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進忠」怎樣學習和應用方劑?

深度中醫 發佈 2020-01-06T22:25:47+00:00

朱進忠,著名中醫,主任醫師,山西中醫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朱進忠,著名中醫,主任醫師,山西中醫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曾任山西省中醫藥研究院中醫基礎研究所所長,山西省中醫學會、山西省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內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全國中醫藥學會名醫研究會理事,山西省政協醫衛體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山西省科技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山西省保健委員會顧問,山西省藥品審評委員會委員。《山西中醫》《中醫藥研究》《光明中醫》雜誌編委。出版醫學專著26部。

  長期從事中醫臨床、經典著作和內科學教學,提出了疑難病從肝論治、相似辨證、天人相應辨證、內科病三步辨證、久病辨證脈為第1、一元辨證法、危重疾病尤應診腹等觀點和方法。研製出「丁桂兒臍貼(寶寶一貼靈)」「腎康靈膠囊」「疏風清熱膠囊」等知名中成藥品。



中醫古籍浩如煙海,所載方劑很多,再加上近代醫家和每個醫生所組成的驗方就多而更多了。所以記憶難,應用就更難了。怎麼辦?我開始時一背就背了5000多個,但是仍然感到很多沒有背過,一用就更難了,不知用哪個好,久久難於開方。後來,經過分析、歸納、對比,一下子開朗了很多,5000多個方不過400多個方類,結果確實作到了方中有方、方中有藥、藥中有方。不但在臨床上的用方嚴格了,而且療效也提高了。那麼我是怎麼學習和應用方劑的呢?大致說來有以下幾點:


一、學習的方法


1.背過多數人認為有效的方劑。

這些方劑不但要背過它的組成、功用、主治,而且要背過它們藥物組成上的配伍方法、加減方法。只有這樣我們才會作到舉一反三地應用方劑。這些方劑從哪找?我的回答很簡單:講義、湯頭歌訣中記載的即是多數人認為有效的方劑。


2.善於觀察眾多方劑間的總趨勢。

例如銀翹散、越婢湯、升降散,儘管藥物組成根本不同,但它們間的總趨勢都是辛涼解表。麻黃湯、荊防敗毒散、九味羌活湯儘管藥物組成根本不同,但它們間的總趨勢都是辛溫解表。因此前者都是治療風熱外感的,後者都是治療風寒外感的。


3.善於發現總趨勢相同方劑中的特殊引經藥。

例如:獨活寄生湯和三痹湯,從其總趨勢來看,都是益氣養血,祛風除濕,治療風濕痹證的方劑。但是由於三痹湯多了黃芪的補氣昇陽,少了桑寄生的補腰腎,使其主要功用變成主治上半身,特別是肩臂風濕的方劑,而獨活寄生湯則成了主治腰腿疼痛的方劑了。


4.善於發現相似方劑間的不同用藥和藥物間的用量比例。

例如:黃連湯和半夏瀉心湯,兩個方劑除一味藥不同外,其餘藥味全部相同,但就是這一味藥的不同,使這兩個總趨勢相同,即都用於寒熱夾雜證痞滿、泄瀉的方劑,變成了一個用於寒多熱少證,一個用於熱多寒少證。又如:桂枝湯和桂枝去芍藥湯,兩方僅差一味芍藥,但卻變成了桂枝湯調和營衛,桂枝去芍藥湯溫通心陽。


5.善於發現組成藥物相似中的不同點。

例如:不同方劑中採用了不同的化痰止咳藥,如一者採用了百部、紫菀、杏仁,二者採用了貝母、前胡,我們分析時,就要善於區別它們間的相異點,並找出這些藥物的特點。如紫菀不但降氣化痰,並且止咳通絡;百部止咳甚佳,而有潤肺之功,但無化痰之力;杏仁重在降氣止咳,而稍能定喘;貝母除熱痰,稍有軟堅之力;前胡既解表,又降氣化痰。應區別使用。


6.注意發現方劑組成藥物間的協同和制約。

例如:用於止咳化痰的紫菀、冬花,兩藥相配,可使它們的定喘止咳作用增強;黃柏、知母相配,可使它們滋陰降火的作用增強;黃柏、砂仁相配,可明顯提高砂仁的澀精作用。


二、應用方法


1.選擇方劑要嚴格要求,絕不馬虎從事。

例如:證見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心煩喜嘔,口苦咽干,脈弦的少陽證,就予小柴胡湯;厥陰頭痛,乾嘔吐涎沫或嘔吐者,就予吳茱萸湯,而不加減任何藥物。


2.加減藥味一定要嚴格。

在這方面張仲景可以說是一個典範。例如:他在《傷寒論》中闡述小柴胡湯的適應證時,又明確指出:


  • 若胸中煩而不嘔者,去半夏、人參,加栝樓實一枚;
  • 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參合前成四兩半,栝樓根四兩:
  • 若腹中痛者,去黃芩,加芍藥三兩;
  • 若脅下痞硬,去大棗,加牡蠣四兩;
  • 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黃芩,加茯苓四兩;
  • 若不渴,外有微熱者,去人參,加桂枝三兩,溫覆微汗愈;
  • 若咳者,去人參、大棗、生薑,加五味子半升,乾薑二兩。


假若隨心所欲地加減藥物,常常失掉原方含義。例如:麻杏石甘湯是由麻黃、杏仁、石膏、甘草組成的方劑,其麻黃、石膏的用藥比例為1:2,主用於熱壅在肺的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假若因為考慮是肺部炎症,而加大石膏用量,並增黃芩、黃連、黃柏、梔子、銀花、連翹等清熱解毒藥,就不治肺,而成了清熱解毒劑了。


3.選擇用方時,一定要注意適其至所,不可太過不及。

這裡尤其注意的是藥物的用量和歸經問題,千萬不可認為藥量大就是好,因為有的藥量過大反而過其病所而傷正,正如《素問》所說:「勿使過之傷其正也。」所以喻嘉言說:「不明臟腑經絡,開口動手便錯。」


4.加減藥物時,一定要注意方中有方,藥中有方。

例如:真武湯由茯苓、芍藥、生薑、白朮、附子等組成,主用於腎陽衰微,水氣內停,症見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惡寒腹痛,下利,或肢體浮腫,與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目閏)動,振振欲擗地者。若去生薑,加人參,則名附子湯,用於寒濕內侵,身體骨節疼痛,惡寒肢冷,脈沉細無力者。若不去生薑,但加人參,則非但具有真武湯之功,並且兼有附子湯之效,就是說雖然僅僅加入了一個人參,但卻具有了加人附子湯之意,所以也就具有了加入附子湯的功用主治。若在真武湯中加入一味肉桂,則具有了茯苓甘草湯的功用主治,即非但具有真武湯的功用,並且具有茯苓甘草湯治奔豚之功。


本文綜合於網絡。本號所分享文章僅供參考學習之用。轉載請保留版權資訊。



@微頭條話題 #人民好醫生# @健康真相官 @頭條健康@微頭條話題

《靈樞·九針十二原》說:「疾雖久,猶可畢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

請相信,如果緣分十足,你一定會被治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