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超級細菌疫苗攻堅路 鄒全明:已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

中國經濟網 發佈 2020-01-06T22:43:00+00:00

來源:重慶晨報人物簡介鄒全明,1963年出生於四川省西充縣。國家免疫生物製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創始人、主任,陸軍軍醫大學藥檢系微生物與生化藥學教研室主任、教授。領導團隊成功完成Ⅰ、Ⅱ、Ⅲ期臨床研究、獲得世界首個幽門螺桿菌疫苗新藥證書。

來源:重慶晨報

人物簡介

鄒全明,1963年出生於四川省西充縣。國家免疫生物製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創始人、主任,陸軍軍醫大學藥檢系微生物與生化藥學教研室主任、教授。領導團隊成功完成Ⅰ、Ⅱ、Ⅲ期臨床研究、獲得世界首個幽門螺桿菌疫苗新藥證書。

位於陸軍軍醫大學校園內的「國家免疫生物製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從外面看就是一棟並不起眼的白色小樓,但就在這棟樓里,一項研究正吸引著世界的目光——針對超級細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簡稱金葡菌)的疫苗Ⅱ期臨床試驗即將結束。如果其後的Ⅲ期臨床試驗也能順利完成,全世界第一個超級細菌疫苗將在這棟小樓里誕生。

為了這個可能,鄒全明已經帶著他的團隊在這棟白色小樓里奮戰10餘年。

研究超級細菌疫苗十年

超級細菌,是指由於濫用抗生素導致細菌耐藥性增強而出現的嚴重耐藥菌。

鄒全明和他的團隊是在2008年盯上金黃色葡萄球菌(簡稱金葡菌)的,這個位居WHO耐藥菌清單中革蘭氏陽性菌首位的超級細菌,每年侵蝕著數以萬計病人的生命,特別是那些剛剛做完手術的病人。這些病人免疫力低下,被金葡菌找上後,患骨髓炎、膿毒血症、化膿性關節炎、急性肺炎、心內膜炎等嚴重感染併發症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一個正常的骨關節置換手術,手術前後到患者出院的時間在20天左右,但如果患者感染了金葡菌,不僅治療時間成倍增長,花費也會十倍的增加。」鄒全明說,更重要的是,因為現在全世界也沒有針對金葡菌的疫苗,在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後,感染金葡菌的患者也不見得能夠治好。

2008年,鄒全明教授和他的團隊開始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及鮑曼不動桿菌等超級細菌疫苗的研究。

目前,鄒全明主持的金葡菌疫苗臨床研究正在開展Ⅱ期臨床試驗,已有200餘人參加了該臨床試驗。如果Ⅱ、Ⅲ期研究順利,該疫苗很可能在2022年左右研製成功。

研製出世界首個幽門螺桿菌疫苗

在疫苗研究的道路上,57歲的鄒全明已經走了25年。

2009年,我國成功研製國際上首個預防胃病的幽門螺桿菌疫苗,並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這個疫苗的研發者就是鄒全明和他的團隊。

1994年,博士畢業沒多久的鄒全明有了自己的實驗室,那是兩間20多平方米的實驗室,只有一台學生做實驗用的顯微鏡,兩個助教和一個技術員,以及4000元科研啟動經費。這是鄒全明所有的「創業」基礎。創業的第一個項目,他就瞄上了還沒有人吃過的「螃蟹」——幽門螺桿菌疫苗。

1995年,幽門螺桿菌疫苗項目立項。鄒全明和他的研發團隊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研究的各項準備工作就做了好幾年。研究正式開始後,也是困難不斷。

首先要做的就是馴育出高感染動物適應株,但一次次將細菌餵給老鼠,卻不見感染跡象。聽說蒙古沙鼠容易感染,課題組又想辦法弄來幾百隻沙鼠,經過5年的反覆篩選、多次傳代,才成功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動物感染模型。

幽門螺桿菌的培養成本高,為了節約研發資金,團隊想出了把幽門螺桿菌的基因提取出來,轉到大腸桿菌中去培養菌株。注射型疫苗激發產生的抗體難以達到胃黏膜部位,課題組就嘗試口服疫苗,為了避免疫苗被胃腸道內的酸液和各種消化酶破壞,課題組採用特殊工藝劑型,硬是做成了口服疫苗。

終於,2002年,幽門螺桿菌口服疫苗完成動物臨床前研究;2006年,Ⅲ期人體臨床研究數據顯示有效率達85%,保護率達72%。目前,該疫苗已經轉讓企業,進入產業化階段。

重慶晨報·上游新聞記者 石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