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強三成掌門人是印度裔,為什麼印度成為世界CEO搖籃?

財經下午茶 發佈 2020-01-05T08:55:14+00:00

「理工優先」造就了今日印度近日,來自《哈佛商業評論》的一項研究表明,世界500強企業中,30%的掌舵人都是印度人。其中,不乏像谷歌、微軟、萬事達卡等全球知名企業。比如近期大火的谷歌CEO「劈柴哥」——桑達爾·皮查伊。


「理工優先」造就了今日印度


近日,來自《哈佛商業評論》的一項研究表明,世界500強企業中,30%的掌舵人都是印度人。其中,不乏像谷歌、微軟、萬事達卡等全球知名企業。

比如近期大火的谷歌CEO「劈柴哥」——桑達爾·皮查伊。他於2004年加入谷歌,2015年10月接任Google CEO,2019年12月接任母公司Alphabet CEO。皮查伊此前就被委以重任帶領Alphabet渡過一系列難關,在2019年末除了掌管谷歌,皮查伊還被委以管理Alphabet其他「爛攤子」的重任,這些項目目前都在賠錢。

而網際網路巨頭微軟此前早已迎來了自己的印度裔CEO,薩提亞·納德拉2014年接替史蒂夫·鮑爾默出任微軟執行長。

而另一名印度人山塔努·納拉延於2007年接替Adobe前CEO布魯斯·奇岑,在此之前,他曾擔任公司總裁兼營運長。

為什麼印度會成為全球科技企業的CEO「搖籃」呢?

教育環境使然

經過梳理可以發現來自印度的高管有這樣一個共通性:普遍家庭背景幾乎很普通,但教育背景過硬。大多數在印度頂尖高校完成本科教育,然後在國外知名大學深造。

他們通常有耐心在同一家公司慢慢升職,而不是為了更多的薪水跳槽。而且他們普遍擁有出色的溝通和管理技能以及較強的適應能力。

要理解這樣的特點得從印度國內教育追根溯源。

眾所周知,印度人口眾多,競爭非常激烈,要想出人頭地非常困難。印度的學生,在很小的時候就會被灌輸這樣一種觀念:只有把數學和科學學好,才能讀印度最有名的科技學院,然後拿到一份高薪的工作。

如果想讀到印度理工學院這樣在全國聞名的學校,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要通過層層選拔進入印度的名校,接受初等教育,然後才能有機會進入高等學府進行學習。

事實上,每年印度都有上千萬高中畢業生,但是名校的錄取名額卻是有限的,這點和中國差不多,但印度的高校錄取的人數還不到參加高考人數的1/3。很多學生為了考試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縮短自己的睡眠時間,甚至有人為了贏得考試改變自己的性格變得更加隱忍,可見印度著名高校入學考試的壓力是多麼大。

很多中國大學生人認為,在進入大學之前,需要努力讀書,但是一旦考上名校之後,就可以放鬆了。

對印度的學生來說,更加刻苦的學習才剛剛到來,即使他們考入名校,壓力依然很大。即使是在周末,他們依然在苦讀。為什麼印度高校學生如此努力呢?因為在印度,像印度理工學院這樣的高校,招收的都是全國最頂尖的學生。對於一個擁有十幾億人口的國家來說,頂尖的人才只是聚集在十幾所學校里,競爭的壓力可想而知。這些學生要想在頂尖的人才中做出更優秀的成績,必須付出更大的努力。

皮查伊的印記

這點在谷歌CEO皮查伊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皮查伊出生於印度金奈一個普通家庭,童年時家境困難,但皮查伊的父母很注重教育,培養了孩子讀書的興趣。

皮查伊這樣回憶過自己的童年:「我能拿到什麼就讀什麼。我讀狄更斯的書……打板球,看書——這就是生活的全部。你從來不會覺得缺少任何東西。」

學生時代皮查伊是一名勤奮刻苦的學生,在高中曾經擔任板球隊的隊長,最終他考入了印度最頂級的大學——印度理工大學,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學霸。

大學本科期間,皮查伊主修冶金學,但是輔修了大量電子工程的課程,編寫過一個西洋棋遊戲的程序,最終他獲得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獎學金,前往斯坦福攻讀碩士學位。

皮查伊之後又拿到了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MBA學位,畢業後才走上自己在谷歌的「開掛人生」。

除了印度學生足夠刻苦外,作為金磚國家,印度的IT行業世界聞名,印度的科技人才也眾多,龐大的科技人才成就了世界IT企業「CEO搖籃」的基因,這其實還有另外一個背景故事。

由於先前的英國殖民政府著重培養行政人員,致使印度缺乏足夠的理工人才,從而拖後了印度重工業的發展進程。

因此,尼赫魯在教育方針上定下了「以理工優先」的政策,設立以理科為主的高等學府,並將大量資源撥到這些理科學校。

在國家政策的影響下,很多印度人就產生了慣性思維,只要理工大學才是最好的學校,只有學理工才是最好的人才。印度理工學院被認為是印度最好的大學,錄取率只有2%,而且專收精於物理、化學和數學的專才,比美國人考麻省理工學院還要難很多。

印度理工院校確實也名副其實的強悍,重視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解難能力。老師會教給學生很多方法,但是會要求學生用自己的方法來解答。理工學院的考試題目不多,但是要求獨立思考,而且還要思考過程條理清晰才能得分。所以,有很多理工學院的畢業生早早就鍛鍊出過人的解難能力。

進入資訊時代後,對一些印度學生來說,電腦科學是他們必修的課程。而印度的基礎教育又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分析能力。雖然印度的教學方式曾被人批評為「死記硬背」式的教學,但是也有很多人覺得這種學習方式值得思考和借鑑。

優秀的雙刃劍

一些數據統計表明,近十年在選擇來美國創業的科技人才中,將近30%的企業擁有一名印度創始人,而在矽谷的科技創業公司中,有將近16%的公司是印度人創立的。除了自己創業外,很多印度科技新人也受到美國科技公司的歡迎。

印度成為科技企業CEO搖籃還有最重要的一個原因,英語是印度的官方語言,方便了相關人才與外國公司交流,繼而減低外國企業在印度的成本,給印度的軟體行業創造了優勢。

這也造成了印度國內現在的一個困境,本國人才流失嚴重,雖然印度擁有眾多高素質人才,但大部分企業精英都在向美國等已開發國家流動。特別是語言無障礙也使得印度科技人才移民變的便利,作為全球最大的移民來源國,印度人口大多湧向了美國、英國等傳統東道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