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AS2019 攝影展·活動|地對空:城市景觀與媒介

澎湃新聞 發佈 2020-01-05T13:59:48+00:00

座談:1月5日(周日),下午16:00-18:00綠之丘(原菸草倉庫)二樓,SUSAS2019 攝影展展廳周海晏 復旦大學信息與傳播研究中心 研究員2019年的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已閉幕。

座談:1月5日(周日),下午16:00-18:00

綠之丘(原菸草倉庫)二樓,SUSAS2019 攝影展展廳

周海晏 復旦大學信息與傳播研究中心 研究員

2019年的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已閉幕。而作為「相遇」的一種總結,「SUSAS2019 攝影展:對話」還在楊樹浦路1500號綠之丘進行。此次展出的照片中,包括本次攝影大賽的獲獎作品,即市民對楊浦濱江的景觀敘事。而本次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為楊浦濱江留下的公共藝術作品的影像,也在其中一一呈現。

影像是對時間的記錄。我們把藝術季攝影展的照片拉到時間的維度上看,就會發現,正如上海城市公共空間設計促進中心主任徐妍在本次攝影展開幕式上分享的:上屆藝術季的參賽影像作品,有許多是從空中看上海,而這一次,視角又回到了地面。

我們由此也反觀自身的審美取向和價值觀。

拜技術所賜,人們已能通過各種不同的視角,探索城市的景觀。各色城市宣傳片中,充斥著太多城市地標的航拍畫面。它們也自然進入了人們對城市的記憶。那麼,無人機對城市而言,僅僅是一種獵奇式的觀看,一種宏大敘事的手段,還是有更深的、未曾被注意到的意義?

進一步說,藝術季的攝影展本身,可視為藉助影像媒介記錄城市空間實踐。那麼,包括無人機航拍、短視頻在內的各種媒介,對城市和建築、對建築學而言,又意味著什麼?事實上,攝影展的發生地,楊樹浦路1500號的綠之丘,已經是一個自拍的地標。正是所謂的「網紅建築」。這有時會讓人想到,建築作為取景地的價值,似乎超越了其本體屬性。

從天空到地面,從建築到傳播,這個周日,我們邀請了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建築學系教授、博導、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雙聘研究員範文兵,與復旦大學信息與傳播研究中心研究員周海晏,展開一次座談。歡迎隨時來看楊浦濱江和楊浦濱江的照片,來旁聽關於空間和媒介的分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