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創作的快、慢之爭

瀚墨雲橋 發佈 2020-01-06T22:32:49+00:00

當書法家在寫字時,有的人會下筆迅速,整篇作品一氣呵成;有的則是輕攏慢捻,仿佛在繡花一樣。其實書法也有快、慢之爭,兩種意見自古就有,而且爭論不休,到底書寫的速度會對書法的效果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當書法家在寫字時,有的人會下筆迅速,整篇作品一氣呵成;有的則是輕攏慢捻,仿佛在繡花一樣。其實書法也有快、慢之爭,兩種意見自古就有,而且爭論不休,到底書寫的速度會對書法的效果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中國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它是一筆一畫刻在動物骨頭上的,而且還保留著圖形符號的特點,筆畫交錯、繁雜,書寫起來比較困難,戰國以前所有的大篆都有這種情形。

秦始皇命令李斯統一文字,客觀上也是為了簡化文字,所以小篆的出現不但把繁複的文字適當的簡化,也進一步加快了書寫的速度。

漢代由於社會的發展,同樣也是對於匈奴戰事的需要,官方文書的書寫必須提高效率。因此,隸書逐步取代了篆書,成為文字書寫的主流字體。我們看出土的漢代簡冊,在起筆和收筆時都沒有明顯藏頭護尾的痕跡,說明當時書寫的速度是很快的。

唐代,草書的成熟並且達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巔峰,說明書法的速度是不斷提升的。唐朝書法家韓方明在《授筆要說》中說:「落筆要快,快則意出。」歐陽詢也在專著中說:「緩則骨痴」,就是說一旦行筆慢了,就會失去了力度。

唐朝的強盛使得節奏加快,社會的各個層面都是一派勃勃生機。公孫大娘劍器舞影響了諸多詩人,當然也影響了書法。杜甫說:「公孫大娘一舞劍器動四方,自此草書長進」。

懷素從劍器舞中悟出了書法的要訣,後人形容他「如驟雨旋風,隨手萬變」。可見他行筆速度之快如同暴風驟雨,這種書寫速度恐怕會令觀者都透不過氣來。

唐朝的書法成就無人能撼動,但是也給後人造成無比沉重的包袱。進入宋代,宋人對於唐代的書法輝煌崇拜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宋代雖然也有「宋四家」,但是他們只能在唐人身後亦步亦趨。

縱貫整個宋朝,宋人的書法都是在學習唐人,就連宋徽宗極具個性的瘦金體,也是唐人寫經的變異體。所以唐宋之際是書法從自然發展到自覺學習的過程,把視覺意識提升到與書寫本身同等的地位。

明代倪蘇門說:「輕重疾徐四法,維徐為要」,他又解釋為什麼要慢,就是要學習前人,只有慢才能學習得惟妙惟肖。他的話說出了本質,學習是一種模仿,模仿不得不把速度放慢,而一直沉浸在模仿的快感之中,也必然會使書法沉淪。

雖然宋元明清各朝代也湧現出了眾多書法大家,但是他們的成就依然無法與唐人匹敵。所以我們看唐代之後的書法,越來越呈現疲弱的現象。本來應該是揮灑自如的書寫,卻變成了儀式化的膜拜,小心翼翼生怕犯錯的心態,一直被歐陽詢「緩則骨痴」的定語所籠罩無法跳脫。

近年來書法界出現了一些改變,書法呈現出一種「加速」的現象,書法家即便在寫楷、隸、魏碑時也把草書的筆勢融入其中,增加了運動感和速度感。書法速度的提升,不僅是一種自信,對於技法的嫻熟,更是在速度中尋找一種不確定性,從而增添書法的趣味。

當某種事物發展到一定時期,往往會進入瓶頸期,這時我們可能需要追溯事物的本源,探尋事物的本質,領悟其發展規律及意趣,也才可以啟發思維,突破創新。所以當我們提筆寫字時,不應想到技法、規範,更應該還原書法本身的樂趣,這恐怕也是書法提高、發展的關鍵。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