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白鱘科學家」:永別長江白鱘 繼續尋覓140種魚類的蹤跡

中國青年網 發佈 2020-01-05T15:50:36+00:00

「中國淡水魚之王」白鱘被宣布滅絕。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在線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了這一消息。判斷白鱘滅絕的依據是什麼?何種原因導致白鱘滅絕?長江魚類現狀如何?央視記者專訪了論文通訊作者——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危起偉。

「中國淡水魚之王」白鱘被宣布滅絕。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在線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了這一消息。判斷白鱘滅絕的依據是什麼?何種原因導致白鱘滅絕?長江魚類現狀如何?央視記者專訪了論文通訊作者——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危起偉。

白鱘被譽為「水中老虎」「中國淡水魚之王」,主要分布在長江水系。它和中華鱘一樣,距今已存在一億五千萬年,是中生代白堊紀殘存下來的極少數古代魚類之一。

12月23日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在線發表的研究論文透露:中國長江又一種珍稀瀕危魚類——白鱘,推測其在2005—2010年已經滅絕。

判斷白鱘滅絕的依據是什麼?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 危起偉:根據它的年齡、生活特點、分布範圍等,綜合起來通過數據模型的方式,推斷它衰退的進程。因為白鱘沒有人工養殖成功的例子,最長的也只養了29天,所以說人工條件下沒有白鱘。野外滅絕就意味著這個物種滅絕了。

科學家稱,最後一次見到活體白鱘是2003年,在四川宜賓南溪江段,專家救助一條白鱘後,給其裝上超聲波追蹤器並放流,但是因為水急灘險,半夜時分,追蹤船不慎觸礁,導致跟丟白鱘,此後經過多次尋找,幾千公里的追尋,始終未找到白鱘下落。

見到白鱘的情景是怎樣的?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 危起偉:我們最後追蹤的那條魚,我看到水面像一個木棍子,把手電筒打開照過去,就是白鱘,它是在水面走,背鰭露出水面,像鯊魚,也像潛水艇沒有出水的樣子,很奇特。

導致白鱘滅絕的原因是什麼?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 危起偉:捕撈太厲害了,「長江無魚」就是說現在長江的魚的數量連歷史上的零頭都不到。一個是把白鱘直接捕撈掉,第二個是把白鱘的食物捕撈得差不多沒有了。還有一些航運工程、防洪、城市建設、挖沙等,都是人為的影響。

長江魚類現狀如何?

2016年起,危起偉參與了為期三年的長江漁業資源和環境調查的項目,發現長江430多種魚類中,有140種魚類無法採集到標本,不見蹤跡。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 危起偉:這三年沒有採集到白鱘,當然還有其他的魚類沒有採集到,譬如說長江的鰣魚、長江的鯮魚沒採集到。

為更多的長江「精靈」努力

為緩解長江生物資源衰退和生物多樣性下降危機,自2020年1月1日零時起,長江流域的332個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長江流域各地的重點水域也將相繼進入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時期。危起偉稱,這是一件保護魚類的大好事,他呼籲,不要讓白鱘滅絕的悲劇在其他珍稀物種身上上演。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 危起偉:其他的140種要趕快篩選、去調查、去收集。滅絕的過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我們在這個漸進過程中,針對還沒有滅絕的物種,我們還能進行挽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