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時大小鯽魚都進窩,這幾個技巧組合使用,上的多是大鯽魚

認真的釣魚 發佈 2020-01-05T21:45:39+00:00

​鯽魚是一種很有意思的淡水魚,為什麼這樣說呢?

​鯽魚是一種很有意思的淡水魚,為什麼這樣說呢?且不說它的適應性強,分布性廣,就其生理習性,也是非常有意思的;比如,我們知道,鯽魚是一種好奇心十足,同時膽子又很小的魚;說是好稀奇十足,因為鯽魚對所以外形、味型疑似可以吃的,都會嘗試一下,不管到底能不能吃,不能不說,這種好奇心之強烈,和貓主子有的一比;但是要說膽小,那又非常的誇張,岸邊風吹草動,甚至是倒影晃動,都會嚇得四散而逃,而最有意思的,就是其群居性。

為什麼說這一點很有意思呢?大多數的生物物種,從胎生哺乳動物,到卵生節肢動物,都有一個共性,就是一旦群體中某一個體,體型、攻擊力、生存能力強大了,就必須分離出族群,幾乎所有的動物都是如此,但是唯獨鯽魚不是,鯽魚在野外棲息,往往大小同居,小到瓜子鯽,大到板鯽,貌似大小鯽魚都是群居棲息,所以,每當我們野釣鯽魚時,總是小鯽先進窩鬧窩,然後不經意間,會釣上個1~2尾大鯽,比較多一些的,是不大不小的鯽魚,那麼問題來了,我們肯定是希望,只釣大鯽魚,不釣小鯽,我們怎麼做,才能多上進窩的大鯽魚,儘可能避開進窩的小鯽魚呢?

要說分析鯽魚的生態結構,那顯然不是我們釣魚人能做到的事,但是鯽魚是一種小體型魚,雖說大板鯽和瓜子鯽的體型差異巨大,每次打窩後,都是小鯽先鬧窩,貌似都是群居在一起,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說出來,可能答案是比較殘酷的,因為鯽魚在野外的存活率很低,因為生殖率很高,所以會導致鯽魚群中,個體較大的鯽魚,經常會處於飢餓狀態,而這個時候,如果實在找不到食物,族群中的大鯽魚,就會以小鯽魚苗為食物,但是如果平時有食物,就算不充沛,大鯽魚也不會以小鯽魚為食物,而是會一直隨著魚群在水底覓食;說完這種習性,那麼,我們就可以根據鯽魚的這些習性,做出一些調整,從而達到我們的目的。

一、大顆粒誘鯽

想要釣大鯽,窩料的顆粒直徑就不能小,比如我們常用的酒米之類的,就不適合誘釣大鯽,而打窩用麥粒、谷麥、飼料顆粒等顆粒直徑比較大的窩料,雖然發窩速度會慢一些,但是進窩的,基本上都是大鯽魚,因為顆粒較大,瓜子鯽這一類小體型鯽魚,是無法順利吞食的,只有體型在4~5兩以上的大鯽魚,才能順利進食;當然,為了保證誘魚效果,我們可以採用酒米+谷麥這樣的組合,酒米誘小鯽,谷麥誘大鯽;

之所以這樣操作,就是因為鯽魚是群棲魚,只要小鯽進窩,那麼遲早大鯽也會進窩,因為大鯽往往都離小鯽魚不遠,我們可以利用鯽魚群居的這個特性,先少量酒米,誘小鯽魚進窩,那麼大鯽多半就在離窩點不遠的位置,我們要做的,就是耐心守著,等著大鯽進窩即可;

二、釣深不釣淺,深淺同打窩

雖說鯽魚的是群棲魚,但是相對較深的水域,對小鯽魚來說,食物稀缺、溶氧稀少,水溫冰涼,不到魚群棲息的時間段,亦或者寒流、降溫、下雨等極端氣象出現時,是不願意到深水區的,但是這是相對而言,並不是說小鯽魚到了淺水,大鯽魚就會和魚群分離,實際上,小鯽魚在淺水區游曳、覓食的時候,大鯽魚往往就躲在不遠的深水區,那麼我們根據這個特點,設釣點的時候,就可以深淺同釣,同打窩。

具體做法,就是找深淺水交匯的位置,偏淺水區以酒米、易霧化料打小窩,誘小鯽進窩,離淺水窩點相聚5~8米的深水區,打顆粒窩,耐心用長竿守釣,兩個窩子之間,相隔上5~8米,釣距可以適當拉開,比如淺水區用3.6~4.5米的短竿,深水區用6.3~7.2米的長竿,一旦小魚發窩給口,那麼沒多久,深水區的顆粒窩也有極大的可能發窩。

三、少用腥餌、活餌、商品餌,多用種餌

正常情況下,我們釣鯽魚,蚯蚓、肉蛆為首,商品餌次之,效果最差的是種餌,但是,要論中鉤魚的個頭,這個順序是反過來的,種餌釣上的鯽魚最大,商品餌釣上的鯽魚次之,蚯蚓、肉蛆釣上的鯽魚,小魚偏多,大魚略少;但是不少釣友,為了釣大鯽魚,就會放棄使用腥餌、活餌垂釣,一門心思用種餌守釣,發窩慢,給口差,幾乎沒怎麼連竿就變成了常態,但是,如果我們了解了鯽魚的群棲習性,就可以組合用。

比如我們可以打雙竿,短竿用活餌或者商品餌,長竿用麥粒守釣,如果實在不想麻煩,可以短竿掛個蚯蚓,就不用多管了,因為只有小鯽進窩,放心吃食後,大鯽仔細觀察之後,才會從窩子的外邊,慢慢的進食窩料,而只要掛種餌的線組,只要有口,必然都是4~5兩以上的大鯽魚,這種做法,幾乎百試不爽。

四、釣點和窩點不要重合

關於這一點,其實很多釣友,也是經過長期的實戰總結,才得出的結論,因為大鯽膽小而狡猾,稍有動靜或者不對勁,都會立馬逃之夭夭,而小鯽魚則喜歡在窩料最厚的地方搶食,那麼知道鯽魚群的這個習性,我們可以這樣操作,短竿釣窩點,長竿釣窩邊,如果只有一根竿,那就守窩邊,釣點不要和窩點重合。

因為一旦發窩,那麼窩點中心的魚最大,而且都是小鯽魚,而窩邊,給口的動靜的最小,給口的幾率也比較少,但是,一旦給口,基本上都是大鯽,因為我們釣鯽時,要麼是撒、要麼是拋,很少用打窩器,那麼我們可以這樣來操作,撒、拋的窩子,釣點放在逆向釣位,窩子最邊緣30~40厘米左右的位置;如果是打窩器打的窩點,那就逆向釣位的60厘米處下杆即可。

以上這四點,就是我們在野釣時,釣大避小的小技巧,其實說白了,就是利用鯽魚群棲的習性,只要能誘小鯽進窩,那麼大鯽就算不進窩,也必然在離小鯽不遠的地方,這屬於鯽魚必然的生理習性,只要利用得當,那麼上大鯽魚,只是早晚的問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