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為什麼能成為「世界藥房」?

讀懂本星球 發佈 2020-01-05T08:41:09+00:00

前些年微商上流行賣各種串兒,現在似乎多了很多賣印度藥品的。還有一部中國電影專門反映印度代購藥品。為什麼很多國家的人都去印度買藥?印度又為什麼能成為仿製藥強國呢?一、印度的製藥工業到底有多牛?首先要區別創新藥和仿製藥。

前些年微商上流行賣各種串兒,現在似乎多了很多賣印度藥品的。還有一部中國電影專門反映印度代購藥品。為什麼很多國家的人都去印度買藥?印度又為什麼能成為仿製藥強國呢?


一、印度的製藥工業到底有多牛?

首先要區別創新藥和仿製藥。

創新藥是指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藥物,專利期內享有受保護的市場獨占權益,也被稱為專利藥、原研藥。一款藥物的研發可能需要數十億美金和長達十年的研發周期,即使如此,研發失敗的機率仍然很多,所以創新藥在專利期內都會以較高的價格出售,以期收回成本。

仿製藥顧名思義,是指在原研藥專利到期後,對原研藥在活性成分、劑型、給藥途徑和治療作用上進行仿製的藥品,研發投入少,價格也就便宜很多。

現在的印度被稱為「世界藥房」,主要指它在全球仿製藥行業的地位首屈一指。據統計,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仿製藥製造國,生產了全球20%的仿製藥,占據美國仿製藥市場的40%,產品出口到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8-2019財年藥品出口達到192億美元。

大家難免會產生疑惑,經濟不發達、教育水平落後的印度,是如何做到這一步的?


二、獨立後印度面對的困境,青黴素都要進口

這一切故事要從印度獨立開始說起。

印度在二戰之前很長時間內一直是英國的殖民地,專利法規採用的是英國人1911年起草的文本。這一法律為外國公司壟斷印度市場,攫取高額利潤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印度於1947年獲得獨立,並在憲法中宣布自己為「主權的、社會主義的、世俗的民主共和國」。但是獨立後的印度,面對的困難是「地獄模式」。四億的人口,有三分之二處於飢餓狀態,每年還有數百萬人餓死。

1951年,印度人均年收入只有53美元,折算成每天只有14.5美分。另外還有數千萬的人處於失業狀態。

印度人口實在太多了。印度人民也實在是太窮了。

按英國人之前制定的1911年專利法,印度甚至連青黴素這種最基本藥物都需要以最高價格從國外進口。

因為,1911年版印度專利法為外國公司提供了不對稱的強力保護,同時嚴重抑制了國內製藥業的發展。

印度人根本無法負擔高昂的藥物價格,很多人連基本的醫療需求都得不到滿足。據調查統計,1950年印度平均壽命只有31歲,不及同期美國平均壽命68歲的一半。


三、印度取消藥品專利,仿製藥的春天來了

印度在這種連青黴素都需要高價進口的國情下,專利法改革勢在必行。

1957年開始,印度司法部門精心制定了新的專利法案。但該法案在1966年的國會上卻未能獲得通過。顯然,很多印度國會議員並沒有選擇和印度窮苦人民站在一邊。

但是,隨後發生的兩件事最終促成了專利法的成功改革。

1966年,開國總理尼赫魯的女兒英迪拉脫穎而出,成為印度第三位總理,也是印度首位女總理。

▲紀念印度總理英迪拉的郵票

英迪拉對1911年專利法案早有不滿,這位被稱為「印度鐵娘子」的總理一面怒斥西方藥企只顧謀取暴利不顧人道主義,一面對著媒體和議會聲淚俱下地闡述印度的醫療現狀。在英迪拉的努力下,來自政府和議會的改革阻力被逐漸打破。

此時,印度製藥業發生的又一件大事,加速了專利改革的到來。

早在1962年,日後著名的印度仿製藥巨頭蘭廠(為了避免商業廣告之嫌,這個企業名用了化名)正式成立,此時的它還只是一個小藥房,代理國外藥品銷售。

蘭廠的老闆辛格兄弟倆敏銳地發現,創辦於瑞士的知名製藥廠生產一款鎮靜劑藥物地西泮,又被稱作安定,並沒有在印度註冊專利。

如同厚重的烏雲下透出了一道陽光,辛格兄弟意識到羅氏這個疏忽將成為發財的良機。他立馬找到了匈牙利的藥廠購買了地西泮的原料藥(匈牙利不承認這個產品專利權),並引進先進的義大利製藥設備進行研發製造。

▲蘭廠創辦者辛格兄弟

直到1969年,蘭廠仿製的地西泮正式上市,由於前期幾乎沒有花費研發成本,印度勞動力成本也低,這款藥物價格被定為每公斤3000美元,而瑞士這家藥企的地西泮價格高達每公斤12000美元。

蘭廠的地西泮上市後取得了巨大成功,第一年銷售額就達到了100多萬美元。蘭廠不僅給製藥業同行樹立了榜樣,也讓政府看到了用仿製藥解決醫療困境的巨大潛力。

1970年,在英迪拉主持下,印度正式通過了《1970年專利法》,從而取代了舊的《1911年法》。該專利法不承認藥品的產品專利,只承認關於製造方法的專利。

換言之,所有藥物的專利幾乎通通失效。只要在製造工藝上做一些改變,印度的製藥企業就可以肆無忌憚地進行仿製。

可以腦補一下,原來藥片攆成渣裝在膠囊裡面,就可以號稱是自己專利的藥,受印度法律保護。這是多麼「流氓」的法案啊!

除此之外,印度政府還直接對藥價進行了嚴格控制,並在1973年頒布的《外匯管制法案》中明確規定印度企業中的外資股份不得超過40%。眼見得無利可圖,外國藥企紛紛退出了印度。


四、印度仿製藥企業爆發,迅速發展並走向國際化

在政府的鼓勵下,印度的仿製藥企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崛起,外企留下的市場空間迅速被填補。

印度藥企的野心不僅僅止於本土市場。在經歷了一波野蠻生長之後,印度藥企加大了對研發工藝的投入,開始瞄準高端難仿的專利藥進行仿製,並由此進軍國際市場。

上世紀70年代,印度仍然有很多傳染病流行,需要大量的抗生素。由於很多病毒都產生了抗藥性,青黴素等早期抗生素已經力不從心。蘭廠將目光放在了一種半合成的新型抗生素氨比卡林上。

氨比西林的生產工藝遠比想像中複雜。蘭廠為此專門花重開展技術攻關,並在1977年正式生產出了氨比西林。

由於工藝和成本優勢,蘭廠的氨比西林比印度進口的要便宜三分之一。1982年,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氨比西林專利到期後,蘭廠立即利用更便宜的價格搶占了這些市場,也邁出了國際化道路的第一步。

1984年,蘭廠氨比西林的產量由最開始的5噸已經擴大到100噸。嘗到了國際化的甜頭,蘭廠在成為仿製藥巨頭的路上一路狂飆。

藥企真正的試金石是歐美市場。因為歐美專利保護之嚴格,藥品審批之嚴謹都是世界標杆。印度藥企要想真正地成為全球仿製藥企業,必須贏得歐美的認可。

其實,早在80年代後期,整個蘭廠就在尋找如何進入美國市場。這一次,他們把目光放在了新一代抗生素頭孢黴素上。

頭孢黴素最初由美國的一家知名藥企研發,1992年產品專利就將到期。但是美國這家藥企針對這個藥申請了60多種工藝專利,幾乎堵死了所有已知的人工合成路線,連抗生素起家的知名藥企都放棄了這個產品的仿製。

但是蘭廠偏偏不信邪。歷經三年,經歷了無數次試驗,蘭廠終於發現了控制黴菌素生產的七個步驟,並在1991年採用新的生產工藝生產出了頭孢克洛。

蘭廠憑藉這個產品一炮而紅,打開了在全球市場的知名度。這家美國藥企以2000美元一公斤的價格向蘭廠收購頭孢素原料藥所有的產能,蘭廠的生產成本僅僅500美元一公斤。

經此一役,歐美製藥巨頭終於意識到印度製藥企業強大的仿製能力,歐美頂尖大藥企紛紛伸出尋求合作的橄欖枝,蘭廠就此在美國市場站穩了腳跟。

跟隨蘭廠的腳步,一大批印度藥企紛紛在八十年代成立,並逐步走向世界。印度開始成為世界製藥工業舉足輕重的力量。



五、加入WTO後,印度特色的「強制許可」

1995年,印度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進入世貿組織最大的挑戰就是必須要遵守《與貿易相關的智慧財產權協定》。該協議強制性地要求各成員國必須對藥品授予專利權。

為了符合世貿規定,2002年,印度修訂了《1970年專利法》,規定將專利保護期從14年延長至20年,與國際通行做法一致。

但是「機智」的印度人留了個心眼,規定政府可以根據公共利益、公共健康、國家安全、印度傳統等原因,對專利實施強制許可。

所謂強制許可,就是不需要經過專利人同意,政府直接授予其他藥廠仿製權。打個比喻,少林寺的金剛經,不需要經過少林寺許可,只需要官府許可,武當、丐幫、甚至鳩摩智都可以練習,而且少林不可以因此找這些幫派麻煩。

是不是很霸道的條款?不過人家說了嘛,是需要出於公共健康、國家安全的原因。外加一個「印度傳統」!

比如,愛滋病、瘧疾、肺結核和其他流行性疾病等公共健康危機時,可不經專利權人同意,實施強制許可制度,生產、銷售和使用專利產品。

2004年,印度又頒布了新的專利法條例。從此,印度基本達到了世貿協定的要求,不少跨國藥企重返印度市場。

1995年印度加入世貿後的10年的過渡期,給了印度本土製藥企業爭取了寶貴的時間。2005年之前,雖然印度製藥企業已經能滿足國內藥物需求的95%,但是產業結構問題也不少。

前文提到,2000年左右印度有20000多家的製藥企業,但是沒有一家的市場份額超過7%。加入WTO後,印度製藥業開始整合。

首先行業集中化趨勢明顯。2001年,前5位企業的市場份額為22%,2006年則達到了28%。其次,印度藥企進一步加大了研發投資。2000年,印度藥企的研發投入只占營收的2%,2006年急速提升至12%。

▲印度街頭的藥店,圖中說不定就有幫鄰國代購的人

印度藥企走出國門的腳步也在加快。2004-2006年間,蘭廠更是發起了11起國際仿製藥企業併購。

蘭廠依靠併購迅速進行海外擴張的商業策略成為著名的「蘭廠模式」,並被大批印度製藥企業效仿。通過不斷地併購,印度的仿製藥業務逐漸延伸至全世界,也誕生了一大批仿製藥巨頭。印度開始成為真正的「世界藥房」

這時候,「世界藥房」正式登場。

即使是在2005年後,印度還是對國內仿製藥企提供了有限度的支持,例如前面提到的強制許可制度。

當然,印度並不是首個出台此規定的國家。為了應對愛滋病的泛濫,巴西和南非分別立法,針對愛滋病藥物的仿製給予強制許可權。儘管跨國藥企和美國都提出了訴訟,但是並不能得到國際社會的支持,只能作罷。

歐美專利保護的藥品,到了印度只有向印度特色的「強制許可」投降。

2012年印度對德國知名藥企生產的抗癌藥索拉非尼進行強制許可的案例,就不屬於上述情況。

索拉非尼2007年進入印度並於次年成功申請專利,專利到2020年才到期,售價高達5500美元一盒,而印度人均年收入還不到1000美元,根本無力承擔。

印度本土藥企一家藥企,先是以印度人民的利益為名,向這家德國知名藥企申請專利許可來生產索拉非尼。結果可想而知,德國藥企不是慈善家,更不是傻子,直接拒絕了這個天方夜譚的請求。這家印度藥企隨即以德國藥企未能充分實施該專利而滿足公眾合理需求為由,向印度專利局申請該藥品的強制許可。

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印度知識產權局居然批准了!只是規定印度藥企需要向德國藥企支付6%的特許權使用費,這也是印度國內首個強制許可的案例。德方當然不肯,直接向印度最高法院上訴,然而最終被判敗訴。印度生產的仿製藥上市後,索拉非尼的價格直降97%。

與其被動接受,不如主動迎接。面對印度政府的「流氓行為」,有的外國藥企乾脆認命,直接授權7家印度仿製商生產自家的C肝神藥,上市第一年全球銷量就過百億美元的索非布韋,並允許他們出口至91個發展中國家,只需要根據銷售額付給原產廠提成,因為不主動授權也大機率會被強制許可。

除了強制許可,印度還拒絕了很多跨國公司提交的專利申請。印度2005年雖然首次給予藥品專利保護,但是只限定於1995年之後的創新化合物,並且規定已知藥物的衍生物不能在印度申請專利,除非顯示出不同的功效。

由於該條規定,《我不是藥神》中格列寧原型,就被印度駁回專利申請。

這種事情發生得多了,跨國藥企也清醒認識到:印度人,不服不行!

徹底看透了印度的專利保護制度的大型藥企,很多藥品專門為印度提供特價版本,其售價往往只是全球其他市場的一半到三分之二。


六、印度仿製藥繁榮的背後,是創新能力的缺失

不過,雖然看似印度製藥企業在國內外都順風順水,但是也潛藏著危機。隨著行業競爭日益激烈,仿製藥價格也不斷下降。

以全世界最大的仿製藥市場美國為例。近年來,由於人員擴增,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仿製藥的審批速度突飛猛進。這直接加劇了仿製藥的競爭,導致仿製藥平均價格不斷下降。

▲2014-2017年美國仿製藥平均價格變化

由於利潤下滑,世界仿製藥巨頭紛紛謀求轉型,然而印度長期的政策環境導致了印度藥企創新能力不足。

▲印度研髮型藥企數量榜上無名

總的來說,印度通過專利法案的改革走出了一條獨特的仿製藥發展之路。它不僅大大緩解了印度人民缺醫少藥的情況,也挽救了無數生活在第三世界人們的性命。

同樣,印度的制度也妨礙了它的製藥工業更進一步。距離真正的創新藥強國,印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註:為避免商業廣告之嫌,文中部分藥企以總部或創始地國家命名,如德國著名藥企、瑞士著名藥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