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勝大寒,養生不能少!做好這幾點,來年少生病

317護健康 發佈 2020-01-06T00:49:56+00:00

小寒是農曆一年中的第23個節氣,是干支歷子月的結束以及丑月的起始,時間是在公曆1月5-7日之間,太陽位於黃經285°。這時正值「三九」前後,小寒標誌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刻,經常會出現極寒的天氣,人與自然界都將迎來終極的考驗。民間有諺語:「大寒小寒,冷成冰團」。

小寒是農曆一年中的第23個節氣,是干支歷子月的結束以及丑月的起始,時間是在公曆1月5-7日之間,太陽位於黃經285°。

這時正值「三九」前後,小寒標誌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刻,經常會出現極寒的天氣,人與自然界都將迎來終極的考驗。

民間有諺語:「大寒小寒,冷成冰團」。從字面上理解,大寒冷於小寒,但在氣象記錄中,小寒卻比大寒冷。

小寒節氣是心腎陽氣最容易不足的時候,陽氣對於人體生命活動非常重要,寒冷的天氣特別容易傷陽氣,因此需要通過飲食和生活起居等方面來養陽。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在小寒做好養生工作呢,接下來就由中醫專家為我們帶來「小寒」的養生相關知識。

飲食進補,養生有道


1、食宜溫

冬季,是吃溫熱品的好時候(特別是對於偏於陽虛體質的人)。喝熱粥也非常適合,如麥片粥,養心除煩;核桃粥,養陰固精;紅薯粥,滋補肝腎。此外,食宜雜,即食物要多樣化,精粗搭配,葷素兼吃。


2、食宜苦

這時的飲食應減咸增苦,苦味食物可助心陽,減少過亢的腎水,起到養腎的功效。


3、食宜補

按照傳統中醫理論,滋補分為四類,即補氣、補血、補陰、補陽

氣虛——黃芪牛肉湯

表現:表現為氣力不足,體力和精力都感到缺乏,稍微勞作便有疲勞之感。如動後冒虛汗、精神疲乏、脈虛弱等。

做法:將黃芪、黨參各12克洗凈,放在雙層紗布袋內封住口做成中藥包;牛肉洗凈切塊煮去血水,與中藥包和姜、蔥大火煮開,撇去浮沫;加料酒,小火燉兩小時;最後加入少許鹽和胡椒粉即可。

血虛——雞絲阿膠湯

表現:血液不足或血的濡養功能減退出現一些變化,如頭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黃、嘴唇蒼白等。

做法:100克雞脯肉洗凈切絲;80克阿膠切小塊,放沸水鍋內隔水蒸化;10克生薑去皮切片;將處理後的雞肉絲、阿膠、薑片及1000克鮮牛奶同放燉盅內,蓋上盅蓋;隔水燉1小時,取出,加入2克精鹽調味即成。

▼陰虛——沙參老鴨湯

表現:由於精、血、津液等物質的虧耗,陽熱相對偏亢,機體處於虛性亢奮的一種狀態,如夜間盜汗午後低熱、兩頰潮紅、手足心熱多等體徵。

做法:取老鴨一隻,剁塊,焯水,油鍋爆炒入料酒,炒出香味,將浸泡好的沙參,入凈布包起,放入沙鍋內同老鴨一同小火微煲,直至酥軟,加入調料上桌即可食之。

▼陽虛——乾薑肉桂羊肉湯

表現:陽不足而寒,表現為疲倦怕冷、四肢冰冷、唇色蒼白,如手足冰涼、怕冷、腰酸等。

做法:羊肉150克切塊,與30克拍碎的乾薑、15克肉桂共燉至肉爛,調入鹽、蔥花、花椒麵,趁熱吃肉喝湯即可。

小寒起居,注意保暖

《黃帝內經》起居調養強調了「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陽光」。也就是說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因擾動陽氣而破壞人體陰陽轉換的生理機能。

嚴寒時節應有充足的睡眠,這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衣著的過少過薄、室溫過低既易感冒又耗陽氣。反之,衣著過多過厚,室溫過高則腠理開泄,陽氣不得潛藏,寒邪易於侵入。


穴位按摩,強身健體

小寒時節常進行穴位按摩,也有很好的保健養生功效。人體有五個中心穴位,經常按摩可以強身健體,抗衰老。

▼頭中心:即百會穴

位於頭部前髮際正中線上五寸位置。百會穴是在人體最高的位置,它可以通百脈,全身的陽氣都可以匯聚到百會穴這個位置。


操作方法:可經常用掌心按摩這一穴位,此穴具有昇陽舉陷的功能,還有醒腦安神的作用。

▼胸中心:即膻中穴

位於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兩乳頭連線之中點。經常按揉膻中穴可以緩解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心悸等。

操作方法:分揉法和推法,揉用中指端按揉,約揉50~100推用雙手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次;

▼腹中心:即氣海穴

位於人體下腹部,體前正中線,臍下1寸半,肚臍下兩指寬處。此穴有培補元氣,益腎固精,補益回陽,延年益壽之功。

操作方法:可每天早晚,用掌心順時針、逆時針各按摩六十下,讓丹田有溫熱舒適的感覺。

▼手心:即勞宮穴

此穴在手掌心,當第2、3掌骨之間偏於第3掌骨,握拳屈指時,位於中指和無名指指尖處。勞宮穴在心包經上,經常按壓,可強壯心臟的作用。


操作方法:用兩手拇指互相按壓,亦可將兩手頂於桌角上按勞宮穴,時間自由掌握,長期堅持可使心火下降。

促進睡眠法:中醫認為失眠多是心腎不交,水火不濟所致,平均每晚臨睡前半小時,先擦熱雙手掌,右掌按摩左湧泉,左掌按摩右湧泉各36次,可促進睡眠,使心火下降,腎水上升,則水火既濟,心腎相交。

▼腳心:即湧泉穴

位於在人體足底穴位,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腎經的首穴。

推搓湧泉穴能防治各種疾病,尤其是老年性的哮喘、腰腿酸軟、便秘等病效果較明顯。

 操作方法:可在每晚臨睡前在床上取坐位,雙腳自然向上分開,或取盤腿坐位。然後用雙拇指從足跟向足尖方向湧泉穴處,作前後反覆的推搓,最好以足底部有熱感為適宜。

或取自然體位,用自己雙腳作相互交替的對搓動作,可也用腳心蹬搓床頭或其他器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