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哥謝專欄|關於中國家具史的漫想

新浪家居 發佈 2020-01-06T23:15:28+00:00

家具是一種在家庭在室內使用的基本用具,自古有之。古,可以遠朔至人類穴居時代的開始。對於今天來說,曾經對文化產生影響的家具,才具有某種需要回顧的意義。也就是說,在人類生活中,什麼樣的家具中曾經發生過什麼故事,才是我們的注意點。

家具是一種在家庭在室內使用的基本用具,自古有之。古,可以遠朔至人類穴居時代的開始。對於今天來說,曾經對文化產生影響的家具,才具有某種需要回顧的意義。也就是說,在人類生活中,什麼樣的家具中曾經發生過什麼故事,才是我們的注意點。

所謂文化,一方面是指與家具關聯的生活習俗、起居特點以及風俗禮儀。另外一面則是不同生產條件下的製作製造特點。這兩者正如一個硬幣的兩面,從不同方向構成家具的基本大觀,可以引導我們對其做進一步觀察。

按照這個思路,如果從使用角度出發分析,大致可以分為兩個大的發展階段,即:低坐具與高坐具兩個階段。這兩個階段如果找兩個代表,第一個階段的代表是「席」,第二階段的代表是「椅」。我們可以注意到,「xi」與「yi」都是同一個韻母,發音很相近,頗為有趣。

如果從使用材料的角度看,可以分為三段,即:多種材料階段、少品種材料階段、再到多種材料階段。也就是說,集中到用木材做家具,只是一個階段。從發展過程看,呈「之」字形,即「螺旋形」上升的發展過程,也有一定意味。

我們也可以不以常用的朝代列表為軸線索取,或者可以這樣認為:朝代更迭與家具使用及製作沒有明顯的必然連繫,家具使用與製作不是國家行政設置和文化主調,不會由於朝代變換而立即改變。

此外,可以看到,與家具使用製作緊密關聯的,卻是不同部族、不同地區不同的生活習俗。是不同的習俗、氣候決定了使用什麼樣的家具,再決定製作什麼樣的家具。因此,朝代軸可以作為豎軸發展的時間節點參考,而觀察重心應該放在習俗研究上。當然,也並不忽視觀念、文化對於家具的作用和影響。

鑒於中國歷史上從未間斷過的民族融合,家具也必然是融合過程中相互影響的產物,而不僅僅是儒家甚至包括加上釋道文化的產物。這也是高坐具由來的線索,如果仔細挖掘,一定會找到湮滅的歷史遺蹟中,殘存的世界文化以及民族流動某些脈絡。

研究中國古代家具,還應該不能忽視歷史上中外交流的作用。中外交流就如同大洋與大陸上空的環流氣層一樣,從古至今從來沒有中斷過。陸地,主要是河西走廊到西域三十六國,過帕米爾高原到中亞南亞諸國,再進一步與中東及歐洲互動。海上,則主要是朝貢體系框架下形成的貿易圈,大致與鄭和路線相仿。這也基本就是今天所指「一帶一路」的範圍。絕對不應該忽視古代交通下的互通,在中國大行其道的佛教,便是通過這兩條途徑進入。達摩到中國先是見梁武帝,是在南方的南朝。一言不合才一葦渡江到了北方,這顯然是從海上來的可能性大。玄奘則的的確確走是陸地這條路線往返。

另外,應該看到,在中國歷史上,家具製作從來不是一個獨立門類,多種歷史文獻記述,皆是與建築在一起的。也可以認為,中國歷史上,由於使用材料的一致性,家具製作的木工與建築製作的木工,基本就是一回事。

由於各種原因,歷史上有關家具的文獻並不多,即使有亦非獨立記述。足以窺見家具歷史上並沒有到舉足輕重的地位,雖然生活工作不可或缺,更多卻還是依附。

洞觀整個歷史文化範圍,低坐具所產生的影響可能要大於高坐具。但是,前遠而後近,存有資料和距離遠近,使我們往往更為容易較多地看到近處。這也往往是擬改變研究,卻又感到力不從心之處。

對於某種款式家具,我們還應該關注的不只是外觀形態特點,應該有其為什麼出現、何時開始出現、由何地出現,這樣一類的話題。就如同你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那個永恆問題在這一領域的翻版。這肯定會徒然增加研究的難度。

研究中國家具歷史演變,就是研究中國民俗史,是另一部中國的歷史。

2019年12月23日於北京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