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印度洋中發現自帶磁性的「金屬生物」,外殼堅硬到能防彈

科普大世界 發佈 2020-01-05T21:51:28+00:00

蝸牛屬於軟體動物,是用外面的硬殼來保護自己的,所以當它遇到危險的時候,就會縮到殼裡面,就像是它的房子一樣,所以蝸牛為了自身安全,常常是背著一座「房子」慢慢地跑。

蝸牛屬於軟體動物,是用外面的硬殼來保護自己的,所以當它遇到危險的時候,就會縮到殼裡面,就像是它的房子一樣,所以蝸牛為了自身安全,常常是背著一座「房子」慢慢地跑。

蝸牛殼的硬度是相當高的,質地和貝殼相似,小型蝸牛的殼比較薄,所以比較易碎,個頭比較大的蝸牛的殼是很硬的,已知外殼最硬的生物就是鱗角腹足蝸牛,它是一種生活在印度洋深海海底熱液噴口附近的軟體動物,殼子硬到連子彈都打不透。

鱗角腹足蝸牛生活在印度洋海面以下兩千多米的海底,主要是海底熱液噴口區中,最早發現於2001年,但直到2015年,科學家們才真正了解到這種蝸牛的堅硬外殼和生活習性。目前這種蝸牛可分為兩個亞種,其中在Kairei區(位於西南印度洋脊)生活的是外殼黑色,含鐵量豐富,帶有磁性的蝸牛,印度洋中部生活的另一個亞種卻是白色的,沒有磁性。

在Kairei區生活的鱗角腹足蝸牛的外殼看上去是金屬的顏色,也是因為它的殼子的確含有大量金屬,科學家分析發現主要是二硫化鐵和有磁性的硫復鐵礦,這兩種物質以恰當的比例結合在一起,可以達到很高的硬度,當蝸牛發現天敵來臨縮到殼內之後,捕食者也只能望殼興嘆了,因為它們根本打不透它的外殼,如果是較大的捕食者將這種蝸牛吞到嘴裡,那就如同是咬一塊鐵一樣。據說這種蝸牛的外殼甚至可以抵擋子彈的打擊,美國軍方都曾研究其殼子的成分和構造,以求能設計出性能更好的防彈盔甲。

鱗角腹足蝸牛因為獨有的金屬外殼被認為是地球上唯一的「金屬生命體」,那麼它的外殼上的金屬從哪裡來的呢?科學家們認為來自富含礦物的噴孔,這種蝸牛可以從噴口處獲取硫礦和鐵質,其所吃的食物中可以產生一部分,又由於其所吸收的鐵礦有磁性,所以在富含鐵礦的環境中,也可以導致其外殼越來越厚,逐漸形成了厚重結實的金屬外殼。

鱗角腹足蝸牛不僅有個富含金屬的外殼,腹足也是很多含鐵的鱗片,它們都是由三層富含鐵質的薄殼構成的,第一層是250微米厚的文石層,材質和其他貝殼類相似,這層文石結構包裹著另外一層150微米厚的糊狀有機層,該層還具有散熱的功能,而糊狀有機層的外面就是蝸牛的硬薄外層,大約有30微米厚,多層結構共同鑄就了這種蝸牛的堅硬外殼。

這種蝸牛隻生活在一兩千米深的海水中,它們沒有眼睛,只靠觸角感知周圍環境,在海底熱液造就的獨特生物圈中生存,除了專門對其進行科考活動的科學家之外,一般人都是看不到它的,因此世人大都不知道還有這樣的「金屬動物」存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