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當太上皇的三年時間裡,嘉慶是怎樣裝慫的?

史料書館 發佈 2020-01-05T08:51:35+00:00

乾隆皇帝是清朝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主動退休的皇帝,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不想超過了康熙在位61年的豐功偉績,所以自己干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就主動禪位給嘉慶,自己當太上皇去了。不過正如基辛格的名言,「權力是最好的春藥。」任何手中曾經握住過權力的人,都不可能輕易將其放棄。

乾隆皇帝是清朝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主動退休的皇帝,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不想超過了康熙在位61年的豐功偉績,所以自己干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就主動禪位給嘉慶,自己當太上皇去了。

不過正如基辛格的名言,「權力是最好的春藥。」任何手中曾經握住過權力的人,都不可能輕易將其放棄。乾隆也不例外,明面上說是退休,但其實並不讓位,嘉慶本質上還是個傀儡皇帝。

我們知道,皇帝其實也不是那麼好當,儘管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但也要履行許多義務。而乾隆當了太上皇之後,權力自己全占了,而像去祭祀啊,處理日常雜務這些事情,統統都丟給了新皇帝嘉慶。

這種狀態一直持續了三年多,直到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駕崩,嘉慶才算是真正當上了皇帝。

那麼在這三年零三天的時間裡,嘉慶都是怎麼做這個「兒皇帝」的呢?事實上,嘉慶雖然名義上是九五之尊的皇帝,但在那幾年的時間裡,他的處境是非常艱難,甚至可以說是非常危險的。

自古以來,朝廷最難當的官就是儲君。清朝雖然自雍正以後不再立太子,但有乾隆這位太上皇在上,嘉慶實際上就是處於太子的地位。

為什麼說儲君難當呢?因為這個崗位的生存空間很窄,需要精確地把握好度,就好比懸崖上走鋼絲,稍有不慎,就可能摔得粉身碎骨。

比如嘉慶表現得太強勢,乾隆可能會覺得受到威脅,而表現得太弱勢,乾隆又會覺得他能力不足以繼承大清的江山。加上當時朝廷中權勢最大的和珅並不喜歡嘉慶,一直想找機會把他換掉,所以嘉慶必須慎之又慎,才能在這權力的角斗場中生存下來。

嘉慶既不能太過乾綱獨斷,引起乾隆的猜忌,但又不能無所事事遊手好閒,給予和珅攻擊他的口實。所以在這三年間,嘉慶都是老老實實做好乾隆給他安排的工作,同時儘量不露鋒芒,當一個太平天子。說得直白些,就是懂得「裝慫」。

從後來嘉慶處置和珅的雷霆手段來看,他本身不是一個「慫」的人,但在與乾隆、和珅對峙的這場「三國殺」對局中,嘉慶是使盡渾身解數,賣力地表演。《朝鮮正宗實錄》中,記載了嘉慶登基後,朝鮮使者李秉模入京朝賀見聞的一些細節:

「(新皇帝)狀貌和平灑落,終日宴戲,初不游目。侍坐太上皇,上皇喜則亦喜,笑則亦笑。於此亦有可知者矣。」

不管在人前人後,嘉慶都沒有表現出絲毫的侵略性,尤其在乾隆面前,根本沒有皇帝的作派,完全還是過去那副忠臣孝子的模樣,以此贏得了乾隆的信任。

而對待和珅,嘉慶裝得更「慫」。因當時和珅與乾隆的關係非常親密,加上乾隆年邁容易忘事,許多朝廷大事都完全依賴和珅處理。

嘉慶深知此時與和珅起衝突對自己沒有好處,故對此採取放任的態度。《嘯亭雜錄》記載,嘉慶初年,凡是有要向乾隆奏報的事務,嘉慶都委託和珅代奏,自己不參與其中,表現出對和珅完全的信任。當朝中有人對此提出質疑時,嘉慶回答說:「朕方倚相公(和珅)理四海事,汝等何可輕也。」

和珅為了監視嘉慶動靜,特意派其心腹吳省蘭給嘉慶抄寫詩句,嘉慶也欣然接受。也正是因為嘉慶裝得特別「慫」,讓和珅麻痹大意。因此後來乾隆駕崩時,嘉慶迅速出手,而權傾朝野的和珅沒來得及做出任何防備,就成為了階下囚。

可以說,在時機未到之前,適當地裝「慫」是嘉慶安身立命的法寶。而清末的光緒皇帝,卻沒有學到老祖宗的智慧,在慈禧老太太還健在之時,不會裝「慫」,而是急於從假裝退休的慈禧手中奪權,結果不僅導致變法的失敗,而且還搭上了自己一生的前途。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