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軍的哪次斬首行動,讓北宋和遼國的大戰戛然而止,迎來百年和平

蔣南強讀歷史 發佈 2020-01-06T01:28:49+00:00

斬首行動是一個軍事術語,指用巡航飛彈和精確制導飛彈對敵方進行軍事打擊,通過精準打擊,首先消滅對方的首腦和首腦機關,徹底摧毀對方的抵抗意志。這就是中國的「擒賊先擒王,打蛇打七寸」的思想。「斬首行動」的要素是內應、快速、精確。

斬首行動是一個軍事術語,指用巡航飛彈和精確制導飛彈對敵方進行軍事打擊,通過精準打擊,首先消滅對方的首腦和首腦機關,徹底摧毀對方的抵抗意志。

這就是中國的「擒賊先擒王,打蛇打七寸」的思想。

「斬首行動」的要素是內應、快速、精確。第一是掌握精確情報,知道地方指揮部及指揮官所在,並做好保密工作;第二是要有精準迅速的打擊能力,可以毫無徵兆地對敵方指揮機關發動突然襲擊。

1000多年前北宋和遼國的澶州之戰,就是一場標準的斬首行動。

宋真宗時期,宋朝的兵力在70-80萬左右,數量和戰鬥力均遜於遼國。由於蕭太后在政治和軍事上的魄力,使遼國達到了最鼎盛的時期,其軍隊高達96萬6千人,而且戰鬥力也遠在宋軍之上。

公元1004年宋景德元年九月,蕭太后(蕭綽,953年6月18日—1009年12月29日)與她兒子遼聖宗揮師二十萬南下侵宋,遼軍的前鋒主將蕭撻凜。遼軍一路上勢如破竹,轉眼間便打到了澶州城下。宋朝宰相寇準力請宋真宗趙恆皇帝(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親征,宋、遼兩國最大規模的會戰一觸即發。

十一月的一天,當遼軍主將蕭撻凜視察澶州的地形之時,宋軍威虎軍頭張瓌(山東壽光人),在看到蕭撻凜進入了三弓床弩的射程之後,便於600多米之外,一箭射中了蕭撻凜的額頭,就將其射殺。

於是大戰還沒正式開始,便因為宋軍一個遠距離斬首行動成功而提前結束了。

雙方休戰舉行談判。公元1005年1月,北宋與遼訂立和約:遼宋約為兄弟之國,宋每年送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宋遼以白溝河為邊界。因澶州在宋朝亦稱澶淵郡,故史稱「澶淵之盟」。

北宋依靠強大的情報間諜系統,掌握精確情報。

蕭撻凜的死,表面上看是一個純粹的意外,實際上宋軍在此次對決中是依靠情報優勢才扭轉大局。

在長達 320 年的宋朝統治時期,宋先後與遼、西夏、金、元等少數民族政權共存,政治鬥爭異常尖銳,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錯綜複雜,軍事鬥爭極其頻繁。

在這樣一種特殊的歷史環境下,宋與周邊各政權間的間諜活動在以前各代發展的基礎上,進入了全面發展時期,成為一個高峰。

北宋高度重視諜報工作。據史料記載,宋朝的中央間諜情報機構是樞密院,專管軍機要事。地方、邊防軍機要事都要上報、匯總於樞密院。經過大臣甄別、分析,再將有價值的情報上報。南宋時期,因戰事緊張,情報很多。樞密院事務繁雜,還分出了一個機構——機速房,專門管理間諜並進行情報收發,由宰相直接負責。同時,在地方設有情報機構——安撫司,主要掌管地方軍情,並進行間諜人員的招募、選派等。如此重要的機構,稍有不慎就會有泄密的危險。所以朝廷對來往於樞密院的人員,控制得十分嚴密,規定了特定的接待時間。

宋朝建立了系統的間諜網。宋朝間諜除了刺探情報外,還擔負著其他更多的任務。如充當傳話人,宋太祖和北漢之間就曾利用間諜傳話。打入敵方內部,進行反間離間,如種世衡曾派王嵩打入西夏內部,成功離間了元昊和野力旺榮兄弟,促使西夏與宋朝議和。此外,還有策反敵方人員,泄露傳遞假情報,以及暗殺、行刺等任務。

宋朝間諜的身份非常複雜,遍布各行各業。出使外國的使臣,做邊疆貿易的商人,敵將的親信、寵妾,土著、番民,普通老百姓、俘虜、僧人等等,都可能是間諜。


澶州之戰,正是北宋的間諜為宋軍提供了準確的情報,為宋軍射殺蕭達凜準備了必要的條件。

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契丹既陷德清,是日,率眾抵澶州北,直犯大陣,圍合三面,輕騎由西北隅突進。李繼隆等整軍成列以御之,分伏勁弩,控扼要害。其統軍順國王撻覽,有機勇,所將皆精銳,方為先鋒,異其旗幟,躬出督戰。威虎軍頭張瓌守床子弩,弩潛發,撻覽中額隕,其徒數十百輩競前輿曳至寨,是夜,撻覽死。

根據沈括撰寫的《張牧墓誌》、《補夢溪筆談》和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的記載,澶淵之盟前有一名近衛軍中級軍官名叫張皓即張牧的父親,被遼軍游騎活捉了。不過蕭太后並沒有虐待俘虜,反而好吃好喝招待他,然後不久就將其釋放,目的是想通過其傳達遼方要求和談的信息。

張皓回到宋營就向內侍監軍周文質透露遼軍明天就會來襲擊,周文質聽聞後連夜緊急召見宋軍的指揮官李繼隆和秦翰研究對策。次日遼軍抵達後果然「圍合三面,輕騎由西北隅突進」,而此時遼軍進攻的方位正是周文質主管的西北方向,蕭達凜在一線親自督戰,結果被宋軍床子弩當場射殺。

張皓能夠得到準確的軍事情報,這個鼴鼠很是可能就是以前被遼國俘虜的宋代將領王繼忠。

宋真宗在王府時,王繼忠因恭謹老實成為心腹。宋真宗繼位後,累遷至殿前都虞候,掌領雲州察看使,出任鎮、定、高陽關三路鈐轄兼河北都轉運使,升任高陽關副都擺設,不久移任定州。在與遼軍作戰進程中,遇南府宰相耶律奴瓜等,激戰之餘終究力竭被俘。蕭太后很欣賞他,授戶部使官位,以康默記族女妻之。宋真宗覺得他去世了,優詔贈年夜同軍節度使,增長品級送給財物以扶助辦凶事,以他的四個兒子王懷節、王懷敏、王懷德、王懷政為官。

澶淵之盟前夜,也就是在蕭撻凜被射殺後,遼聖宗飭令王繼忠上奏奏章。《宋史》稱「朝廷從之,自是南北戢兵,繼忠有力焉「。」即朝廷聽從了他的建議南北息兵,王繼忠做對此有功。爾後,朝廷每一年派使者到遼國,一定以襲衣、金帶、器幣、茶葉以及藥物賞給他,王繼忠對使者也一定傷感墮淚,他也曾經附奏表哀求召歸他,宋真宗由於澶淵之盟商定「各無所求」,即彼此不接受對方的職員,不想變節盟約,賜聖旨曉諭旨意,沒有贊成他歸來。另外一方面,遼國天子待王繼忠很優厚,將他的姓名改成耶律顯忠,後又更名耶律宗信,封楚王,以耶律家族遼國宗室的身份對待他。

因此,史料記載,在蕭撻凜被射殺之前,「李繼隆等整軍成列以御之分伏勁弩控扼要害」,顯然宋軍是胸有成竹,早有準備,由此可見,最終形成澶淵之盟的一個重要因素遼軍主將蕭撻凜陣亡雖然有一定的偶然性,但絕非宋軍純粹中彩票式的好運氣,說到底這是和宋軍神奇而有效的間諜系統有關。


三弓床弩就是現在的精確制導飛彈,具備精準、迅速的打擊能力。

三弓床弩又稱"八牛弩",三弓床弩即三張大弓合併起來的巨弩,也稱"一槍三劍箭",為宋朝一種制式之神兵利器。

據北宋《武經總要》所記載,宋朝軍隊中的制式床弩共有六種,其中最為強勁霸道的就是三弓床弩,需百餘人絞軸張弦,箭矢「木干鐵翎」,長達兩米,狀如標槍,三片鐵翎就像三把劍一樣,其發射的時候蔚為壯觀。床弩也可發射「踏橛箭」,成排成行地釘在城牆上。攻城兵士藉以攀緣而上。瞄準和擊發都有專人負責,需用大力士使用巨型斧頭扣動扳機。使用床弩的士兵,在宋軍中是專門的一類,稱為「床子弩手」。

北宋開寶年間(公元968—975年),魏丕曾對床弩作了改進,射程又大為提高。《宋史·魏丕傳》記:「舊床子弩射止七百步,令丕增造至千步。」宋代一步合1.536米,千步有1536米,這是古代射遠武器所達到的射程最高紀錄之一。

澶州之戰十一月的一天,遼軍主帥蕭撻凜帶領親兵巡視戰場地形,沒想到遠在澶州城樓上一張三弓床弩,正虎視眈眈的對準了他。

那天負責值班的宋威虎軍頭張瓌,他命守軍士兵將駑對準對面遼軍中的為首之人,射出之後,正中蕭達凜額頭,當晚死於軍中。蕭太后聞後悲痛欲絕,而失去靈魂指揮人物的遼軍,主將折戟,士氣大落,進退兩難,從而加速了宋遼之間的和談。

上圖中宋真宗真像,絹本,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姚文翰奉勅繪。

遼國主將被宋軍斬首,加快了雙方議和節奏,促成了「澶淵之盟」。

蕭撻凜是遼國最著名的大將,官至蘭陵郡王,蕭太后最為倚重之人。蕭太后原名蕭燕燕,為遼國重臣蕭思溫的女兒,而蕭撻凜則是蕭思溫的族侄,故此,蕭撻覽應該與蕭太后是同輩姐弟。蕭撻凜為遼國景宗、聖宗兩朝名將,或許有人覺得蕭撻凜是蕭太后的本家兄弟,是靠了蕭太后的關係,所以才會飛黃騰達。其實蕭撻凜完全是靠能力打拚來的,他從普通的侍衛官做起,多次參加了對宋朝的戰爭,因其作戰勇猛、立功無數,才坐到了蘭陵郡王的位置。

蕭撻凜生平最得意的戰役,陳家谷一戰生俘宋朝名將楊業就是楊家將中的老令公。楊業是宋朝的名將,素以驍勇聞名於世,無論在宋朝還是遼國,「楊無敵」的稱號都是如雷貫耳。而蕭撻凜一戰便將生擒了楊業「楊無敵」,因此而威震天下。

如今大戰還未開始,主將就慘死澶州城下,而且還是曾擒獲楊令公的名將蕭撻凜。蕭太后等人聞蕭撻凜死,痛哭不已,為之「輟朝五日」。

此時的遼軍,孤軍深入,本犯兵家大忌,加上主將蕭撻凜被宋軍擊斃,士氣低落,軍心渙散,前進受阻。蕭太后見局勢不利,便請求與宋朝罷戰息兵。

當時的宋真宗本來就不想御駕親征,只希望遼軍儘快撤走,如今見到遼國率先講和,有了這樣一個體面的台階,宋真宗索性就坡下驢, 雙方達成了著名的「澶淵之盟」。

澶州之戰結束了宋遼之間長達二十五年的戰爭歷史,在「澶淵之盟」後的一百二十餘年,宋遼兩國之間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戰事,出現「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髮長者),不識干戈。」

宋遼兩國之間的「澶淵之盟」之所以能夠達成,其中最大的因素,就是遼國主將蕭撻凜被斬首狙殺於澶州城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