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文創進入2.0階段 用超級IP講好中國故事

央廣網 發佈 2020-01-06T23:48:58+00:00

無論願意與否,中國博物館正在迎來文創發展2.0階段。這意味著,博物館文創將步入更系統、更有規劃、更有重點的主題規劃階段;在鋪陳線下店鋪的同時,「網際網路+」的售賣模式不僅帶來更多流量的關注,也將帶來不菲的效益。

無論願意與否,中國博物館正在迎來文創發展2.0階段。這意味著,博物館文創將步入更系統、更有規劃、更有重點的主題規劃階段;在鋪陳線下店鋪的同時,「網際網路+」的售賣模式不僅帶來更多流量的關注,也將帶來不菲的效益。

博物館借文創「火」起來

作為引領博物館文創風尚的龍頭老大之一,故宮博物院有著無可置疑的地位。2016年,一部《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紀錄片爆火,「奉旨旅行」行李牌、朝珠耳機、「朕就是這樣漢子」摺扇等文創產品博眼球的同時也大賣到脫銷。但同時,各種仿款也隨之而來。

「這幾年各地文博機構的文創開發都比較火,但是熱起來之後,就是你搞一個手機殼我也做一個,你做一個鑰匙鏈我也做一個,全部是複製與被複製、克隆與被克隆、模仿與被模仿。如果一直這樣下去,故宮在文創方面的優勢就沒有了,所以要主動上升到主題文創階段,要有自己的鮮明特色。」故宮出版社社長、故宮博物院原常務副院長王亞民告訴記者,故宮文創開發經歷了自發文物研發、自覺文創研發和主題文創研發三個階段,要走出「同質化」就必須進入主題研發階段。「故宮中國節」「宮囍·龍鳳呈祥」「金榜題名」項目即為主題研發階段的探索之舉。

而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也對目前市面上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開發有著自己的看法,「事實上,文創產品不在於多,而在於對文物內在價值的深度挖掘和呈現。」

記者留意到,國家博物館在今年以來的大展中都會開發配套的主題文創產品。如正在展出中的《紅樓夢》文化展,國博飲食文化中心就以《怡紅夜宴圖》為靈感,設計了以寶釵、黛玉等8位女子為原型的八枚口味不同的菓子,八美各是八朵花型,賞心悅目亦唇齒留香;剛剛開幕的「孔子文化展」則自主開發了涉及文具、家居品類十餘款文創產品。

網際網路助文創「活」起來

清華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和天貓2019年聯合發布的《新文創消費趨勢報告》顯示,在淘寶天貓上,2019年博物館文創產品的規模相比2017年增長了3倍。目前已有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敦煌研究院、陝西歷史博物館等24家博物館入駐天貓。

「原來的博物館都是在『四堵牆』之內,而電商平台的存在,讓我們衝破了『四堵牆』,更日常地進入公眾視野。」陝西歷史博物館副館長龐雅妮認為,博物館文化要通過網際網路,與青年人更貼近。

這種貼近不僅體現在電商平台的介入,更在於文創產品的創意開發上。第八屆Next Idea騰訊創新大賽就吸引了9家重磅博物館的近百件文物IP正式對外開放。作為其中一員,龐雅妮坦言希望藉助網際網路人才的力量,為博物館文物帶來優秀創意。同時這種方式也讓博物館可以更接近公眾的需求、特別是年輕人的需求。

事實上,中國官方從政策層面也在不斷釋出利好。2015年的《博物館條例》正式明確博物館可以從事商業經營活動,挖掘藏品內涵,與文化創意、旅遊等產業相結合。2016年更是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規,《關於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指導意見》倡導大力發展文博創意產業,鼓勵「社會資本廣泛參與研發、經營等活動」;多部委出台《關於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意見》等。

中國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指出,從推動文創產品開發到「網際網路+中華文明」,從發布文物建築開放導則到博物館館藏資源著作權、商標權和品牌授權操作指引,從激發博物館創新活力到健全社會參與機制,文物活化利用政策不斷創新。文物活起來,能釋放更多政策利好,能更好講述中國故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