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天下殺此賊!土木堡之變,明朝50萬精銳的覆滅

時光靜守 發佈 2020-01-05T11:21:12+00:00

公元1449年,是大明朝第六任皇帝明英宗朱祁鎮在位的最後一年。其父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蛐蛐皇帝;而他的兒子成化皇帝,也是因為流傳至今一種制瓷工藝,「成化鬥彩」廣為人知,近些年幾厘米見方的成化鬥彩雞缸杯拍出過近3億元人民幣的收藏價格,可謂是價值連城。那麼這位朱祁鎮又留下了什麼呢?


公元1449年,是大明朝第六任皇帝明英宗朱祁鎮在位的最後一年。其父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蛐蛐皇帝;而他的兒子成化皇帝,也是因為流傳至今一種制瓷工藝,「成化鬥彩」廣為人知,近些年幾厘米見方的成化鬥彩雞缸杯拍出過近3億元人民幣的收藏價格,可謂是價值連城。那麼這位朱祁鎮又留下了什麼呢?


終明之世,來自北邊蒙古的侵擾壓力都十分巨大。1449年夏,西蒙古瓦剌也先部犯境,明英宗朱祁鎮崇信大太監王振,不顧百官勸阻,輕率親征,在土木堡被瓦剌擊敗,全軍大潰,明英宗朱祁鎮被俘。大明朝自朱元璋、朱棣起幾代之經營積累,頃刻間覆之毀滅,明朝由盛轉衰,史稱土木堡之變。罪魁禍首者,王振。

王振者,太監也。時河北蔚州,今河北蔚縣人。這位太監可大不相同,他是一位有文化的太監。太監有文化比流氓有文化更可怕,因為他們長期圍繞在帝國權利的中心,一旦掌握了文化,他們就更容易的竊取權利,為所欲為,不擇手段。

面對敵兵臨境,王振慫恿挾持明英宗朱祁鎮親征瓦剌,實際上自己大權在握,總覽六軍。雖然此役隨軍出征的國公將帥、內閣臣僚數以百計,但皆歸王振節制,軍國大事兒戲一般,軍隊不知進退,將士不敢用命。

一路行軍,前軍多敗,探馬報,瓦剌也先部在誘敵深入,要把明君軍引進一個包圍圈殲滅。王振終於決定班師回京了,但是他放棄近路不走,繞遠而行。因為他要請皇帝回他的老家河北蔚州做客,就是說,這個太監要皇帝和五十萬將士陪他燕一把衣錦還鄉的戲碼。

得知明軍返回,也先一路追擊,終於在土木堡將明軍追上,大軍對峙,被王振折騰的疲憊不堪的明朝大軍在蒙古騎兵的數次衝殺下全軍崩潰。

亂軍之中,王振搶下一匹軍馬想趁亂逃跑,被明軍一名將領樊忠將軍攔住,數日行軍之激憤爆發,樊將軍大喊:「我為天下殺此賊!」將王振扯於馬下,用鐵錘擊殺!可惜樊忠將軍也死於亂軍之中。


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俘,朝廷眾多大臣死於亂軍之中,精銳部隊損失殆盡。王振雖萬死不能謝其罪。此役更加導致了後來明朝各項軍政制度的變革,使一個強盛的中原漢人王朝變得保守退縮。

洪武皇帝朱元璋曾於皇宮之中立鐵碑一座,上書「內測不得干預政事」,被當時正得勢的王振給搬走了,躺在棺材裡的朱重八先生怕是氣得把棺材板都要掀開了,縱使這位開國之君再有先見之明也架不住後世兒孫崽賣爺田心不疼,讓後人慨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