺血性心臟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缺血性中風的住院人數分別增加0.31%、0.27%、0.29%、0.29%,沒有觀察出血性中風住院風險升高。這表明,短期暴露於PM2.5與大多數主要心血管疾病的住院人數增加有關。


進一步分析發現,隨著全國平均PM2.5污染程度增加,當日心血管疾病住院風險並不是勻速直線上升:在PM2.5濃度低於50 μg/m3時,風險快速上升,而且沒有觀察到最低閾值,也就是說,即使是低水平的PM2.5污染,與疾病住院風險的關聯也仍然存在;PM2.5濃度處於50-250 μg/m3時,增長速率放緩;高於250 μg/m3後則保持在較穩定的水平。這提示,當PM2.5控制在較低範圍之後,單位濃度的降低才能帶來更多健康益處。


▲2014年-2017年全國184個城市的每日平均PM2.5濃度和主要心血管疾病住院人數變化比例。(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以此預測,如果將年均PM2.5濃度控制在中國2級(35 μg/m3)、1級(15 μg/m3)或世界衛生組織標準(10 μg/m3),每年因心血管疾病而住院的患者數將分別減少36,448例、85,270例和97,516例。


圖片來源:123RF


兩項研究都通過中國全國性數據強調了PM2.5暴露和心腦血管疾病的明顯關聯。研究團隊在論文中均表示,希望通過這些數據,促進對空氣污染相關疾病的預防,並為空氣品質和公共衛生政策管理提供參考。


參考資料

[1] Huang Keyong, et al., (2019). Long term exposure to ambient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and incidence of strok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from the China-PAR project. BMJ, 10.1136/bmj.l6720

[2] Tian Yaohua, et al., (2019). Association between ambient fine particulate pollution and hospital admissions for cause specif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ime series study in 184 major Chinese cities. BMJ, 10.1136/bmj.l6572


版權說明:本文來自藥明康德微信團隊,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