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空盒換鮮奶,83萬個牛奶盒走上循環路

光明網 發佈 2020-01-05T15:33:36+00:00

家住「秋月楓舍」小區的雷薇婭有個堅持了近半年的習慣:將每天喝完的牛奶盒洗乾淨,倒扣在水斗里,第二天一早拍扁,每5個盒子用橡皮筋紮成一捆。「每月逢5的日子有人來收,10個盒子換1盒200毫升的鮮奶。」在她看來,這樣的活動很實惠,還能有效促進垃圾分類。

家住「秋月楓舍」小區的雷薇婭有個堅持了近半年的習慣:將每天喝完的牛奶盒洗乾淨,倒扣在水斗里,第二天一早拍扁,每5個盒子用橡皮筋紮成一捆。「每月逢5的日子有人來收,10個盒子換1盒200毫升的鮮奶。」在她看來,這樣的活動很實惠,還能有效促進垃圾分類。

目前在上海,還有許多社區居民像雷薇婭一樣,把收集起來的乾淨牛奶盒拿去換牛奶。記者昨天從活動發起方光明乳業獲悉,這項活動自今年6月開展至今,全市2000多個牛奶盒回收點已回收牛奶盒83萬個,全部送至市容環衛系統進行循環利用。

賦予價值,居民集盒有動力

「活動提供了一種正向激勵,解決了居民分出乾淨牛奶盒的動力問題。」秋月楓舍居委會主任楊勇娣坦言,儘管《上海市可回收物回收指導目錄(2019版)》明確,紙塑鋁複合包裝(利樂包)屬於低價值可回收物,但大部分居民都把它當干垃圾扔掉了。

道理很簡單,只有洗乾淨、晾乾的牛奶盒才能扔進可回收物桶,這需要投放者付出時間成本,而且也缺乏動力。如今,10個乾淨的牛奶盒可以換1盒鮮奶,按照目前1盒相關品牌鮮奶(200毫升裝)的售價計算,相當於1個乾淨牛奶盒有了0.5至0.6元的價值,許多人不再把牛奶盒當作不值錢的垃圾。

光明乳業隨心訂營銷中心市場經理黃春紅透露,預計明年設在小區的牛奶盒定時回收點將超過4000個,居民拿著任何品牌的牛奶盒,只要洗乾淨、晾乾,都可以「10盒換1盒」。

記者注意到,「10盒換1盒」的活動均採用定時定點回收的方式,一個月最多只有3天可在小區指定點位兌換,為何不常設一個回收桶,這樣豈不是能回收到更多牛奶盒?黃春紅解釋稱,如果設置無時間限制的回收桶,一些居民可能會把沒有清洗過的牛奶盒,甚至其他垃圾扔進桶里,到時回收桶有異味和污水,反而影響小區環境,也破壞牛奶盒回收利用的效果,「把好事做壞了」。

「道理其實和定時定點扔垃圾一樣。」雷薇婭也認可「不設桶」的方式,她覺得牛奶盒定時定點回收,反而能促使大家在家裡把牛奶盒弄乾凈,否則質量不過關是換不到鮮奶的。

一扔了之,潛藏環境污染風險

據市環科院專家介紹,相比作為可回收物進行循環利用,把牛奶盒當作干垃圾燒掉,缺點有很多。首先,牛奶盒渾身是寶,以利樂包形式的牛奶盒為例,其由75%左右的纖維紙漿、20%左右的PE塑料層、5%左右的鋁箔構成,這些材料完全可回收利用。據統計,30個500毫升的利樂包裝紙盒就可製成5卷70米長的衛生紙。其次,淪為垃圾的可再生材料進入末端處置環節,不僅加重這些環節的負擔,還有潛在的生態環境污染風險。比如,未經清洗的牛奶盒中殘存的牛奶易腐敗產生惡臭,在運輸過程中易形成難以處理的垃圾滲濾液,對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又如,牛奶盒中的鋁和塑料在垃圾填埋場無法短時間降解,占用並污染大量土地。

目前光明乳業主要負責回收牛奶盒,並將它們送交市容環衛部門。回收的牛奶盒主要有兩個去處:一是分離回收,將牛奶盒拆分為紙漿、塑料、鋁材三類再生原料,分別提供給相關產品生產單位;二是整盒回收,直接將牛奶盒粉碎造粒,用高溫逼走絕大部分水分,再擠成可塑性很強的原材料,最後根據訂單要求,進入模具冷卻定型、切割加工成相關產品。

靠一家企業,好事能維持多久

用乾淨牛奶盒換鮮奶,激活了牛奶盒循環利用的鏈條,是值得鼓勵的好事。但也有業內人士擔憂,僅靠一家企業,這件好事能維持多久?

記者算了筆帳,以一盒200毫升的某品牌鮮奶售價5.6元為例,回收83萬盒牛奶盒,活動發起者近半年內已「送」出8.3萬盒鮮奶,也就是46萬餘元。將來隨著活動的知曉率越來越高,以及回收網點增多,回收到的牛奶盒數量和贈奶成本都將越來越高。一位參與牛奶盒回收的志願者告訴記者,相比贈奶成本,回收牛奶盒環節的成本更高。「一輛收運車單次跑一個地方裝滿貨回來,是最理想狀態,但實際上不可能。」隨著回收網點鋪開,如果每個點的回收量偏少,那麼一輛車要拉滿,需要跑多個網點,人工和油耗成本成倍增長。

另一個把這件好事做長久的難點在於循環利用成本較高。一家業務涉及廢棄利樂包制板材的環保企業負責人說,牛奶盒整盒回收的處置方式要比分離回收付出更多成本。據透露,他們的廢棄利樂包主要來自利樂包生產企業和社會,企業提供的是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邊角料和殘次品,幾乎沒有雜質,可直接上生產線;社會上收集來的利樂包,是通過對生活垃圾進行分揀後得到,往往雜質、水分含量都很高,須整理到相對乾淨的程度才能上生產線,這筆分揀、整理的費用不低。相比之下,採用分離回收,即化學法處置廢棄利樂包,不挑剔原料,可省下不小成本。運營方面,「綠色」技術對場地的要求較高,生產企業須承擔較高的租賃成本。相比之下,化學法處置企業大多是小規模作坊,又能「省」下一大筆運營成本。這對高成本的正規處置企業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目前採用化學法處置利樂包的方式占主流。

用牛奶盒生產加工的產品,還要面臨原生材料產品的價格競爭。以最終產品戶外地板為例,廢棄利樂包做的板材,售價每噸至少五六千元,而一些普通木板材的價格還不到每噸一兩千元,再生板材在價格上完全沒有競爭力。加之「再生的材料質量不及原生」等觀念在社會上占主流,就更不利於廢棄利樂包的循環利用。

黃春紅建議,要讓牛奶盒變廢為寶的好事能持久,應出台促進相關循環產業發展的政策和法規,降低牛奶盒收運成本、開發有更高附加值的循環利用產品,希望有更多社會力量加入。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