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因盜竊14次「進宮」 ,稱移動支付和監控讓其「無路可走」

揚州晚報 發佈 2020-01-05T14:29:16+00:00

近日,高郵男子劉某因在醫院盜竊患者錢包,第14次被判刑。劉某稱,因移動支付的普及,人們隨身攜帶的現金很少,「盜竊」能夠得到的收益急劇下降,而電子監控系統的完善,更是讓小偷「無路可走」。警方提醒,小偷可能會逐漸「式微」,但是市民更需要警惕新的犯罪形式。

近日,高郵男子劉某因在醫院盜竊患者錢包,第14次被判刑。劉某稱,因移動支付的普及,人們隨身攜帶的現金很少,「盜竊」能夠得到的收益急劇下降,而電子監控系統的完善,更是讓小偷「無路可走」。警方提醒,小偷可能會逐漸「式微」,但是市民更需要警惕新的犯罪形式。


趁著患者和醫生討論病情,男子「順」走了錢包

高郵居民李先生和家人去醫院看病,因病情較複雜,李先生和家人圍坐在醫生身邊,全神貫注聽醫生講要點,大約15分鐘後,李先生去交費時,想起來手提包放在旁邊的問診床上,但是此時手提包的拉鏈已經拉開,裡面的錢包不見了蹤影!

「我的錢包呢?」李先生喊了起來,雖然門診室里有好幾個人,但是誰也沒注意到是誰打開了手提包。李先生趕緊報警,不久民警趕來,調取了醫院內的監控,很快發現了一個可疑的身影,經過調查,嫌疑人是有多次盜竊前科的劉某。

根據以往的記錄,劉某多次在醫院盜竊患者及家屬的財物,此次可能是故技重施。警方很快找到了劉某,他對自己盜竊李先生錢包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並在公安機關的帶領下,來到醫院指認偷竊現場。

劉某交代,當天他來到高郵某醫院尋找作案目標,他知道,人們去醫院看病,肯定會隨身帶著錢,於是他流連於病房、門診候診處、等電梯的隊伍之間,伺機盜竊患者或家屬的錢包、手機等財物。劉某在樓道之間遊走,後來發現李先生所在的診室里,患者和醫生交流得比較熱烈,劉某悄悄走進去,用身體擋住拎包,輕輕拉開拉鏈,捏起錢包,塞進自己的口袋,然後徑直走出門診室,這一套動作只用了一分鐘不到的時間,醫生、患者及家屬竟都沒有注意到他進來過。

回到出租屋,劉某打開錢包,發現裡面有一疊現金,經過清點,一共有1030元,其餘是一些銀行卡,劉某無法使用。拿出現金後,劉某就把錢包扔進了垃圾桶,但是這筆錢還沒怎麼用,他就被警方抓住了。

第14次因盜竊被判刑,稱移動支付和監控讓小偷「無路可走」

劉某是警方的老熟人了,他沒有正當工作,靠小偷小摸維持生活。在近30年里,他因盜竊被判刑13次,他斷斷續續地在監獄裡進進出出,偷竊和坐牢幾乎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劉某盜竊的一個特點是他總是在醫院作案。被抓獲後,劉某坦白,一般來醫院看病的,都會帶著錢,在這裡有機會遇到帶較多現金的患者家屬。在過去的案件中,劉某「收穫」不菲。但是時代在變化,劉某也感受到了「壓力」。

原來,由於近年來移動支付迅速普及,醫院也普遍接受微信、支付寶等移動方式支付醫療費,人們的消費習慣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以前住院患者家屬隨身攜帶幾千上萬的現金很正常,現在很少見了,大家都喜歡掃碼付錢。」劉某也調整了自己的作案方式,重點尋找帶包的人,「很多年輕人錢包里只裝卡,而年紀中等偏上的男的,錢包里會裝一些現金,少則幾百,多則幾千,全憑眼力去觀察、去碰運氣。」

劉某表示,除了人們支付方式改變帶來的「困難」,現在醫院裡多處安裝的監控也讓他「無路可走」。

近日,高郵法院審理了本案,被告人劉某犯盜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並處罰金人民1000元。劉某迎來自己人生中的第14次「進宮」。

「這次坐牢出來以後,再也不偷了。」劉某對民警說。

小偷「式微」,需警惕新的犯罪形式

記者從警方了解到,劉某一案反映了近年來的一個特點:小偷逐漸「式微」。

「小偷的目標首先是現金,其次是實物財物。但是現在人們都習慣了使用移動支付,錢包里沒有現金,家裡也很少有存放大量現金的,所以小偷能偷到的只有一些金器、古董收藏品,甚至有偷冰箱裡的菜的。」民警介紹,但是並不是說違法犯罪被抑制住了,隨著網絡的普及,網絡詐騙案件大量出現,且有上揚的態勢。

「特別是一些中年人,他們學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時間較短,對電信網絡詐騙的警惕性不足,往往容易成為不法分子侵害的對象。」民警提醒,「新網民」們要主動學習防騙知識,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記者 劉旺

編輯 晴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