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弘羊—漢朝強盛的幕後英雄

詫寂說史 發佈 2020-01-06T03:22:58+00:00

「翻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霸氣的言論把我們帶回到那個金戈鐵馬的漢朝,漢武帝時期的中國第一次贏得了對草原民族的勝利,在這勝利背後是漢朝強大的國家經濟實力作為支撐的。而在這強大的幕後卻是由一個叫作桑弘羊的人來整體操盤改革的,才使得漢朝在武帝時期變得越發強盛,堪稱古代第一改革家。

「翻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霸氣的言論把我們帶回到那個金戈鐵馬的漢朝,漢武帝時期的中國第一次贏得了對草原民族的勝利,在這勝利背後是漢朝強大的國家經濟實力作為支撐的。而在這強大的幕後卻是由一個叫作桑弘羊的人來整體操盤改革的,才使得漢朝在武帝時期變得越發強盛,堪稱古代第一改革家。

那麼桑弘羊又是誰呢?他做了哪些改革方案讓漢朝如此強盛呢?這些改革方案對後世還有沒有影響呢?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位千年前的改革家。

桑弘羊是誰?

桑弘羊(前155年? —前80年),河南洛陽人,西漢時期政治家、理財專家、漢武帝的顧命大臣之一,官至御史大夫。

桑弘羊出身商人家庭,十三歲時以精於心算入侍宮中。歷任侍中、大農丞、治粟都尉、大司農等職。自元狩三年(前120年)起,在漢武帝大力支持下,先後推行算緡、告緡、鹽鐵官營、均輸、平準、幣制改革、酒榷等經濟政策,同時組織六十萬人屯田戍邊,防禦匈奴。這些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功,大幅度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為武帝繼續推行文治武功事業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但也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並引發批評。

漢武帝在位的54年間,一共經歷了13位丞相,其中有五位被處死,六位被罷免。他在位期間的六位大農令有五位或被處死或被罷官,唯有桑弘羊寵信二十年,這就說明了他的重要性和過人之處。

漢景帝前元中葉(前155年),桑弘羊出生於洛陽的一戶富商家庭。 管仲也是出身於經商家庭,看來經濟能手跟出身環境還是有潛移默化的關係。少年時期的桑弘羊就能幫助家庭進行一些理財動。另一方面,出相入將、封土拜爵的出仕立功思想牢牢占據著桑弘羊的頭腦。

漢景帝末年(約前142年),少年桑弘羊以「精於心算」名聞洛陽。漢朝頒布指令,讓桑弘羊成為侍中侍奉漢武帝,並因此讓雙方產生了親密的君臣關係,並逐漸成為武帝的得力助手。

元鼎二年(前115年),武帝提拔桑弘羊為大農丞,統管會計事務。

元封元年(前110年),漢武帝任命桑弘羊為治粟都尉,並代理大農令。

太初元年(前104年),大農令改稱大司農,其屬官系統也得到整頓和擴大。

天漢元年(前100年),桑弘羊實授大司農,任內推行酒榷制度。

天漢四年(前97年),桑弘羊因受到其昆弟子犯法的株連 ,被貶為搜粟都尉。但仍代理大司農。

後元二年(前87年)二月十二日,漢武帝病重,將年僅八歲的劉弗陵立為皇太子。 二月十三日,武帝詔近臣託孤,加封桑弘羊為御史大夫與其餘人等共同輔佐少主。

元鳳元年(前80年)九月,桑弘羊參與政變,被霍光滅族。

桑弘羊的改革方案?

漢武帝時期,派衛青和霍去病數十年間不斷向匈奴用兵,並最終取得對匈戰爭的絕對勝利。但是在經濟上,中央財政卻出現了「錢荒」的現象,把「文景之治」留下的國庫消耗殆盡。

「外事四夷,內興功利,役費並興」「費以億計,縣官大空」

在這樣的背景下,桑弘羊接受漢武帝的命令,開始實行了一整套具有頂層設計的整體配套改革方案。從產業、流通和稅收三個方面進行了改革。

1、產業改革

古代利潤豐厚的產業有鑄錢、鹽鐵和釀酒。這三個行業的利潤非常豐厚,漢景帝時代的吳王劉濞就是因為地處吳國,擁有了造幣的先天資源,才成為當時的首富,並且主導了七王之亂。

所以產業改革就是把鑄錢、鹽鐵、釀酒這三個行業全部收歸於國有,讓國家來經營,相當於現在的央企和國企。其中酒、鹽、鐵並稱為「三榷」,正式成為國家壟斷利潤的主要行業,往後的朝代都依此而行,未曾變過。

2、流通改革

桑弘羊對流通領域做出了開創性的改革:一個是「均輸」就是統購統銷,一個是「平準」就是物價管制。

「均輸」就是由政府統一採購當地上貢的物品,然後由官辦的機構將這些貢品放到不生產此物品的地區進行高價出售來獲取利潤。

「平準」就是由國家來控制全國的物資和買賣,用來平衡物價。這與均輸相輔相成,都是政府用來控制市場,從流通領域獲利的重要手段。

3、稅收改革

稅收改革是針對全國的資產階級者進行收稅,從而增加國庫庫存。這個政策短時間內徵收了數以千計的財產和物品,使得國庫大為充盈。


桑弘羊的改革方案快速的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並有效支撐了國防軍事的開支。他的這種集權式變法也宣告了漢朝作為當時全球最強帝國的崛起,「強漢」的稱號由此開始。

對後世的影響?

桑弘羊的改革政策從產業改革、流通改革和稅收改革均對後世歷朝歷代,包括現在也深受其影響。

產業改革宣告了國營壟斷,由國家對一些重要物資進行管控,從開始的鑄錢、鹽鐵、酒,包括後來增加的菸草、茶葉等都是國家壟斷後再流入市場進行銷售,相當於目前的國營資本控制國內壟斷性資產。

流通改革後世也基本一直在使用,一種是管理零售市場,一種是管理採購環節,是一種計劃類經濟的運作模式。在建國後的一段時間,曾經採用過類似的計劃經濟模式。

稅收改革是對資產者進行徵稅,這個稅收不是農業稅,而是富人稅,相當於現在的個人所得稅。

所以從漢代開始,歷朝歷代都幾乎在這套改革方案下做著些許調整,但是基本的模型卻再未改變,並由此延伸近2000年。

總結

桑弘羊自上而下的整體配套解決方案雖然壯大了國家的實力,但也受到了眾多儒生的批判。並產生了著名的「桑弘羊之問」,這些儒生提出了諸多弊端,指責這些政策的不合理性。

桑弘羊的的回答至今仍讓我們思考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如果不執行這樣的政策,國家的財政收入從哪裡來?軍費從哪來來?地方割據的現象如何化解」?

儒生們的指責只知道從仁義道德的高度進行批判,卻無法提出任何建設性的方案。這也註定有些人只是說客,有的人才是真正的實幹家。「強漢」雖然是以漢武帝的文治武功而記載於史冊,但是如果沒有這些改革政策,沒有足夠的錢糧作為支撐,也斷斷不會有這麼一個偉大帝國的產生,所以說桑弘羊才是漢朝強盛幕後的真正英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