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鱔人工飼養技術,精準學習其養殖技術,養殖戶多參考

新農知識 發佈 2020-01-06T03:42:29+00:00

大家好!隨著我們社會的發展,好多東西都已經人工養殖了,養殖方式也是五花八門,黃鱔也不例外,黃鱔養殖有各種各樣的方式,如池塘、網箱、稻田等養殖方式,其中以網箱養殖較為靈活方便。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講講,黃鱔的人工飼養,希望今天的文章對養殖朋友有所幫助。


大家好!隨著我們社會的發展,好多東西都已經人工養殖了,養殖方式也是五花八門,黃鱔也不例外,黃鱔養殖有各種各樣的方式,如池塘、網箱、稻田等養殖方式,其中以網箱養殖較為靈活方便。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講講,黃鱔的人工飼養,希望今天的文章對養殖朋友有所幫助。

一、鱔池建造

黃鱔養殖池應選擇冬暖夏涼、避風向陽、靠近水源的地方,可以利用水坑、水溝、小水塘、田邊、地角以及房前屋後的空地修建黃鱔池。面積大小因地制宜,較大面積的池子為30~50平方米,庭院養殖面積一般為5~20平方米,池深1米,池子的形狀長方形、正方形、圓形或橢圓形均可。可以建成地上池,也可以建成地下池或半地下池。池壁用磚或石塊砌成,池內壁用水泥勾縫或用水泥沙漿抹光滑。池壁頂部用橫磚砌成「T」字型,以防黃鱔用尾巴勾牆外逃。池底可根據土質情況,採用三合土、碎磚石夯實或水泥底。池頂一端設置進水口,相對一端的池底設置排水口。在距池底50厘米處設置溢水口,以保持一定水位。進水口、排水口和溢水口都必須加設鐵絲網,以防黃鱔鑽逃。在池底鋪上一層30厘米厚的河泥或有機質土層,泥土軟硬適度,以便黃鱔打洞穴居。池內注入新水,保持土層以上水深10~20厘米。

二、苗種採集與放養

1、捕捉和購買野生鱔種初次養鱔,鱔種來源主要靠野外捕捉和市場購買野生幼鱔。每年春季,水溫上升至15℃以上時,經過越冬的黃鱔開始晝伏夜出覓食,尤其是春耕季節,在水田、河溝、池塘邊可以大量捕到鱔種。捕捉黃鱔一般在夜間進行,可以用鱔籠誘捕,燈光照捕,三角網抄捕,也可以用手直接捕捉。捕撈時要儘量避免鱔體受傷。捕到的黃鱔迅速裝入有水草的鱔簍或有水的木桶中。如果到市場選購鱔種,一定要選擇體質健壯,無病無傷,體色深黃的個體,凡是鉤釣、又夾的黃鱔均有傷痕,不能選用。

2、撈卵孵化和鱔苗培育每年5~8月為黃鮮繁殖季節,黃鱔在水田、溝渠、水塘等靜水處產卵繁殖,可以採集受精卵進行人工孵化。在田埂、堤岸有水草或亂石堆的地方,尋找黃鱔泡沫團,確認其產卵、孵化巢後,用瓢或碗將卵連同泡沫一起輕輕撈起,裝入水桶內,運回後用大盆、水缸或水泥池進行靜水孵化。孵化水溫保持在26~30℃,經過6~7天可以陸續出膜。同時在孵化盆或孵化池中放入經過消毒的絲瓜筋或棕片,讓剛孵化出的幼苗棲息。鮮苗出膜後的頭幾天,以其自身的卵黃為營養,不需要投餵餌料。這時鱔苗的胸鰭不斷擺動,能間斷上下遊動。經過10天左右,卵黃消失,胸鰭也隨之退化,這時需用煮熟的雞蛋搗碎調水投餵。隨著個體增長,逐漸投餵輪蟲、水蚤、紅蟲、蠅蛆以及切碎的蚯蚓、螺蚌肉等。同時,放養密度也逐漸降低,分池稀養。鱔苗消化能力弱,不能攝食顆粒大的食物,投餵時還要少量多次,並且保持水質清新。經過精心飼養,當年可培育出體重10~20克的鱔種。

3、鱔种放養苗种放養前,要對鱔池進行消毒,每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克化漿全池潑灑,經過7~10天,藥性完全消失後才能放養苗種。從野外採集或從市場上收購的鱔種,放養前也要經過消毒處理,用3%~4%的食鹽水或10×10-6漂白粉水溶液浸洗10~15分鐘,以殺滅體表病菌。同一口池放養的鱔種規格力求一致,大小混養在一起容易發生互相殘食的現象。放養大規格的鱔種,成活率高,增重快。以放養規格為每千克40尾左右(每尾25克左右)的鱔種為好,密度為每平方米80~150尾或2~4千克。鱔池中還可以搭配放養一些泥鰍,每平方米8~l5尾。泥鰍喜竄動,有利於改善黃鱔的生活環境,減少疾病發生。

三、飼料投餵

黃鱔是以食動物性飼料為主的雜食性魚類,飼料來源廣。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可以投餵蚯蚓、蠅蛆、小魚蝦、昆蟲、蠶蛹、螺肉、蚌肉、熟豬血以及禽畜內臟等,也可以投餵於些植物性飼料,如米糠、麥麩、豆餅、豆渣、瓜果等。由於黃鱔對飼料的選擇性較強,如果長期投餵1種飼料,容易造成偏食,因此鱔种放養後就必須做好飼養馴化工作。在放養後的3~5天內不投喂,讓其有一個適應過程,幾天後就投餵來源廣、價格低廉、營養豐富的動物性和植物性配合飼料,投餌量由少到多,逐漸增加。黃鱔還有晝伏夜出覓食的習性,放養初期可在下午5時左右投餵1次,以後逐漸將投餵時間提前,使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投餵1次。黃鱔喜食鮮活餌料,忌投腐敗變質的餌料,要保證餌料的質量。投餵時最好全池遍撒,讓黃鱔吃食均勻,避免集中爭食。當水溫15℃以上時,黃鱔明顯攝食。放養初期每次投餵量為黃鱔總體重的2%~3%6~9月份,水溫較高,為黃鱔生長旺盛期,投餌量可增加到5%~7%以次日早上不見殘餌為宜。當水溫下降至15℃以下時,可以停止投餵。

四、水質調節

黃鱔喜生活在水質清新、溶氧充足的水體中,鱔池要保持適當水深和良好水質,池內水深一般保持在10厘米左右,水體過深不利於黃鱔呼吸和覓食。要經常更換池水,一般5~7天換水1次,夏季1~2天換水1次。如果發現黃鱔頭部經常伸出洞外,或前半身直立水中,或全身臥於泥土中,則表明水中缺氧,必須立即更換池水。若有一股微流水通過鱔池,更有利於黃鱔生長。盛夏季節,氣溫和水溫較高,要注意做好防暑降溫工作。可以利用鱔池1/3水面放養水浮蓮、水葫蘆或種植菱筍、慈姑等水生植物,或者在池上搭棚,種植絲瓜、南瓜、豆類等攀藤植物,以利遮陰降溫

五、日常管理

每天觀察和記錄水質、投餌和黃鱔攝食活動情況,以便調整投飼量。每日早上清除殘餌,以免敗壞水質。經常檢查進水口、排水口和溢水口,要保證水流暢通和防逃網罩完好。尤其是暴雨天,要防止池水上漲黃鱔逃跑。平時還要防止水老鼠、鴨子等入池捕食。嚴禁混有農藥、化肥等有害物質的污水排放入池,並且及時做好疾病防治工作。

六、捕撈與越冬

入秋以後,氣溫明顯下降,黃鱔吃食量減少。11月份以後,水溫下降至15℃以下時,黃鱔停止攝食,並開始鑽入土層越冬。此時,也是黃鱔起捕時節。捕撈黃鱔除了採用鱔籠誘捕、網捕、釣捕等方法外,對隱藏在池內水生植物叢中的黃鱔,可以用手掐捕;鑽入土層隱居的黃鱔,可以把池水放干,用雙手或木鍬依次翻動土層捕捉,並且注意在翻動泥土時不要傷及鱔體。捕撈時,可以捕大留小,把小規格的留作鱔種第二年繼續飼養。黃鱔越冬期間,可以把池水放干,在土層上面蓋一層稻草,以保持泥土濕潤和土層的溫度,也可以把池水加深至60厘米,進行深水越冬。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養殖戶可以多參考參考。下面總結本文的內容,希望大家積極留言評論。

本文的思考內容

1、鱔池建造那些問題?

2、苗種採集有哪些渠道獲取,放養要注意什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