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武將呂布為何失敗?人品問題並非關鍵,關於在於被地域歧視

趣觀歷史 發佈 2020-01-05T05:27:52+00:00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提起呂布,想必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呂布素有「飛將」之稱,是三國早期活躍一時的割據軍閥。在漢末亂局中,呂布也曾輝煌過,與司徒王允同守長安;後來也落寞過,被董卓部將反攻,只能退出長安城,就此在徐州、兗州境內流竄。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提起呂布,想必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呂布素有「飛將」之稱,是三國早期活躍一時的割據軍閥。在漢末亂局中,呂布也曾輝煌過,與司徒王允同守長安;後來也落寞過,被董卓部將反攻,只能退出長安城,就此在徐州、兗州境內流竄。建安三年(公元199年)十二月,這位對漢末局勢有過重大影響的一代名將,因遭部下背叛,最終殞命於曹操之手。

關於呂布軍事集團為何失敗,不少人將此歸咎於呂布的人品問題。演義里評論他是「三姓家奴」,為人貪財好色,對其亦是極盡貶低之能事。在正史記載中,史學家陳壽也給出負面評價,說他「輕狡反覆」。不過從特定歷史角度看,呂布失敗其實另有兩大原因,一是出身邊境,遭受中原士族排擠;二是他為人過於「天真」,始終受到有心人的操控。

先說說古代的地域歧視。以魏晉為例,南方人瞧不起北方人,稱他們為「傖父」(類似於土包子、土鱉),「吳人以中州人為傖」;北方人也不甘示弱,「魏晉以降,北人率罵吳人為貉子」。呂布是并州九原郡人氏,當地民風剽悍,又有羌胡部落,行事自然以粗獷野蠻為主。中原地區的門閥世家,瞧不起塞外民風,更無法容忍呂布這樣的「蠻夷」凌駕於自己頭上。對比之下,如曹操、袁紹、劉表、陶謙這樣的一方諸侯,哪個不是「根本苗紅」的世家出身?劉備雖然也出身於偏僻的幽州,好歹有個皇親身份。若不是身處漢末,呂布以驍勇聞名州里,他根本不可能有機會在中原叱吒風雲。

《三國志·呂布傳》記載,「布自以殺卓為術報讎,欲以德之。術惡其反覆,拒而不受。」袁術是典型的世家子弟出身,他不僅討厭呂布的反覆無常,也更加厭惡呂布的出身。或許有讀者會想到陳宮,他不是對呂布極為推崇,還不惜背叛曹操將呂布迎入兗州了嗎?當時陳宮勸說名士張邈時曾說:「呂布壯士,善戰無前,若權迎之,共牧兗州,觀天下形勢,俟時事之變通,此亦縱橫之一時也。」不難發現,陳宮之所以選擇呂布,是因為後者有勇無謀,便於操控罷了。

曹操手下的謀士程昱則更加直白,他說呂布「粗中少親,剛而無禮」,不過是一位「匹夫之熊」。「勇而無謀」,幾乎是世人對呂布的一致看法。另外,徐州豪族出身的陳登,這位著名謀士也說呂布「勇而無計,輕於去救」。因此呂布在中原流竄之時,只有和他同為并州人氏的張楊願意幫助他。後來呂布統治徐州,當地不少士族心中不滿,便暗中聯合曹操,一舉剷除掉了這個「蠻夷」。

再來看第二點原因——呂布便於操控。從世人對他的一致評價來看,不難發現呂布確實不擅長權謀。從他入京那一刻起,他的命運便不受自己所操控。呂布背叛丁原,其實是後者反應遲緩,無法繼續代表并州集團向上前進。最終,在并州武將集團的主體意願下,呂布選擇殺死丁原,成為并州軍閥的代言人並倒向董卓。相比而言,董卓對呂布十分優待,不僅擢升其為騎都尉,還與他有了「父子之情」。可事實上,呂布在董卓麾下並不快樂,《太平御覽》注引《典略》記載:「董卓雖親愛呂布,然時醉則罵,以刀劍擊之,不中而後止。」

《後漢書·呂布傳》則記載:「嘗小失卓意,卓拔手戟擲之。布拳捷得免,而改容顧謝,卓意亦解。布由是陰怨於卓,卓又使布守中閣,而私與傅婢情通,益不自安。」接下來,呂布殺死董卓,也是出於司徒王允的算計。後者也是并州人,他藉助同鄉之誼拉攏呂布,借并州軍和涼州軍矛盾尖銳的機會,誘使呂布除掉董卓,就此成為自己手上的一柄利刃。不過王允也遭受反噬,董卓部將李傕、郭汜反攻長安,他也因此而死。從這時起,呂布流竄中原各地,遭受無數排擠與白眼,就此成了「孤魂野鬼」。或許死亡對於備受歧視與玩弄的呂布來說,未嘗不是一種解脫。

參考資料:

《三國志·卷七·魏書七·呂布張邈臧洪傳》

微信公眾號:趣觀歷史,每日為您甄選好玩有趣的歷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