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明消費還是透支未來?近六成職場90後存在實質性負債

界面新聞 發佈 2020-01-05T18:16:40+00:00

由於房價高企、學習債務和借貸工具的時興。年輕一代拋棄了長輩的節儉習慣,變得樂於借貸消費,這極大地推動了整體消費者借貸的熱潮。最新的一則數據顯示,在去除作為「交易工具」的因素之後,職場90後有近六成比例存在實質性負債。

由於房價高企、學習債務和借貸工具的時興。年輕一代拋棄了長輩的節儉習慣,變得樂於借貸消費,這極大地推動了整體消費者借貸的熱潮。最新的一則數據顯示,在去除作為「交易工具」的因素之後,職場90後有近六成比例存在實質性負債。

在經過2019年9月和10月對中國各線城市的3036名18-29歲消費者的在線訪問後,數據分析機構尼爾森首次發布了《中國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

報告顯示,中國的年輕人中,總體信貸產品的滲透率已達到86.6%。超過四成的年輕人表示,「使用信貸產品是一種更精明的消費方式」。

儘管總體數據接近九成,但研究員在解讀報告時表示,其中近一半的人是將信貸產品當作「支付工具」使用,只使用消費信貸並且在當月還清,並不產生利息。如果將這部分年輕人從負債人群中刨除,實質負債人群將縮減至整體的44.5%。其中,已經工作的90後有近六成存在實質性負債,這一比例遠高於職場95後和在校學生。

從國內一所中等大學畢業的黃悅(化名)在北京找到了職業生涯中第一份工作,只足以勉力維繫日常開銷和房租的工資水平促使她轉向了支撐消費的另一條渠道:信用卡。

黃悅向介面新聞表示,她幾乎有小半年時間都在超支,分期償還服務會給她帶來小額利息,但也因此緩解了她的還債壓力。「背一些小額債務在我身邊並不罕見,」黃悅說,「在北京這樣的超級城市,應屆生的工資在付完所有生活開支後幾乎不剩下多少,使用信用卡多少給了我消費的底氣。」

像黃悅這樣自己工資拮据、但家境優渥的年輕職場人不在少數。消費信貸也並非罕事。尼爾森的調研印證了這一點,在一線城市,有著高收入、本科以上學歷和海外經驗的人群中,擁有實質負債的人數比例通常高於「小鎮青年」和低收入者。

尼爾森的調研結果還發現,相比沒有任何信貸的年輕人,使用網際網路分期產品和信用卡的年輕人在就業和收入方面都更有信心。在使用這些產品的用戶中,35%的人對未來就業更有信心,45%的人對未來收入更有信心;而沒有任何信貸的用戶中,這兩項數據分別為20%和25%。

而在更大的層面上,近年來借貸意願的熱力度由中年轉向年輕人已是不爭的事實。英國《金融時報》2018年的相關調研顯示,事實上的轉變出現在2016年3月,當時地方政府開始監管泡沫化的房地產市場。年紀較大的消費者在我們的最新調查中表明將減少借貸,而年輕族群(特別是25歲、26歲者)的借貸意願則相對增加。

儘管如此,絕大多數年輕人沒有被負債拖垮,反而存下了不少錢。32%的年輕人表示有明確的存款計劃,且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每月新增存款比例也有明顯提升,6成學生和近8成上班族每月能存下10%以上的收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