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借」字從何談起?荊州真得就是東吳的嗎?

行如風189 發佈 2020-01-05T09:44:51+00:00

三國時期的荊州前言東漢末年天下被劃分為十三州,荊州就是其中之一,它處於東漢十三州的正中位置。所以向來就是兵家的必爭之地。之前我寫過一篇文章標題叫《劉備借荊州,關羽失荊州,呂蒙偷襲荊州,古城荊州到底有多重要?》。


前言

東漢末年天下被劃分為十三州,荊州就是其中之一,它處於東漢十三州的正中位置。所以向來就是兵家的必爭之地。之前我寫過一篇文章標題叫《劉備借荊州,關羽失荊州,呂蒙偷襲荊州,古城荊州到底有多重要?》。

在這裡面詳細闡述了荊州在三國時期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對魏蜀吳三國的戰略優勢。如果你對此比較感興趣,不妨也先去看看這篇文章。說不定還能給你帶來一些啟發。所以說今天在這篇文章里,我就不在對荊州存在的意義做贅述了。

今天我要講述的是荊州的歸屬問題,荊州到底是誰的?劉備曾經占領的荊州,明明是從荊州刺史劉表這裡繼承過來的,赤壁大戰後東吳為何一直說荊州是他們的?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似乎成了一個家喻戶曉的成語,那麼這個「借」字從何說起呢?今天我們就帶著這些個問題,來看看荊州在歷史上曾經發生了哪些故事?

荊州最初的歸屬

荊州作為東漢十三州其中之一,屬於東漢王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裡也是漢室宗親劉表的封地,東漢末年劉表被朝廷冊封為荊州刺史,統領荊襄九郡。

但此時正值天下大亂群雄四起的時候,由於荊州地理優越物產豐富還有著極強的戰略優勢,所以也成為了各路諸侯爭奪的目標,先是袁術,再是曹操,又到後來劉備和孫權等人都對荊州展開過激烈的爭奪。

公元200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利用較強的政治優勢,發動了一場準備已久的大戰,那就是官渡之戰,消滅了當時最大的諸侯袁紹,然後吞併了他所有的領土,經過多年的征伐,北方地區基本上都落入了曹操之手,隨著時間的推移,政權逐步的穩定了下來,北方地區再次實現了統一。然而荊州這塊處在南方的富庶之地就成為了曹操下一個攻擊的目標。

劉備到來

此時同樣身為漢皇后裔的劉備,還過著居無定所寄人籬下的生活,在當時眾諸侯當中,要數袁紹實力最強,所以劉備就想投奔到袁紹門下,希望能夠從這裡找到一絲機會,沒想到官渡之戰的失敗,使劉備所看到的一線希望再次破滅,所以為了自己的未來和前景,不得不另找出路。

經過一番思索劉備決定前往荊州,投奔自己的同室宗親劉表。劉備和劉表一樣都是漢室宗親,歸根結底都同出一脈,見劉備前來投奔所以對他以禮相待。但此時劉表並沒有對劉備委以重任,只是讓他鎮守新野,其目的也是為了防止來自北方的威脅。

公元208年北方區已經穩定,為了早一天實現天下統一,這一年曹操親率數十萬大軍揮師南下意欲奪取荊州。但就在這個特殊的時期荊州刺史劉表卻因病去世,劉表膝下有兩個兒子分別是劉琦和劉琮。

但是劉表在臨終之前,並沒有確立荊州的繼承者到底歸誰,這兩個兒子當中,頗有執政能力的劉琦卻在江夏(今天武漢的部分地區)駐軍。所以劉表死後,他的婦人蔡氏和大將蔡瑁偽造了一份遺囑,隨後立劉琮為荊州刺史。

荊州是這樣得來的

同年七月曹操率領大軍來勢洶洶,身為荊州刺史的劉琮卻毫無主見,在劉表婦人蔡氏和大將軍蔡瑁的慫恿下投降了曹操。

此時的劉備還在奉劉表的命,在樊城一線駐軍,見劉琮已經投降了曹操,見形式對自己極為不利,所以立馬率領手下人馬趕往江夏與劉琦合兵一處。

隨後曹操繼續南下,準備掃除盤踞在長江以南的所有勢力,此時東吳的孫權和駐守江夏的劉備和劉琦,都感受到了曹操集團的威脅,為了穩住荊州和江東的局勢,所以才有了孫劉聯合抗曹的戰略。

赤壁之戰孫劉聯軍打敗了曹操集團,這一場戰役曹操損失慘重,最後不得不率領殘餘力量北歸,從此再也沒有揮師南下的舉動。

通過以上我們發現,赤壁之戰之前劉備能夠在荊州地界上活動,是因為履行了對劉表的承諾,輔佐劉表和劉琦鎮守荊州,似乎和東吳一點關係都沒有。

所以說赤壁之戰勝利劉琦因病去世,劉備順理成章的繼承荊州,本來就是理所應當合情合理的,不存在說是找東吳借的,應該是劉備自己爭取過來的。借荊州也只是東吳的一面之詞而已。

孫劉各執一詞

然而對於同樣取得赤壁大戰勝利的東吳也有著一套說辭,他們自認為在赤壁大戰中,能夠打敗曹操,東吳才是主力,是取得勝利關鍵的一方,得到的好處也應該就要多一些,所以荊州的歸屬就應該歸東吳所有。

但是作為劉備和諸葛亮並不買他們的帳,為了自身的發展,劉備諸葛亮也不能買他們的帳,所以孫劉兩家在荊州的歸屬問題上從這就開始產生了分歧,雙方的矛盾愈演愈烈,甚至達到了劍拔弩張一觸即發的地步,好在東吳有魯肅這樣一位居有大局觀的能臣存在,一直為孫劉聯盟左右徘徊著,才使得孫劉兩軍沒有出現大的衝突。

借荊州的由來

赤壁之戰勝利後,緊接著又爆發了南郡之戰(南郡就是今天的荊州地區),東吳派周瑜去攻打南郡,劉備也派關羽到南郡以北阻擊曹操援軍,目的就是阻擊曹操援軍的到來,徹底的切斷南郡守軍與外界的聯繫,讓南郡守將曹仁變成了一支孤軍,孫劉聯盟再次贏得了南郡之戰。

孫權為了安撫劉備,就把江油劃給了劉備,好讓劉備有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隨後劉備迅速攻取了桂陽、長沙、武陵和零陵四郡,然而江南四郡在當時還是一片蠻荒之地,所以無論是地理還是資源都趕不上南郡,為了自身的發展,劉備方面就以要建立治所為由,向孫權討來了南郡的統轄權。

孫權為了防止曹操大軍的南下來襲,就答應了將南郡暫時留給劉備,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劉備來抵禦曹操大軍的進攻。這就是劉備借荊州的由來,借荊州準確的說就是借南郡,也就是今天的荊州地區。

荊州有借無還的代價

劉備之所以想要南郡,還是因為他有著獨特的戰略優勢,從這裡向北他可以抗據曹操,向西直通巴蜀,向東可以進攻東吳。正是這個原因劉備才捨不得把南郡讓出去。這也就是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的由來。有借有還反應的是一個人的誠信問題,劉備的做法幾乎違背了這一點,所以註定是要付出代價的。

公元212年劉備以荊州為根據進入西川,公元214年劉備順利的拿下了益州,此時的東吳見劉備勢力在一步步壯大,所以派使者前往成都,向劉備討還荊州之地,第二年曹操擊敗了漢中張魯,劉備為了避免兩面受敵,所以答應將荊州的一部分歸還給東吳,但就是賴著南郡不還。

為了保住南郡劉備是利用各種藉口一拖再拖,東吳方面是一忍再忍,最終事情發展到了不可換回的地步,公元219年呂蒙白衣過江偷襲荊州,一代名將關羽被殺身亡荊州丟失,從此劉備失去重要的戰略依託。

為了奪回荊州也為了給關羽報仇,公元221年劉備親率數十萬大軍揮師伐吳,但是最終遭遇到東吳頑強阻擊,東吳大都督陸遜,利用火攻擊敗了劉備大軍,這就是著名的夷陵大戰,劉備幾乎全軍覆沒,劉備傷痛欲絕淚痕交加,最終病逝於白帝城。

結語

孫劉之間的聯盟主要是因為荊州,但他們之間的破滅也是因為荊州,所以荊州也就成了雙方爭論的焦點。歲月流逝時過境遷,無論當時劉備是真虛偽還是假仁義,還是孫權多麼不仗義,但從他們當時的立場來看問題,似乎各有各的道理。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景高低各不同。作為後人都可以各抒己見,但在那個時候作為一方諸侯擁有那麼多的子民,就不得不為廣大民眾謀取福利,這樣以來百姓才會支持你擁護你。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所以在大局面前,這些所謂的仁義道德也就沒有那麼重要了。

各位讀者朋友,對於這個問題你們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如果你也是一個對歷史感興趣的人,就請關注一下我,更多的精彩歷史我們下期再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