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肌肉,筋膜,韌帶及肌腱,如何在瑜伽時避免受傷?

瑜伽徒 發佈 2020-01-05T08:35:17+00:00

關於體位法,瑜伽智者帕坦伽利在瑜伽經中留下了這句話。Sthira sukham asanam(體位法是一種穩定、舒適的姿勢)艾楊格大師在《光耀生命》本書里的解釋,翻譯如下:體位法是指身體保持穩定有力的姿態,心境維持平和,靈性充滿仁慈的光芒。

關於體位法,瑜伽智者帕坦伽利在瑜伽經中留下了這句話。

Sthira sukham asanam(體位法是一種穩定、舒適的姿勢)

艾楊格大師在《光耀生命》本書里的解釋,翻譯如下:

體位法是指身體保持穩定有力的姿態,心境維持平和,靈性充滿仁慈的光芒。

這讓我想到佛洛依德的人格理論,一個人的人格是由出生時的「本我」,餓了就哭的本能的我,進入社會化的機構如學校或是家庭授於道德等制約式的訓練,將「本我」慢慢地社會化之後,變成一個具有獨特「自我」的人。

在這個過度強調自我的年代,人已失去「超我」的可能性,一個內在充滿神性能量的人。

練習瑜伽就是要讓人一步步地認清自我──那個充滿了「唯我獨尊」、「唯我至上」的我。

瑜伽智者帕坦伽利相信,現在的我並不是真正的我,脫下名牌的裝扮亮麗的頭銜再褪去完美無缺的身材,這個引以為傲的我──還剩下什麼?

靈魂!

一個形而上的,充滿能量,屬於精神層面的我。

一個靈魂是不需要物質的裝扮,他需要靈性的滋養。

之前聽到過這樣一句話:

若每日的練習都無法在靈性上求得成長,練習將成為一種制約的習性。無意識,無覺知的練習,不僅浪費生命,也傷害身體。

請記得上述的話,才能進入體位法的練習技巧。

體位法的練習,可以讓人擁有鋼鐵般的身體,但艾楊格認為體位法的練習應該要讓身體像鑽石一樣地堅實有力,但又能散發出神性的光芒。鑽石,會吸引眾人的目光,不是因為它的硬度,而是因為它的光芒,人的身體也要充滿能量的流動,散發出一股令人摒息的光芒。

先前看過一些大師的瑜伽示範,在寂靜無聲的教室里,只有大師沈穩的氣息在空間裡流蕩,形成一股很強的能量,在剎那間,時光好像凍結,只有那美麗如櫻花般燦爛的身形在一個接著一個的體位法間留下令人難以忘懷的畫面,那是美的極致。

也曾看過,有些很厲害的前輩示範,那也是另一種美,美得令人感到恐怖,因為不知道他的腰什麼時候會斷掉,不知道一個人竟能走火入魔到這種境界,將人體的骨架扭曲變形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這兩種美,都令人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懷。

練習瑜伽,最重要的就是覺知。

時時保持覺知的心,才不會受傷。在早年練習瑜伽,每天都要做上百次次的下腰之後再抬腳做翻跟斗的動作,每天這樣都操練,沒多長時間肩膀就廢掉了,有很長一段時間肩膀都無法抬高,自信心完全崩潰,最後在修養和老師的的指導下,才慢慢恢復健康,從此我更懂得如何愛惜自己的身體,慢慢的也去了解瑜伽解剖學。瑜伽與醫學並非兩條平行線,相反地二者具有相輔相乘的效果。

以下是老師教授和參考醫學書籍的心得,若有不足之處,尚請各位補充。

一般人練習瑜伽最常用錯部位,放錯力量,下場便是傷於最脆弱的韌帶及肌腱。基本上一個體位法在完成時,必須在當下停留至少一分半鐘,才能真正伸展到肌肉,但在艾楊格體系里,至少要停留十分鐘以上,艾楊格認為停留愈久愈能伸展到肌肉的長度進而強化其韌性。

這點,我在《哈他瑜伽解剖》書中有看到,分析如下:

透過體位法的伸展,可強化骨骼肌的彈性,使其具有如韌帶一樣的功能,瑜伽前輩稱為「延展性韌帶」,事實上,它是肌肉並不是真正的韌帶。

的確,這個字眼在醫學上是不存在的,但在瑜伽醫學的領域裡是確有其事,究其意乃指透過強化運動神經元的傳導慢慢地讓肌肉具有比一般結締組織所形成的韌帶更具彈性。此外其具有一般韌帶無法擁有的優點,肌肉可以接收來自腦脊髓中樞的指令,這也意謂著可以透過意識來去調整我們的身體,以維持平衡的骨架。

那麼重點是伸展肌肉?答對了一半。

肌肉都是一束束地由筋膜包里起來,筋膜才是真正具有伸展特性,若長期透過呼吸來收縮放鬆筋膜,可以大幅提高肌肉的伸展性及肌耐力,但若是體位法停留時間過於短促,根本無法伸展到肌肉,更何況是伸展到筋膜!萎縮的筋膜會很緊地嵌住肌肉,猶如雙手被狠狠地套上手套,無法自在地伸展,記得那個手套是屬於無指型的設計,也就是你的手指無法個別伸展開來。

那要如何避免做錯呢?

停留,覺知在當下!

覺知,在醫學上的認知就是,集中你的意識,保持大腦的清醒,以喚醒神經系統的活性,肌肉與筋膜都是死的,若沒有大腦透過意識下達指令,它們只是一堆死肉。就像是四肢癱瘓的人一樣!

覺知,能讓你感受到如溫水般地能量源源不斷地從心輪處流至伸展的部位,專注五大元素如何在你體內形成進而轉化為能量的形式,你必須停下心來仔細地察覺。

若體位法做得不精確,不明白哪塊肌肉要用力要塊要放鬆,或是根本不懂得收縮的技巧,便會將重心置於最脆弱的韌帶和肌腱,一般來說,韌帶和肌腱在其負重狀態可多延展其4%彈性。但由於其是結締組織纖維的形態,血流供給貧乏,一旦受傷便很難治癒。

記得上帝在設計韌帶時,是要它好好地固定關節與關節,使其保持穩定狀態,忌諱以搖晃的方式拉松韌帶。

上帝在設計肌腱時,是要它扮演好肌肉與骨頭的連接,好好地將肌肉固定在骨頭的末端是其重任,若暖身不夠,肌肉延展時會增加其拉傷的風險,甚或造成肌腱的斷裂。

因此,同學最常見的症狀,便是肌肉拉傷或是韌帶發炎或是肌腱發炎。這三者都很難好,需要很長的時間,至少四個星期才能復原,若未能在黃金時間痊癒,會留下後遺症,成為陳年舊疾,最後演變成慢性發炎如:關節炎或是肌肉慢性發炎等等。

重點來了,該如何緩解:

  • 患部須定期熱敷以保持血液循環良好。
  • 患肢戴上護具,以免再次受傷。
  • 上課事先告之老師,以替代動作完成體位法。
  • 時時維持正確的日常生活姿勢。避免負重。
  • 選擇符合人體工學的辦公環境。

特別提醒,目前很風行的阿斯湯加派系,在早期是一周一次,針對青少年所設計的瑜伽,其串連體位法的目的是要消耗青少年過多的精力,其餘時間,這群精力充沛的孩子必須要研習艾揚格的體位法,以求每個體位法都做到標準為原則。

人們往往犯了一個錯誤,就是動作停留的時間太短,只看到一個體位接著一個體位的變換,體位法的精確度失真之外,停留的時間太短更是一大致命傷。

原因在於,短暫的體位法的停留與伸展都仰賴韌帶及肌腱的作用,這是很危險的。此外,身體的暖身也做得不夠徹定,五次呼吸的吸與吐都不夠深沈,氣的能量不足,當然無法帶動火的燃燒,全身重要部位如肩頸便無法如水般的柔軟,再加上一連串的串連動作更是耗盡不少體力,撐到最後,體位法基本上是有點走樣了。

喜歡研習高難度的體位法者,心裡容易滋長心性的傲氣,最後瑜伽變成一種表演,一種譁眾取寵的工具,瑜伽是自己的,練習也是自己的,不必也不用太過於刻求自己,瑜伽真正的精神,基本上和體位法沒有太大的關連。

在瑜伽經這本書里,一百九十八句的經文里只有四句和體位法稍稍沾點邊。因此在整理這篇文章時,我才刻意將艾揚格大師的話放在文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