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裝劇人物髮髻那麼高,古人真有那麼多頭髮?其實古人也會用假髮

懶龍說 發佈 2020-01-06T04:25:20+00:00

這是頭條號「懶龍說」的第77篇文章我記得我大概上初中高中的時候,差不多也是國內古裝歷史劇剛開始爆發的時候,那個時候很多歷史劇過了很多年再看依然還是永遠的經典。

這是頭條號「懶龍說」的第77篇文章

我記得我大概上初中高中的時候,差不多也是國內古裝歷史劇剛開始爆發的時候,那個時候很多歷史劇過了很多年再看依然還是永遠的經典。比如《武則天》、《唐明皇》,《雍正王朝》、《天下糧倉》之類的歷史正劇,這些電視劇以嚴謹的歷史考據,專業的演藝團隊,給觀眾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那段時間的精品劇目之多,讓人有一種應接不暇之感。

我那時在看這些古裝劇的時候,總是對裡面的各種古裝美人很感興趣,她們所傳遞出的中國古代女子所特有的優雅的風姿,也吸引了我們這些小男生的注目。不過,我當時也有一點小困惑,那就是——為什麼她們的頭上總是頂著那麼大的髮髻呢,難道她們就不累嗎?古代女子真的有那麼多頭髮,盤起來體積那麼大嗎?

後來我接觸了一些關於中國古代服飾歷史方面的書籍以後才知道,其實,古人雖然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對於頭髮很看重,一般不會剪髮,可是即便如此,大多數古代女子的頭髮發量也達不到能盤出這麼大的髮髻的程度。而她們之所以能夠頂著這樣的髮髻出門,其實是因為戴了假髮的緣故。

什麼?古代人也有假髮?難道他們也是為了遮擋自己的脫髮?其實古代大部分戴假髮的是女子,其作用也不是為了遮擋脫髮,而是主要為了美。這個就有點像現在的女孩子,本身也不是脫髮,頭髮發量也有一些,但是還要專門去接點頭髮,顯得自己長發飄飄一樣,都是為了美嘛。

那麼今天的話題,我們就來聊聊古代的假髮的那些事。

一、古代假髮發展史——始於西周,盛於唐宋

要說起我國古代假髮的起源,比大家想像的要早的多。根據文獻記錄,在距今3000多年的西周時期就已經有了假髮了。


根據《周禮》中的記載:「掌王后之首服,為副、編、次。」東漢的鄭玄為此註解道:「副之言覆,所以覆首為之飾,其遺象若今之步搖矣,服之以從王祭祀。編,編列發為之,其遺象若今之假髻矣,服之以桑也。次,次第髮長短為之,所謂髲髢 (音同壁迪),服之以見王。

這個意思就是說:《周禮》中所說的副、編、次其實是三種不同的假髮,由王后佩戴,對應三種不同的場合。「副」通「覆」,就是覆蓋在頭上的假髮,這種假髮是用於陪同君王祭祀場合的;「編」就是編起來的假髮,我理解大概跟現在的假辮子差不多意思,是用於陪同君王祭祖的場合的;次,就是長短頭髮一起編織成的頭飾,我覺得大概跟頭上戴的網紗之類的東西,是用於覲見君王的場合的。由此可以看出,西周時候,假髮是作為貴族婦女在出席重要場合時所必備的禮儀用品而使用的。

關於假髮的流行程度,在《詩經》中有一個有趣的反例證明。在《詩經》中有一首叫做《君子偕老》,裡面有這麼一句:「鬒(音同枕)發如雲,不屑髢(音同迪)也」,這首詩是讚美貴婦人的美麗,說她頭髮烏黑亮麗,如同雲一樣濃密,根本不需要用假髮來襯托。照這個詩的意思反過來看,當時大部分頭髮沒那麼濃密的女子還是得需要假髮來襯托的。

雖然假髮在西周就已經有了,可是畢竟是數量稀少,主要集中在貴族婦女的手中。到了漢朝的時候,上面的幾種假髮都被統一成了髮髻的形狀,稱為「假髻」。並且逐漸由貴族宮廷飛入尋常百姓家了。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假髻則更是成為了民間女子必備的「時尚單品」。而且由於假髻做的高度比較高,比較容易損壞,所以當時的女子為了保護假髻還得把它放在木籠子裡。有些人自己家裡沒有假髻,還專門找人借假髻。

對這種現象,《晉書》中這樣記載:「太元中,公主婦女必緩鬢傾髻,以為盛飾。用髲(音同壁,假髮的意思)既多不可恆戴,乃先於木及籠上裝之,名曰假髻,或名假頭。至於貧家,不能自辦,自號無頭,就人借頭。」看來無論什麼時候,女孩子都是愛美的,為了愛美哪怕找人借都可以。

後來隨著女子髮型逐漸變得越來越高,假髻也越做越大,到了唐宋時期基本上發展到了頂峰。其實唐朝初年,唐高祖李淵還曾經打算過要打壓一下這種高大髮髻的風潮。估計是沒打壓住,這很好理解,直男們怎麼能夠遏制住女孩子們愛美的天性呢?唐高祖為此很鬱悶,就問了一位大臣為什么女子都得頂個那麼高的髮髻出門呢?這位大臣也是個直男,說了一番大道理,意思是對於人身體而言,頭髮和髮髻都是最重要的裝飾,甚至比皇帝還重要。這等同於「頭可斷,血可流,髮型不能亂」那意思。

最後,唐高祖也只好取消了禁止梳高大髮髻的法令,這一來時尚潮流更加洶湧澎湃了。在大唐盛世萬國來朝的景象中,隨著與各國文化交流的廣泛開展,人民群眾的創造力充分激發,髮髻的種類和式樣開始不斷的花樣翻新。為此甚至還專門有人寫了本書叫《髻鬟品》,專門記錄各種髮髻,大概就相當於我們今天的什麼時尚髮型手冊之類的書吧。

社會環境的開放也讓唐代的婦女梳的髮髻越來越高,光是高髻的樣子就有雲髻、螺髻、半翻髻、反綰髻、三角髻、飛天髻、雙環望仙髻、雙髻、雙螺髻、驚鵲髻、回鵲髻、烏蠻髻及峨髻等。唐代詩人盧微君有一句詩說:「城中皆一尺,非妾髻鬢高」,可見唐代女子髮髻都得有一尺多高了,當然唐代尺比我們現在小一點,那也得有二十多公分。我算是知道為什麼古代女子感覺那麼優雅了,天天頂著一尺多高的髮髻頭都不能動,能不優雅嘛。

這麼大的髮髻,當然沒有假髻是做不到的。可是假髻做太大了也不太好,頂在頭上要是固定不好掉了那就尷尬了。唐代詩人王建的《宮詞》云:「玉蟬金雀三層插,翠髻高叢綠鬢虛。舞處春風吹落地,歸來別賜一頭梳 。」其實這詩就說有個宮女頭上戴了一個特別高的假髻,用三層釵固定結果跳舞時候還是被風給吹掉了。好在皇帝不太在意這事,還賞賜了她一腦袋梳子好好固定一下。看來假髻這玩意得好好固定,要不然跳個舞滿場飛假髮也不是個事。

當然了,唐代要說引領時尚潮流的那還得說是宮廷。天寶年間,楊貴妃就特別喜歡用假髻,而且還喜歡穿黃色裙子。據說馬嵬坡她自縊以後,當時人形容她:「義髻拋河裡,黃裙逐水流」。唐代高大髮髻的潮流也沿襲到了後來的宋朝,所以說唐宋是假髻的發展最高峰。後來到了元朝以後,婦女漸漸使用假髮少了,到了明清時期,假髮的潮流又稍有抬頭,但是已經沒有唐宋時期那樣高大了,從尺寸上來說是小得多了。


二、古代假髮材料從哪來?

前面說了這麼多,也許大家會有跟我當時讀史的時候一樣的疑問:古人不是對頭髮很看重的嗎?不是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嗎?他們不是一般不剪頭髮的嗎?那既然對假髮需求這麼大,那製作假髮的材料——頭髮都是從哪來的呢?

根據我看到的史料,製作假髮所用的頭髮的來源大概可以分為以下三種——罪犯割下來的頭髮、窮人自己剪頭髮賣錢以及外國進貢的頭髮。

01 罪犯割下來的頭髮

前面我們說了,古人對於頭髮非常看重,所以就專門出現了用割人頭髮的方式來懲罰犯罪的人的方式,這種刑罰稱為「髡(音同服)刑」。在東漢鄭玄為《周禮》所做的注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被錫,讀為髲鬄(音同必替)。古者或剔賤者、刑者之發,以被婦人之髻為飾, 因名髲鬄焉。」就是說古代經常有用受刑之人的頭髮來做假髮的情況。用受刑之人剃掉的頭髮來做假髮,這也是假髮原料的主要來源。

02 窮人自己剪頭髮賣錢

雖然說古人對於頭髮無比看重,但是畢竟在身體髮膚之外,填飽肚子總是第一位的,生存的需求總是首要的。所以,對於有些窮人來說,有時就會把自己的頭髮剪掉換錢來生活。

漢代樂羊子讀書沒有錢,他的妻子就把頭髮剪了賣掉來供他的學費。《太平御覽》中記載:「樂羊學書,其妻貞義,截髮以供其費。」在晉代時,陶侃(就是陶淵明的曾祖)家裡窮,來了客人沒錢買酒招待。陶侃的母親就剪了自己的長髮,做了兩頂假髮,換了一些酒菜才能招待客人。在《晉書》中這樣記載:「都陽孝廉范迪嘗過(陶)侃,時倉卒無以待賓、其母乃截髮得雙髲,以易酒肴,樂飲極歡。」看來陶侃他們家下回請客得間隔長一點了,至少得等老母親頭髮再長長了再說了,當然這是笑談了。

03 外國進貢的頭髮

啥,外國就給咱們進貢點頭髮啊?這也太拿不出手了。其實這是個誤會,因為前面我們說了,樂羊子妻和陶侃的母親都能夠靠剪頭髮換來還算比較不少的回報,可見當時假髮畢竟原材料還是比較稀缺,成本還是比較高的,價格應該也是比較貴的。

前面說了,古代中國人對於頭髮是非常看重的,所以一般不會剪,但是我們不剪頭髮不代表其他國家也不剪頭髮啊。比如當時的新羅,他們的風俗對剪頭髮就沒有那麼避諱,那剪下來的頭髮不是正好進貢給咱們中國,這對於新羅不等於是「出口創匯」了嘛。

新羅在唐代曾經多次向唐朝進貢過頭髮,還按照長度分成不同等級。比如在唐高宗龍朔二年(公元662年),新羅派遣使臣向唐朝東征主帥蘇定方贈送「頭髮三十兩」,後來到了唐玄宗開元十一年(公元723年),新羅又向唐朝進貢「頭髮十八兩」。一直到唐懿宗時期,新羅還往唐朝進貢了大批土特產,裡面也有頭髮,其中「四尺五寸頭髮百五十兩,三尺五寸頭髮三百兩」,這種長度的頭髮很明顯,最適合用來做假髮了。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從古至今,雖然服飾造型一直在變,但是女性追求美的努力是永遠不變的。就像現在很多女孩子跑到理髮店去接發、織發、燙髮、染髮一樣,古代女子也為自己的美而想出了各種奇思妙想,而假髮和通過假髮而形成的髮髻文化,也成為中國古代服飾文化的重要內容,為我們研究歷朝歷代的衣食住行、人民生活,提供了一個側面和參考。也讓我們不禁對古代女子的優雅風姿和翩翩風采而感到悠然神往。



參考文獻

1、《古代女子青睞假髮》 李曉巧 文史天地

2、《論古代女性假髮流行原因及影響》 任燕飛 洛陽理工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17年8月

3、《從現存文物中探討中國古代婦女髮式的演變》 向景安 文博 1995年8月

4、《從古代假髮的盛行看新羅所貢人發的用處》 姜維公 東北史地 2004年第10期



感謝您關注頭條號「懶龍說」,如果您喜歡看我的文章,可以在評論下方與我留言交流,或者可以轉發朋友圈,甚至可以點擊文章下面的「讚賞」,為作者提供一點點支持,謝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