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功無數的白起,曾經令趙軍聞風喪膽,最後卻還是未得善終

勇哥聊歷史 發佈 2020-01-05T05:57:27+00:00

戰國時期,社會分崩離析,各國占據一方土地,以挑起戰爭來不斷的擴大領土和勢力範圍。亂世出英雄,在這個戰火紛飛的亂世里,湧現出了不少的名將。其中,聞名於世的有趙國的李牧、廉頗,秦國的王翦和白起,而戰功卓然卻下場慘烈的當屬秦國的白起。

戰國時期,社會分崩離析,各國占據一方土地,以挑起戰爭來不斷的擴大領土和勢力範圍。亂世出英雄,在這個戰火紛飛的亂世里,湧現出了不少的名將。其中,聞名於世的有趙國的李牧、廉頗,秦國的王翦和白起,而戰功卓然卻下場慘烈的當屬秦國的白起。白起自小熟讀兵書,用兵如神,自他領軍征戰起從未敗北,也因殺人如麻被稱為「人屠」。在這個常出名將的時代里,他位居戰國四大將軍之首,可見其軍事才幹的卓越。可惜其不通曉官場處事之道,得罪寵臣,加以戰功過高被帝王所忌憚,在經歷多次被貶後,被逼自刎於杜郵。魏國著名謀士陳餘也曾感慨白起一生所得戰功無數,最終卻被賜死。

「白起為秦將,南征鄢郢,北坑馬服,攻城略地,不可勝計,而竟賜死。」

一、 伊闕之戰鋒芒初盛起,以少勝韓魏東周聯軍,獲「人屠」「戰神」之名。長平之戰活埋四十五萬趙國降兵,與趙國結仇,埋下了禍端。

「白氏羋姓,楚公族也,楚熊居太子建奔鄭,建之子勝,居於吳楚間,號白公、因氏焉。楚殺白公,其子奔秦,代為名將,乙、丙、巳、降是也。」

白起是貴族後代,又生於秦昭王的年代,秦昭王比秦朝歷代的君王野心都高,為了能在強國的角逐中勝出,廣納良將。時勢造英雄,白起有了一個適當的時機和展示的平台,就此開啟了他建功立業的時代。 秦王為進一步侵入中原地區,白起領軍在伊闕以少數兵力戰勝韓魏東周聯軍,白起英勇,戰術靈活,以主軍攻弱力的魏兵,將其打散後乘勝追擊,不斷攻破,也正是此戰讓白起一戰成名,各國得知秦將白起這號人物。後來的長平之戰,被稱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殲滅戰爭,敵對國趙國實力不敵秦國,再加上趙王受反間計影響以趙括換老將廉頗,紙上談兵的趙括只通曉兵書理論,毫無實戰經驗,趙國最終慘敗,趙括最終被亂箭射中而亡。幾十萬趙軍紛紛投降,害怕趙兵騷動再次引起反叛的白起,下令活活生埋四十五萬趙國降兵,這舉也正是令白起被此後無數文人口誅筆伐的原因。

二、功高蓋主,又因趙軍一事與范雎失和與趙國積怨。被范雎設計,違抗君令不願帶兵攻趙,多次被貶,最終被逼以自刎於杜郵。

經長平一戰,趙國舉國上下都恨極了白起。派謀士帶著錢財到秦國的相國范雎前亂嚼舌根,挑唆范雎讓秦王以賠地來了與趙國的戰事。范雎心胸狹窄覺得若是白起軍功太顯位列三公之時,他在朝野中地位不如他,於是,聽信了謀士的進言。

後來,趙國反悔不願割地賠償,秦王暴跳如雷,領兵再次攻趙。彼時正值白起染病不起,休假在家。沒了白起的秦兵大不如從前再加上趙國發動全部的兵力抗衡,秦兵屢戰屢敗。秦王火速令白起上戰場,白起幾次都沒有聽命,反而與秦王講了一通,此戰打不得的道理。秦王惱怒便讓范睢去請,本來趁著長平一戰白起可以一舉殲滅趙國,正是因為范雎從中挑唆,才留下今日的禍患,白起自然對范雎沒好臉色,再次以病為由,這樣兩人的隔閡更深。秦兵在前線屢次敗北,而白起又拒不領軍出征,秦王急得把白起連降幾級,直到降成下等士兵,白起仍不動搖。秦王最終忍無可忍,強令白起去前線,等到白起行到杜郵。秦王與范雎認為白起如此不情願,必定不能為國所用,於是,以白起不服命令,多次狡辯,賜刀劍自刎,而白起臨死前,也對自己坑殺趙國降軍的行徑後悔不已。

西漢·司馬遷《史記?白起王翦列傳》:「武安君既行,出咸陽西門十里,至杜郵……秦王乃使使者賜之劍,自裁。」

三、白起驍勇善戰卻殺人如水,坑殺降兵做事絲毫不留餘地。功高蓋主受人挑唆,不顧大局,對當時形勢的錯誤分析,戰功無數的白起最終還是未得善終。

(一)、長平之戰埋下禍根

長平一戰,趙國數萬已降士兵的鮮血,讓趙國對白起恨之入骨。白起也深知自己再此帶兵攻趙,趙國定會舉國同心,拼盡全力奮起抵抗,即便魚死網破也會讓他失利。所以,白起不肯領兵,也認為自己不能領兵。若是,當初白起沒有衝動下令全部坑殺趙國降兵,而是以有滋事者再處死的方法,他也不會因此受制。

(二)、功高蓋主受秦王猜忌,處事不圓滑得罪權貴

白起立下的戰功顯赫,朝野中位居他之下的人嫉妒,在他之上的人忌憚他。最大的莫過於君王,白起的名聲過噪,性格又不擅圓滑,直說秦王的計策錯誤,應當聽取他的。因而,不受秦王寵愛,功勞之高的他,秦王處死也一點沒心軟。對著自己不喜歡的范雎完全不給面子,相國范雎三次請他都沒成功。如果他聽了范雎的勸領兵出征,先不說於趙的戰事勝負未定,他自己也不會因惹怒秦王,被處死。他自己固執的想法,絲毫不顧前線的戰局,從他拒絕出兵那日,他的結局就已經定下。

(三)、未能審時度勢分清時局

白起覺得於趙國的戰事必敗無疑,長平一戰後,他當時強烈的希望趁機把趙國完全殲滅,但當時的形勢秦兵長期的征戰,已經撐不起再滅趙這一浩大的戰事,正是因此秦王才會接納范雎的勸諫,與趙國平之,來緩解當時困境。白起沒能理清當時的形勢,只知自己的意見范雎相左,而不會探究其根源,意氣不肯出兵。這也從側面說明了白起是一個有勇無謀的莽夫。

四、白起一人之力提高了戰國時期的士兵死亡率,世人對其評價褒貶不一,秦人感嘆其英勇為其建祠堂、立墓碑,到宋太祖時期被逐出武廟

史學家對他的評價大多都是褒貶不一除了戰無不勝外,便是血腥、殘暴。根據有關數據的考量,當時戰火紛飛的時代,共戰死過兩百多萬的士兵,而白起一人領兵就曾處死過當中一半數量,堪稱戰國時代是奪命死神,他的戰功背後是無數的白骨,很好的印證了那句話「一將功成萬骨枯」。白起在秦國人民心目中是所向披靡的大將,他一生為秦國打過無數勝戰,攻略眾多城池。被賜死後,秦人自發為他建祠堂、立墓碑。唐肅宗時期,被供入廟宇,與諸葛亮、孫武等成為武廟十哲。可到了宋太祖時期,趙匡胤認為白起長平一戰謊騙趙軍投降,卻又背棄信義,下令坑殺是小人之為,下令將白起移出武廟,他也從受萬世香火到被逐出武廟。

參考文獻:《太原白氏家狀二道》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