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平首次發現雲南最早春秋戰國古礦冶煉遺址

雲南網 發佈 2020-01-05T21:59:46+00:00

經過近兩個月考古工作者的發掘研究,雲南省金平縣境內首次發現雲南省境內年代最早、保存較為完整、規模較大的早期碗式窯冶遺址,對於滇東南和我國西南地區青銅時代礦冶技術、鑄造、文化體系等方面的研究有著重要意義。

經過近兩個月考古工作者的發掘研究,雲南省金平縣境內首次發現雲南省境內年代最早、保存較為完整、規模較大的早期碗式窯冶遺址,對於滇東南和我國西南地區青銅時代礦冶技術、鑄造、文化體系等方面的研究有著重要意義。

金平首次發現雲南最早春秋戰國古礦冶煉遺址 通訊員 黃平 趙志平 供圖

雲南金平龍脖河遺址於2004年由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進行新街——河口公路考古時發現,位於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東部的勐橋鄉卡房村委龍脖河紅河交匯的三角地帶。截至2018年底,發現與冶煉相關的冶煉點10個、古礦洞點1個、銅器出土點1個(疑似為墓地)。冶煉點從紅河谷底到石家寨整個山樑均有分布。

2019年10月16日,由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配合,紅河州文物管理所及金平縣文物管理所參與,若干技術工參加的聯合考古隊在近兩個月的開挖發掘中,發掘面積554平方米,布置探方10個,發掘發現各類遺蹟現象32個,包括疑似房屋1個、灰坑3個、爐窯28座。

金平首次發現雲南最早春秋戰國古礦冶煉遺址 通訊員 黃平 趙志平 供圖

爐窯是此次發現最多也是最重要的遺蹟,形制多樣,有碗式窯、也有「上腔下膛」的「8」字形窯。此次遺址出土的各類編號的小件216件(套),質地包括陶器、石器、石范、石錘、凹石、石拍等。此外,還收集各類碎陶片十餘麻袋,銅礦煉渣三十餘麻袋。在發掘期間,對早期文化層和各類發現的殘存遺物中,採集大量炭樣,分別送往美國的貝塔實驗室、北京大學和蘭州大學相關實驗室進行檢測。從遺址發現的古礦洞、銅礦石、窯爐、煉渣、陶、石、范,可以認為龍脖河遺址是集開採、冶煉、鑄造為一體的早期礦冶遺址群。

金平首次發現雲南最早春秋戰國古礦冶煉遺址 通訊員 黃平 趙志平 供圖

「金平龍脖河冶銅遺址群的位置處於金平、河口、越南三個地方的交界處,其發現對於研究整個西南地區以及東南亞比如越南東山文化的起源,都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楊帆介紹,「金平冶銅遺址群的發現,是目前為止,雲南地區發現最早的一個冶銅遺址群,就目前我們掌握的已知材料來看,它起止於七世紀晚期到春秋戰國,整個遺址群延續的年代比較長,銅礦的開採一直延續至今。所以金平龍脖河冶銅遺址群的發現,對於整個中國西南地區以及整個東南亞地區(文化研究)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金平首次發現雲南最早春秋戰國古礦冶煉遺址 通訊員 黃平 趙志平 供圖

雲南金平龍脖河礦冶遺址群,是目前雲南省境內發現年代最早、保存較為完整、規模較大的早期碗式窯冶遺址,也是金平縣境內首個發現的礦冶遺址。考古人員確定,該礦冶遺址群為春秋晚期至戰國早期古礦冶煉遺址,對於滇東南和我國西南地區青銅時代礦冶技術、鑄造、文化體系等方面的研究有著重要意義。

雲南網通訊員 黃平 趙志平 記者 王丹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