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門體味濃濃中華風

環球網 發佈 2020-01-06T01:28:02+00:00

白雲怡 【環球時報赴澳門特派記者 白雲怡】在很多人眼中,澳門大抵是一座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現代化城市,大三巴、親吻巷等葡萄牙殖民時代的建築更為這座城市增添了許多西方風情。

白雲怡

【環球時報赴澳門特派記者 白雲怡】在很多人眼中,澳門大抵是一座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現代化城市,大三巴、親吻巷等葡萄牙殖民時代的建築更為這座城市增添了許多西方風情。然而,只要你深入到澳門的小街小巷,很快就會發現,在現代與西洋的包裝下,澳門這杯「雞尾酒」的「基酒」依然是濃濃的中華傳統文化。

編輯配圖

澳門的歷史老城區極小,但中華土著民間信仰場所卻很多,南粵本土的媽祖閣、哪吒廟、女媧廟龐雜卻又和諧地並立在這塊小小的土地上,不少「神」甚至共處一殿,共享眾生的香火。有人說,加上天主教和基督教,澳門也可算得上是「廟堂遍地,神佛滿天」了。

在澳門民間信仰的神祗中,金花娘娘是最重要的神之一。金花娘娘是民間傳說中保護兒童之神。澳門奉祀金花娘娘廟宇有蓮峰廟、包公廟、靈醫廟、呂祖仙院、蓮溪廟、觀音古廟、雀仔園福德祠、路環金花廟等。據說,在澳門,僅金花娘娘的塑像就超過80餘尊。至於其他民間信仰,在澳門,管水的還有水神「三婆」,管海上情況的有海神「洪聖大王」,還有負責為河海船員漁民測報天氣和治病救危的,那是神仙「譚公」,很多神仙都是嶺南文化的體現。

此外,澳門也有很多明顯受中原文化影響的遺蹟,比如對關帝、北帝、康公真君、包公、藥王、痘母、呂祖、哪吒、女媧、魯班等神或人的信仰。就在葡萄牙風格的大三巴對面,矗立的便是一座女媧廟,直到現在還香火不斷,對遊人來說,觀感著實奇妙。

據介紹,這些中原地區尊奉的神祗隨著歷史上人口的不斷南遷,先傳入嶺南,再由嶺南傳入澳門。或許正因為如此,澳門不僅有一個大家都熟悉的暱稱「東方的拉斯維加斯」,還有另外一個許多國人不熟悉的外號:「東方的民俗博物館」。

在日常生活中,澳門對中華習俗也有很高的保存度,有時甚至感覺比內地還要多。比如,澳門人不僅過春節,過中秋,甚至連冬至都是法定公休假之一。每年春節,各種慶祝活動在節前很多天就開始了,而從除夕晚上到初一的凌晨,澳門人更是大批湧向媽祖閣,為來年祈求平安幸福。每年端午時,澳門也經常舉行龍舟比賽。

在澳門,年輕人慶祝的情人節更是有三個之多:除了2月14日西方情人節,澳門也要隆重慶祝中國傳統的元宵節和七夕節,無論是「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還是「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中國傳統節日中蘊含的含蓄而美好的意境都已深深刻在澳門人心中。

再比如,澳門人過日子還習慣在門前立一個小小的土地神牌位,每日敬供,香火不斷;開張或舉行慶典時,商家要舞龍舞獅,祈求保佑;新船下海,還要燃放鞭炮,以求得平安。結婚時,澳門很多家庭在結婚儀式上都採用中西並舉的方式:先穿傳統的中式裙褂拜天地祖先和父母長輩,然後再穿著西裝和婚紗,到教堂行禮。

澳門的中華文化「基底」或許與其歷史有關。不同於香港,在葡萄牙人定居澳門的400年間,澳門始終都是一個以華人和華語為主的社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還在廣東省管轄之下,還得向國家繳稅納賦。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西方文化雖然傳入澳門,卻始終沒有登堂入室占據統治地位,甚至僅停留在表層,而真正支配澳門人思維和觀念的,始終是崇尚忠孝禮儀的中華文化。

責編:黃菡

版權作品,未經環球網 huanqiu.com 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