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嘗試與探索,律師學院發展得如何了?

法制日報 發佈 2020-01-06T22:51:52+00:00

法制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子陽 見習記者 劉潔正在熱播的電視劇《精英律師》引起社會對律師行業的廣泛關注。說起律師,總會讓人想起思維敏捷、風度翩翩等詞語,也成為越來越多法學畢業生理想的職業選擇之一。

法制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子陽 見習記者 劉潔

正在熱播的電視劇《精英律師》引起社會對律師行業的廣泛關注

說起律師,總會讓人想起思維敏捷、風度翩翩等詞語,也成為越來越多法學畢業生理想的職業選擇之一。但不少畢業生到了律師事務所後才發現理論知識與實踐脫鉤,法律文書起草、訴訟業務流程、接待客戶技巧等還得從頭學起。

法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儘管很多高校都已從單純的理論教學轉向理論與實踐教學並重,探索出模擬法庭、庭審觀摩、法律診所等多元化教學模式,但在師資隊伍配置、教學內容設置等方面仍不盡完善,距離實踐教學目標還有距離。

為探索一條適合中國律師教育發展的新途徑,2010年4月,中國人民大學律師學院正式成立,這是我國第一所由部屬重點高校創辦的律師學院。此後,很多地方紛紛設立律師學院,培養了大批優秀法律人才,有的是高校自主設立,有的是司法行政機關或律師協會與高校聯合設立,還有的是律師事務所與法學院合辦。10年來,律師學院發展狀況如何?近日,《法制日報》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教學圍繞實踐應用

在中國人民大學明德法學樓7層的一間辦公室里,記者見到律師學院的發起人之一 ——中國人民大學律師學院院長劉瑞起。

「人大律師學院成立時,律師人才培養教育處於空白期,人才緊缺,社會對於律師和律師教育都有較大需求。」劉瑞起說,曾在最高人民法院從事審判實務工作,後來在廣東深圳當了30年律師的他,10年前選擇回歸校園,希望以律師教育的形式回饋母校。

人大法學院78級校友大多成為執業律師,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時逢人大法學院對於律師職業教育具有前瞻性判斷,不拘泥於當時多數人認同的「培訓」模式,而是將學歷教育、學科建設同律師行業發展相結合,探索依託高校教育資源,創建中國律師專業化教育體系的培訓模式。

「人大律師學院首先提出律師教育的概念,同一般法學教育不同,律師教育強調實用性且跨學科,不局限於某一部門法分類。課程設計方面採用小班授課,一個班二三十人左右。碩士生培養採取「教授+實務導師」雙導師制,專業課程由具有實務經驗的老師進行設計,涵蓋刑事、民事、商事等領域,主要鍛鍊學生的思維方法,傳授實務技能、技巧等經驗。」劉瑞起告訴記者,人大律師學院培養的核心是執業技能、律師思維和工作方法。

如何接待客戶真正了解客戶的內心需求?如何快速閱卷準確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如何在執業中謹慎規避風險?針對這些律師必須要掌握的技能,人大律師學院專門開設了相應的課程。

「我們主要聘請執業律師作為校外實務導師進行教學,執業時間較長、業內具有一定口碑是必要條件,決定性條件則是必須對學生有責任心。」劉瑞起說自己非常看重教師的責任心,因為律師學院是偏向實務方向進行人才培養,導師對學生的職業規劃會產生較大影響,老師的親身傳授對於學生而言是一種良性引導。

「律師學院所關注的重點在於實踐和應用。法學應該是一門應用科學,但傳統法學教育更注重理論層面,這是我國法學教育需要進一步深化和完善的地方,律師教育的實踐等於作了一個補充。」據劉瑞起介紹,律師學院人考試形式也具有實踐特色,會採用模擬對抗或案例討論等開放性考核模式,注重檢驗實操能力,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進行發散性思考。

除研究生學歷教育,人大律師學院還為執業律師提供專題培訓,全國累計5萬多名律師參與,已在各地成立10家校友會。

多地模式不盡相同

去年1月12日,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碩士學院與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共建京師律師學院,這是高校法學院與律所共同培養律師專業人才的又一次探索。

「我們的培訓對象既包括在校學生,也包括不同階段的執業律師,針對老、少、偏遠以及窮困地區的律師群體,還會開展各類專項公益法律培訓。」京師律師學院副院長吳招北介紹說。

據了解,京師律師學院開設了線上平台,提供各階段的法律知識、法律案件分享,設置各個方向的系列課程,由律師或法學教授進行授課,還有行業內各領域律師分享各自的辦案經歷和心得。

記者發現,目前各地紛紛探索建立律師學院,但模式不盡相同。高校資助設立的律師學院,如華東政法大學律師學院嘗試進行課堂學習、實務訓練和律所實習實訓等立體化教學,致力於實現法學教育與律師實務的無縫對接。律師班學生從有志於從事律師職業的在校生中通過面試遴選方式產生,旨在通過本科教育培養既具有紮實法學理論功底,又具有較強實務技能、視野開闊、外語突出的應用型、複合型律師後備人才。

有的律師學院由當地司法行政機關、律師協會與高校合辦,如華南師範大學律師學院和廣州大學律師學院,借用大學硬體設施、師資等資源開展實習律師職前培訓、執業律師繼續教育培訓、律師專業人才培養與律師學理論和律師業務的研究。

多方協力縱深發展

律師學院作為一種法學職業教育模式,僅依靠一所大學或是一代人的努力遠遠不夠,只有多方力量共同參與,律師學院才能朝著更加成熟、可複製化的方式發展,才能完成向律師職業隊伍輸送人才的目標。

過去10年,是嘗試與探索並存的10年,律師學院將懷抱怎樣的期許走向下一個10年?

劉瑞起坦言:「由於時間較短,律師學院發展及定位尚需豐滿,仍需教育資源支持。律師學院不能離開教育體制,需要更加清晰的定位和更多教育資源支持,如學科建設、跨學科協同創新等。」

同傳統法學教育注重理論知識不同,律師學院培養的核心是執業技能、律師思維和工作方法,不同的教育理念勢必引發對於學生管理和培養方式的討論。

劉瑞起認為,未來律師學院的教學理念應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因材施教、實效、合用為導向,學術型人才培養與實務型人才培養在教學模式上應有所區分。

「現在學院的工作重心應放在在校生培養上,10年了,教育要更規範化,更加深入。」劉瑞起說,人大律師學院更該不忘初心,藉助法學院的教育平台及資源,將深厚的法學理論積澱和律師靈活的實務技巧相結合,推動法律職業教育向縱深發展,培養出基礎紮實且熟悉實踐的准律師人才。

來源:法制日報

編輯:席鋒宇 張博 李金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