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寒,多穿件衣服,不要讓冷風接近你

譚論古今 發佈 2020-01-06T04:42:59+00:00

一、小寒由來​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三個節氣,也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寒即寒冷,小寒的意思是天氣已經很冷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古人認為「冷氣積久而為寒,小者,未至極也。」小寒的到來,意味著一年中最冷的開始。

一、小寒由來

​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三個節氣,也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寒即寒冷,小寒的意思是天氣已經很冷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古人認為「冷氣積久而為寒,小者,未至極也。」小寒的到來,意味著一年中最冷的開始。「人到小寒衣滿身,牛到大寒草滿欄。」「小寒」一過,就進入「出門冰上走」的三九天了,華北一帶有「小寒大寒,滴水成冰」的說法,江南一帶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團」的說法。此時天氣以大風降溫雨雪為主,左河水《小寒》詩云:「冰封萬里雪皚皚,徑堵千重港口塞。昨日剪桃修幾樹,忽如一夜李花開。」

二、小寒氣溫

小寒天氣酷寒,但由於我國南北地域跨度大,各地氣溫不盡相同。小寒時節,北京的平均氣溫一般在一5℃上下,極端最低溫度在—15℃以下;東北北部地區,這時的平均氣溫在—30℃左右,極端最低氣溫可低達—50℃以下。北緯45°以北的地區及藏北高原,平均氣溫在—20℃上下,北緯40°附近的河套以西地區平均氣溫在—10℃上下,都是一派嚴冬的景象。到秦嶺、淮河一線平均氣溫則在0℃左右,這時的江南地區平均氣溫一般在5℃上下,雖然田野里仍是充滿生機,但亦時有冷空氣南下。


小寒之後雖說寒冷,但每年寒冷的程度也不盡相同。有的年份小寒不是很冷,這往往預示大寒要冷,廣西有「小寒不寒寒大寒」的說法。另外還有「小寒天氣熱,大寒冷莫說」、「小寒不寒,清明泥潭」、 「小寒暖,立春雪」、「小寒寒,驚蟄暖」等諺語。

三、小寒物候

中國古代將小寒分為三候:「一候雁北鄉(鄉,嚮導之義),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鴝(雊 gòu,雌雄之同鳴也)」。小寒時節,天寒地凍,陽氣萌動。古人認為候鳥中大雁順陰陽而遷移,喜鵲感陽氣萌動而築巢,雉(俗稱山雞)感陽氣而發聲,所以此時大雁出現北飛跡象,喜鵲開始築巢穴並將巢門南開,以躲避北方寒風侵襲,雉開始鳴叫。唐朝詩人元稹《小寒》:「小寒連大呂,歡鵲壘新巢。拾食尋河曲,銜紫繞樹梢。霜鷹近北首,雊雉隱叢茅。莫怪嚴凝切,春冬正月交。」

四、小寒風俗

天津:吃黃芽菜

據《津門雜記》記載,天津地區舊時有小寒吃黃芽菜的習俗。黃芽菜是天津特產,用白菜芽製作而成。冬至後將白菜割去莖葉,只留菜心,離地二寸左右,以糞肥覆蓋,勿透氣,半月後取食,脆嫩無比,彌補冬日蔬菜的匱乏。而現代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種蔬菜肉食,四季都有,不再像過去那樣為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擔憂。

南京:吃菜飯

古時,南京人對小寒頗重視。這天,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並不相同,有用矮腳黃青菜與鹹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薑粒與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鮮可口。其中矮腳黃、香腸、板鴨都是南京的著名特產,可謂是真正的「南京菜飯」,甚至可與臘八粥相媲美。隨著時代變遷,現已漸漸淡化,如今人們只能從生活中尋找出點點痕跡。

居民日常飲食也偏重於暖性食物,如羊肉、狗肉,其中又以羊肉湯最為常見,有的餐館還推出當歸生薑羊肉湯,近年來,一些傳統的冬令羊肉菜餚重現餐桌,再現了南京寒冬食俗。

南京人在小寒季節里還有一套地域特色的體育鍛鍊方式,如跳繩、踢毽子、滾鐵環,擠油渣渣(靠著牆壁相互擠)、鬥雞(盤起一腳,一腳獨立,相互對斗)等。如果遇到下雪,則更是歡呼雀躍,打雪仗、堆雪人,很快就會全身暖和,血脈通暢。

廣東:吃糯米飯

廣東人格外注重養生,小寒時節,雖然廣東的溫度不低,但是補冬的養生觀念還是緊隨大眾。廣東人習慣在小寒節氣的早上吃一些糯米飯,廣東民諺"小寒大寒無風自寒"。民間傳統認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後全身感覺暖和,利於驅寒。中醫理論認為糯米有補中益氣之功效,在寒冷的季節吃糯米飯最適宜。糯米飯,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蔥白,拌在飯裡面吃。糯米飯寓意溫暖,從年頭到年尾都暖乎乎。

五、小寒養生

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中醫認為寒為陰邪,最寒冷的節氣也是陰邪最盛的時期。小寒時節,人體毛孔及毛細血管收縮,氣血向里收斂,肌表防禦能力下降,故飲食應「去寒就溫」,在日常飲食中要特別注意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如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大棗、桂圓等,以防禦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特別要提出的是小寒時節正是吃麻辣火鍋、紅燜羊肉的好時候。雖然小寒時節是「進補」的最佳時期,但進補並非吃大量的滋補品,一定要有的放矢,不可盲目。

下面介紹幾個適合於小寒時節的食療方:

1、當歸生薑羊肉湯


材料:當歸20克,生薑30克,羊肉500克,黃酒、調料適量。

做法:將羊肉洗凈,切為碎塊,加入當歸、生薑、黃酒及調料,燉煮1~2小時,食肉喝湯。

功效:有溫中補血、祛寒強身的作用,適用於神疲乏力、面色蒼白、畏寒肢冷等血虛及陽虛的人群。

2、絲瓜西紅柿粥


材料:絲瓜500克,西紅柿3個,粳米100克,蔥薑末、鹽、味精適量。

做法:絲瓜洗凈去皮,切小片西紅柿洗凈切小塊備用。粳米洗凈放入鍋內,倒入適量清水置火上煮沸,改文火煮至八成熟,放入絲瓜、蔥薑末、鹽煮至粥熟,放西紅柿、味精稍燉即成。

功效:清熱,化痰止咳,生津除煩。(患有痤瘡的人可長期食用)

3、山藥羊肉湯

材料:羊肉500克,淮山50克,蔥白30克,姜15克,胡椒粉6克,黃酒20克,精鹽3克,味精適量。

做法:將羊肉去筋膜,洗凈,略劃幾刀,再入沸水中焯去血水。將蔥、姜洗凈,蔥切成段,姜拍破。淮山洗凈,將羊肉、淮山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水,先用大火澆沸後,撇去浮沫,放入蔥白、生薑、胡椒粉、黃酒,轉用小火燉至羊肉酥爛,撈出羊肉晾涼。將羊肉切成片,裝入碗內,再將原湯除去蔥、姜,加精鹽、味精,攪勻,連淮山一起放入羊肉碗內即成。

功效:有補脾益腎,溫中暖下的功效

4、胡桃仁餅


材料:胡桃仁(或核桃仁)50克,麵粉250克,白糖少許

做法:將胡桃仁打為碎末,與麵粉混合在一起,加水適量,攪拌均勻,烙為薄餅食用。

功效:有補腎禦寒、潤腸通便的作用,適用於腎虛腰痛腿軟、畏寒怕冷、大便乾結等肺腎兩虛的人群。


另外,小寒節氣正處於「三九」寒天,是一年中氣候最冷的時段。此時正是人們加強身體鍛鍊、提高身體素質的大好時機。民諺曰:「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到懶一懶,多喝藥一碗。」這說明了冬季鍛鍊的重要性。但要根據個人的身體情況,切不可盲目,即使身體強健的人,也要講究一下鍛鍊的方式和方法。在此節氣里,患心臟病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中醫認為,人體內的血液,得溫則易於流動,得寒就容易停滯,所謂「血遇寒則凝」,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