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57歲的第一天:人到中年,還是要和現實死磕到底

極物 發佈 2020-01-06T22:18:41+00:00

昨天姜文57歲生日,在家無聊,重溫了姜文的幾部電影。想起之前高曉松對他作品的評價:「滿屏荷爾蒙飛濺,愛恨劈頭蓋臉,去了不少腥氣,卻多了寬容與頑皮。」之前拍《邪不壓正》,為了還原小說描寫的上世紀三十年代老北京的風貌和舊北平的風土人情,姜文在雲南硬生生造了一座等比例的北平城。

昨天姜文57歲生日,在家無聊,重溫了姜文的幾部電影。

想起之前高曉松對他作品的評價:「滿屏荷爾蒙飛濺,愛恨劈頭蓋臉,去了不少腥氣,卻多了寬容與頑皮。」

之前拍《邪不壓正》,為了還原小說描寫的上世紀三十年代老北京的風貌和舊北平的風土人情,姜文在雲南硬生生造了一座等比例的北平城。

這種事發生在他的電影里並不讓人感到意外,畢竟他原本就是一個愛「較勁」的人,不管成本有多高,只管效果好不好。

電影公映時,姜文特意選了古北水鎮的一個露天場地。這個決定曾遭到所有人的反對,下雨、颳風,不可控的因素太多。可他卻說,「別人都反對的事,你就要堅持。」他不肯因為那些現實因素違背自己的意願。

自始至終,不管是多少歲的姜文,都像個較勁的孩子,帶著天真的、執著的、狂妄的目光,試圖反抗這個世界。

在他的電影里,你能感受到姜式獨有的霸道、生猛與熱情。明明人到中年,但仍然像個大男孩一樣,暗自與自己較勁,堅持和現實死磕。

1

尚不知天高地厚,只知道一往無前


姜文之所以會成為這樣的人,與他的成長經歷息息相關。或許因為父親是軍人的緣故,從小在部隊大院長大的他,言行舉止間,都有軍人的特質——堅持,不肯輕言放棄。別人做不到的事,他偏要做到。

大院裡要掛國旗,40米多高的煙囪,管理科長不敢爬,少年姜文卻絲毫不放在眼裡,蹭蹭就上去了。

他有個標誌性特點:堅持把自己喜歡的事做到極致。13歲那年,他愛上了電影《劉三姐》,能連續看17遍不停。後來他迷上北京人藝、迷於是之,和朋友英達三天兩頭約《茶館》,前後看了不下二十遍,直到把台詞倒背如流。

1979年,姜文高考落榜,在朋友的鼓動下,決心報考中戲。第一次報考,仍舊落榜。或許換了其他人早已輕言放棄,但姜文卻不以為意,精心準備了一年,每天卡點準時補習,再次應考,憑藉一段契訶夫的《變色龍》脫穎而出,順利步入了中戲。

那一年,姜文17歲,尚不知天高地厚,只知道一往無前。他不服輸的那股勁,從那時候開始就初露端倪。有些人屈從於現實的不如意,而他卻始終選擇拼一拼。

2

他刨根問底,他琢磨不停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在中戲學習的日子裡,學生薑文問的最多的就是這句話。據教授張仁里爆料說:「他總是不停地在問『為什麼?告訴我為什麼?』我從沒遇見過姜文這樣的學生。」

他似乎對身邊的一切都充滿疑問:戲為什麼要這麼排?角色的表情為什麼這樣擺?姜文成為了全院聞名的刨根問底者,讓身邊人叫苦不迭。有人吐槽他龜毛,有人說他矯情,但外界的聲音並沒有影響他分毫,姜文依舊我行我素。

他似乎想要找到所有問題的答案,不肯放過現實中的任何事。姜文很倔,決不讓自己有絲毫放鬆,還表現在他喜歡琢磨這一點上。

早年的經歷里,有一個故事廣為流傳。

他和同學呂麗萍拍戲,演一對老年夫妻。為了揣摩角色,兩個人三天兩頭跑到學校門口觀察老頭老太太的肢體動作,有時候一呆就是一整天。夏天天熱,汗順著脖頸往下淌,每次考察完都得汗流浹背,姜文已經習以為常。身體要傾斜多少度?腳邁的多大才合適?他腦子裡只琢磨了這些。

要演就演到最像,學生時代的姜文對自己嚴苛要求,所有的細節都得往完美上靠。或許正多虧了他的質疑與琢磨,才讓演技突飛猛進。

3

初出茅廬,仍然要懟天懟地


從中戲畢業之後,姜文很快接到了各路導演遞來的橄欖枝。演員身份的姜文初出茅廬,但「懟天懟地」的個性卻絲毫不變,經常在劇組裡和導演產生摩擦。

1987年拍《紅高粱》,姜文和張藝謀在片場從頭吵到尾,兩個創造力和控制欲強盛的人撞一塊去,三兩句話說不到一塊就大小聲,給同劇組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陰影。

隔兩年拍《本命年》,他看女孩唱歌那場,非得讓導演謝飛找根柱子拍他靠著抽菸,還不能直接拍,鏡頭得從後頭繞著上來。謝飛回嗆他:你可真夠挑的。

明明還是個職場新人,卻膽敢和導演叫板。他總是在做一些常人不敢做的事,是因為他始終過不了自己心裡那關。

在姜文眼裡,演戲不是在扮演某個角色,而是在創造角色本身,絕不應該照本宣科。不管得重拍多少次,不論會不會得罪導演,首先必須保證成片是自己滿意的。

姜文和戲裡的角色,算是槓上了。

他演知識分子,也演粗獷農民,演秦始皇,還演太監李蓮英。有人勸他往一個方向發展撈錢快,他偏偏不如人意,撂下狠話——重複的角色,我不演。不是錢的事,我覺得沒意思。

作家葉三曾形容過:姜文是個終身荷爾蒙過剩的人,想閹都無處下手。但就是這樣的他,要自告奮勇出演《霸王別姬》中柔美的程蝶衣。還特自信地po出了試妝照,並表示自個兒化妝之後還行。

他試圖認清自己的極限,始終願意挑戰全新的角色。這「較勁」劍指偏鋒,在為難他人,為難自己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4

他偏要站著把錢掙了


台灣影評家焦雄屏曾採訪過姜文,對方問他:「中國這麼多導演,哪個優秀?」他回答:「現在沒有,以後會有。」問來人是誰?他自信地回答說:「我!」

這一年,姜文28歲。

拍戲拍到了瓶頸期,不願意迎合投機取巧的資本市場,姜文抵抗現實的方式,是一個人回到西壩河隱居。兄弟王朔遞過一本《動物兇猛》,他閉關幾個月,把6萬字小說改寫成了9萬字劇本,這是《陽光燦爛的日子》誕生之初。

姜文的講究勁在這部戲裡,發揮得淋漓盡致。比如劇里米蘭家的照片,他拍了足足4本膠片,一共23040張照片,從中精選出了一張。他似乎絲毫不介意麻煩,只專注於效果,單單憑藉這部電影,實現了開門紅。

出道即巔峰的導演姜文,找到了新的出口,自導自演,把使不完的「勁」搬到電影里。投資商中意的,他不拍,隨市場大流,也不肯。他講究細節,使勁扣劇里的情節,不肯放過任意一點。

拍《鬼子來了》時,姜文用了國內能買到的每一卷柯達黑白膠捲,一共50萬英尺長,大概是一般故事片所用膠捲的五倍。

為《太陽照常升起》找配樂,姜文拿著莫扎特的曲子去找久石讓,說你給我寫一個比這個更牛逼的,讓對方無措極了。

還有《讓子彈飛》,120分鐘的電影,姜文做了120個小紙條,把戲一點點切割成小橋墩,小紙條上記的,就是怎麼從這一個橋墩子,跳到下一個橋墩子。

這樣的折騰,讓劇組的經費瘋狂燃燒。有人猜姜文會像其他導演一樣,逐漸走上迎合投資商的道路,拍一些不知所云的商業爛電影。可姜文卻讓他們失望了。每一部電影,都是他死磕後的成果。姜文偏要站著把錢給掙了。

5

人生建立在誤讀之上

而他只聽自己的聲音


2014年,電影《一步之遙》上映,票房遭遇滑鐵盧式撲街,豆瓣評分6.2分。

一時間,網絡上開始了鋪天蓋地的「姜文黑」。說他炒亂七八糟的花邊新聞,硬湊了故弄玄虛的劇情看不懂,動不動就懟哭記者,是著名的「拆台表演藝術家」,輕易抹殺了他曾經的輝煌。

從出道巔峰到英雄隕落,有人說,姜文江郎才盡。

這個問題,他用實際行動進行了回答。自始至終,不管外界的聲音如何,他始終按著自己的步調往前走。不到半年時間,姜文宣布即將拍攝新片,改編自《俠隱》,也就是現在的《邪不壓正》,作為民國三部曲的最終章。

許知遠採訪姜文時,他說:「人生是建立在誤讀之上的。」旁人給他安的標籤,他並不在意,他只關心如何才能把自己的夢痛快地拍出來。

和其他導演不同的是,26年下來,姜文總共只拍了6部電影。

辛亥革命時期的《讓子彈飛》,北洋時代的《一步之遙》,抗戰前夕的《邪不壓正》;末期的《鬼子來了》,勝利後的《太陽照常升起》,以及建國後,《陽光燦爛的日子》。

別人拍電影,或許是為了掙錢。而他拍電影,更像是抒發情懷。6部電影,姜文勾勒出一整個中國近現代百年史,每一部都在前一部的基礎上精益求精。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姜文和其他人最大的不同,是他不願意隨大溜兒。

2020年,姜文已經57歲了,雖然人到中年,但銀幕上的他,仍然是當初的硬漢模樣。

當你以為他已經被「狗日」的生活擊垮時,他已經帶著作品隆重回歸。邪不壓正,就像他的半生,正邪較勁,哪管旁人懂不懂,勢必要與現實死磕到底。

今 / 日 / 互 / 撩

你今年多少歲了,還會和生活死磕嗎?

圖片大部分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字由極物原創,轉載請說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