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殺、不想殺、不能殺,梳理鴻門宴飯局下為何項羽沒有殺劉邦

文史海洋 發佈 2020-01-05T07:36:46+00:00

公元前206年,劉邦帶著幾十號人從霸上前往鴻門向項羽謝罪,在宴席上項羽的謀士范曾數次向項羽使眼色示意除掉劉邦,但是項羽遲遲不為所動,最後讓劉邦以尿遁之術離開了飯局。兩千多年來,無數有識之士詬病項羽在此次飯局上的「婦人之仁」使他最後失去了天下、身死國破。

公元前206年,劉邦帶著幾十號人從霸上前往鴻門向項羽謝罪,在宴席上項羽的謀士范曾數次向項羽使眼色示意除掉劉邦,但是項羽遲遲不為所動,最後讓劉邦以尿遁之術離開了飯局。

兩千多年來,無數有識之士詬病項羽在此次飯局上的「婦人之仁」使他最後失去了天下、身死國破。

但是如果從政治形勢上來分析,項羽之所以不殺劉邦完全與他的婦人之仁無關,而是有著更深層次的政治意味。

劉邦前來謝罪使項羽失去了消滅劉邦的口實。

項羽為什麼要殺劉邦?這還得從楚懷王「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約定說起。

公元前206年,章邯剪滅項梁軍之後,認為楚國不足為懼,於是北上攻趙將趙王與張耳圍困於巨鹿。趙王遣使向楚懷王求援,楚懷王隨即派遣宋義與項羽北伐,為了快速滅秦,也派出了劉邦進行西征。

楚懷王此舉是有意扶植劉邦來對抗項氏勢力,從客觀上來說,北伐的壓力遠大於西征,畢竟北伐軍所面對的都是秦帝國的精銳部隊,並且不久前才消滅陳勝、項梁的起義軍現在還將趙軍圍困巨鹿兵峰正盛,而西征相對來說阻力小得多。所以當項羽還在巨鹿苦戰之時,劉邦正一路開著綠燈向咸陽進發,聽聞沛公仁義,沿途秦民無不簞食壺漿 以迎沛公。

於是沛公得以飛速入關,就在他幻想楚懷王履約封他為關中王之時,張良站了出來潑了他的冷水。立刻質問劉邦:你和項羽比誰強?劉邦識趣的說項羽。於是張良主張立刻帶人前往鴻門向項羽謝罪。

張良所說確實不錯,這是基於劉邦現實實力說做出的忠告,畢竟形勢比人強。

就算劉邦和楚懷王先前有約定,先入關中者為王,但是人家項羽就帶著幾十萬大軍駐軍鴻門和你對質,雖說劉邦有約在身,但是履約也要有一個基本法和形式

並且劉邦想要獨占滅秦之功,勢必會遭到各路起義軍的圍攻,所以劉邦必須做出守約的姿態,將關中讓出去向項羽聯軍認慫。這樣就算沒有被封為關中王自己也站到了道義的一方。

這也是韓信平定三秦之後,劉邦派張良寫信給項羽說漢王只是平定三秦只是想拿回屬於他的關中王而無東進的意願之後,成功麻痹了項羽的原因。

現在說到項羽這邊,楚懷王「先入關中者王之」的約定,在項羽看來正是他擺脫楚懷王束縛而另立中央的政治前提,在此之前他通過暴力手段殺了長官宋義,名義上獲得了北伐軍上將軍,然後通過巨鹿之戰破釜沉舟擊敗了秦軍主力,完成了北上救趙的任務。儘管無人反對他上將軍之位,但是從道義上來說他背負了殺領導的罪名,並且從名分上來說他還是楚懷王的下屬。所以他急需入關封王而獲得法理上的承認而洗脫他的罪名以及擺脫楚懷王的制約。

但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劉邦先入了關,於是項羽不僅失去了被封為王的機會,也失去了法理上獨立的際遇。於是他才大怒駐軍霸上脅迫劉邦,把入關首功讓出來,不然開打。而劉邦這邊洞悉了項羽的意圖之後隨即認慫,將關中拱手讓出。於是這個難題就拋給了項羽,既然奪取關中的戰略目的已經達到,那麼還要不要打?

所以當劉邦獻出關中之後,項羽就失去了殺劉邦的意願,並且如此殺伐一個有著滅秦首功的人師出無名。這是鴻門宴劉邦能逃脫的原因之一。

項羽殺了劉邦也不會擊毀劉邦集團

政治不是一個人的遊戲而是一群人的遊戲,在群雄並起的年代,領導者在政治鬥爭中最重要的就是把敵人變得少少的,把朋友變得多多的。要站得高,看得遠,讓更多得小弟站在自己的身邊,而不是總幻想著解決掉地方首腦就能解決敵方全部勢力,這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如東漢末年王允殺了董卓,但是他自己也被董卓的手下李傕、郭汜給逼死。所以在鴻門宴上,喝酒殺人對於項羽來說根本就不是什麼難事,但是這都是浮於表面的一小部分冰川,真正難以擺平的是隱匿於水面下的各種複雜的利益博弈。

同時儘管項羽實際上在巨鹿之戰之後成為了大哥,但是有些諸侯並不買項羽的帳,彭越、田榮等在項羽分封完了之後立即就公開反叛項羽,他到死也沒有完全剪滅這些叛亂。

而鴻門宴中的項羽聯軍中正真屬於項羽嫡系的部隊和劉邦相差無幾,如果貿然殺掉劉邦,不僅不會立即摧毀劉邦的創業集團,反而會令自己的聯軍倒戈相向。所以項羽只是想讓這些諸侯承認自己的霸主地位,而不是靠著陰謀殺掉潛在鬥爭者。

雖然從結果上來看,項羽這一放成了他最大的決策失誤,他也被冠以婦人之仁的罵名,但是這完全不過是牽強附會而已,畢竟在風雲聚會之時,誰也不會想到自己會變成什麼樣,要是鴻門宴局勢失控,究竟是項羽集團得利還是劉邦集團得利又或者是其他潛在競爭者指點江山,誰也不知道。在未知變局下保存既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畢竟劉邦在當芒碭山當土匪的時候,他也不會想到自己有一天能滅掉暴秦,陳勝吳廣在起義前一天也不會知道自己將成為攪動天下的大人物。

鴻門宴是項羽與楚懷王的最後博弈

鴻門宴很多人都看成是項羽與劉邦之間的相愛相殺,但劉邦只不過是局中人,項羽真正博弈的缺是那個在暗處的楚懷王。在陳涉吳廣先戰死後反秦義軍遭遇了重大挫折,此時急需在豎起一面大旗繼續抵抗秦軍,而項梁一派找到了流落民間的楚懷王熊心,並擁立他楚懷王。

楚懷王本身並沒有什麼實際作用,只是作為項梁集團用來號召六國反秦志士的一面旗幟。但是項梁他也沒有想到自他死後,這個旗幟想要自己舉起這面反秦的大旗,他先後從項羽、呂臣手中收回了軍權,使自己成為了反秦義軍的實際領袖而非吉祥物。

楚懷王多得實權,這令楚軍的政治格局分裂為兩個陣營,即舊貴族派和功勳階級派,楚懷王作為楚國王室後裔,自然代表的是楚國舊貴族的利益,他們希望維護自己統治階級的地位。而項羽則作為功勳階級的代表,渴望打破舊有的利益分配秩序建立一個新的格局。

而「先入關者王之」的政治承諾看似是給了所有人封王的機會,但是從楚懷王的軍事力量部署來說,劉邦西征直抵咸陽,而項羽北伐去救被圍困在巨鹿的趙軍,並且他面對的都是秦軍的精銳。很明顯楚懷王此舉就是想扶持劉邦來打壓項羽。

同時派項羽以幾萬兵力對抗幾十萬秦軍,要麼戰死,要麼以戰敗為由把項羽一擼到底,甚至殺了他。

可是出乎任何人意料的就是項羽居然打贏了巨鹿之戰,軍事上的巨大成功也使項羽獲得了巨大的聲望,他成為了反秦戰爭中的領袖人物,甚至在與楚懷王的鬥爭中逐漸占據主導地位。

項羽與懷王第一次明面上的矛盾就體現在,封章邯等三人為三秦王的政治決策上,這一次的鬥爭當中項羽贏了,並且用此舉昭告天下,誰才是主人。

而楚懷王此時手裡最後的一張底牌就是劉邦,劉邦的妥協與對抗決定著楚懷王權威是否崩塌。面對項羽的淫威,劉邦並沒有堅持懷王之約而是主動將關中獻出。也就是說劉邦也拋棄了懷王,至此楚懷王的政治生命就已經結束,他在反秦鬥爭中所樹立的權威,因鴻門宴劉邦的妥協蕩然無存。

所以劉邦的妥協讓項羽的打壓懷王勢力的戰略已經實現,他也就沒有必要在殺劉邦。

總論

項羽的政治水品相對於劉邦來說確實稍為遜色,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項羽也是那個時代的頂級政治家之一,而後人往往以鴻門宴項羽不聽范增之言而錯失天下,就武斷地認為項羽婦人之仁,但其實真正看不出透局勢的是范增,他並不明白項羽的政治企圖和殺劉邦之後所帶來的政治後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