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在死人,印度一法案讓全國陷入動盪,一旦成功將不可小視

軍武次位面 發佈 2020-01-06T23:05:02+00:00

【軍武次位面】:無限健制印度在動盪中「跨年」,為何一紙法案卻引發全國性騷亂?時間總是過得太快,轉眼間2019年已經過去。按照慣例,各路媒體、應用軟體、網絡大咖們也在19年12月都最後幾天裡,開始了對各種領域的年終大盤點。「你對今年發生的哪些事印象最為深刻?

【軍武次位面】:無限健制

印度在動盪中「跨年」,為何一紙法案卻引發全國性騷亂?

時間總是過得太快,轉眼間2019年已經過去。按照慣例,各路媒體、應用軟體、網絡大咖們也在19年12月都最後幾天裡,開始了對各種領域的年終大盤點。

「你對今年發生的哪些事印象最為深刻?」每年年末,很多人都會被問到這樣的問題,自然,得到的答案也必定不會完全相同。然而在今年,這個問題的答案似乎發生了變化,過去絕對不同的答案,在今年有了共同之處。

▲俄媒「今日俄羅斯」匯總的年度全球新聞鏡頭

同時他們給出的2019年度關鍵詞是「抗議(protest)」

想必很多軍迷網友對這個共同的答案——今年最深刻的印象一定有一個「亂」字。這並不局限於形容香港這座曾經和平繁榮的城市,從歐洲的英、法、西班牙到中東,再到南美的智利與玻利維亞,一股騷動不安的暗流成為世界範圍內共同關注的話題。

而就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12月,這樣的動盪來到了過去未曾涉及的南亞次大陸地區——這裡實力最為強大的國家印度,正在經歷著一場全國範圍的動盪。

▲印度警察與抗議人群對峙

事情還要從半個多月前說起,12月11日,印度國會上院就一項極具爭議性的印度公民身份修正法案進行表決,該修正法案允許2015年前從巴基斯坦、孟加拉國、阿富汗3國進入印度的非法移民獲得印度公民身份。

授予非法移民合法公民身份,這是一項在所有國家都十分棘手且充滿阻力的政令,對於民族宗教成分極為複雜的印度來說,這項法案牽涉到多方利益,其影響可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內容制定必須要慎之又慎。

▲印度議員表達對該法案的不滿

然而該法案的內容卻讓不少媒體感到驚訝:因為法案明確規定,外國的非法移民中,佛教徒、基督徒、印度教徒等宗教信仰者可以獲得公民身份,唯獨將穆斯林排除在外。消息一出就引起國內穆斯林與各界人士的反對,但法案依舊以125贊成:105反對的表決結果獲得了通過。

在12月12日印度總統簽署生效《公民身份修正案》之後,印度的東北部多個邦隨即出現了人數眾多的示威遊行,並很快演變為示威者、軍警間的衝突。

▲印度主要城市加爾各答的集會人群

由此引發的騷亂從東北諸邦和西孟加拉邦蔓延到新德里、北方邦、馬哈拉施特拉邦、喀拉拉邦等地。甚至在印度權力中心地帶——首都新德里,也出現同樣的情景。

▲印度首都新德里的大學生抗議者

事發突然,印度原本在很多人心中古老而和平、對宗教虔誠的形象轉瞬不在,各大媒體報導中亢奮的示威人群、高度戒備的軍警、街頭濃煙滾滾的亂象成為了主流。儘管印度總理莫迪在社交網絡上連發多條推文反對暴力,但衝突並沒有緩和的意思。

截止12月30日,印度全國性的騷亂已經導致25人死亡,嚴峻的安全態勢不僅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訪印計劃;還迫使多國發布旅遊警告,大量外國遊客取消了赴印旅程,印度經濟在本不景氣的大環境下再受重挫。

▲印度主要景點旅遊接待人次同比下降超60%

隨著局勢愈演愈烈,印度軍警的鎮暴手段也隨之升級,從竹棍、水槍到催淚瓦斯與槍械齊上,有關部門甚至要對部分地區進行「斷網」。無論是莫迪還是印度官方各個部門,態度依然強硬而明確:無論如何,《公民身份修正案》必須要推行下去。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訪印行程也因本次騷亂而取消

面對聲勢浩大的抗議,莫迪為什麼依然「固執己見」,鐵了心要推行這個有可能加深印度社會分裂的爭議法律呢?這就不得不說說印度大力推行《公民身份修正案》背後,有著怎樣的利益考量與規劃了。

本質上來說,《公民身份修正案》的制定,其目的是解決印度國內現存的諸多問題而不是為了挑起內部紛爭。以短期利益的角度衡量來看,該法案針對的最為緊迫的問題,並非其國內持續百年的教派恩怨,而是生活在東北諸邦的外來難民問題

▲每年都有大量孟加拉國民眾逃向印度、緬甸

難民問題已成為南亞一個懸而未決的難題

這些難民來自印度東邊的鄰國——孟加拉,這個國土面積僅為14.75萬平方公里的小國,人口卻超過1.5億,人地矛盾激烈,此外,孟加拉還是世界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擁擠、污染與貧困等諸多問題長期得不到緩解,使得這一國家的人口有著極大的移民動力,在外遷的孟加拉人中,進入印度東北部的難民就占了很大部分。

▲擁擠、混亂且無序的孟加拉城市街頭

孟加拉人口1.6億,但全國GDP僅2700多億美元

據統計,生活在印度東北部的孟加拉難民數量超過190萬,且數量還在不斷上升,而東北部六個邦總面積也不過17.8萬平方公里,而其中最大邦阿薩姆邦人口就有3300多萬,

人地矛盾、資源分配問題同樣突出,包括泰盧固人、泰米爾人、錫克族、曼尼普爾人在內的土著居民之間本身也存在諸多問題,甚至一個統一的國家民族認同都很難建立。在這樣的情勢下,眾多難民的進入勢必會激化東北各邦難民與本土居民在土地、水資源、文化影響力、政治權力等等諸多方面的爭奪;

▲滯留在印度境內的孟加拉難民

被印度政府視為該地區不穩定因素之一

更讓印度政府忌憚的是,人口增長率高於原住民的孟加拉難民(宗教信仰也與當地不同)可能在多年後成為當地的主體族群,多種因素作用下,當地的部族衝突的風險也會大大增加,印度東北部領土的穩定自然也就無從談起了。

此外,由於印度東北諸邦極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與中國、緬甸、孟加拉國、不丹均有接壤);亦是與多國存在邊界、領土爭議的地區(與中國存在爭議,印度與孟加拉的邊境上存在大量「飛地」),印度自建國後就對這一地區極為看重,甚至有些「敏感過度」(印度東北部長期與外界隔離,曾一度禁止中國遊客進入)。

▲嚴陣以待的印度防暴警察

綜合諸多因素,通過出台公民身份法案,限制孟加拉難民入境,控制東北部的外來難民人口,以達到減輕東北各邦的人口壓力、緩和人地矛盾的目的,也就是這次《公民身份修正案》針對的最為緊迫的問題。

控制外來難民數量,也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當地本土各族群的利益。因此從長遠角度來看,《公民身份修正案》的推行也對維持東北諸邦政局穩定、強化中央政府對當地的控制、壓制一直盤踞在這一地區的分離主義勢力有著較為深遠的意義。

眾所周知,印度在被英國殖民統治之前一直處於邦國林立的分裂狀態,英國殖民統治後雖然將各地區整合於英屬印度控制之下,但內部各邦之間並沒有建立起一個統一的國家認同。

▲英國為維護在印度的殖民統治

使用各種殘酷手段壓制印度人的民族意識

(圖為英國殖民者對印度當地人處以絞刑)

很多領土並沒有由英國直接控制,而是名義上的獨立土邦(類似於諸侯),當時的印度更趨近於一個囊括諸邦國的地區概念而不是國家概念,這也為獨立建國後的印度統一「大業」埋下了隱患。

時至今日,印度全國仍有泰米爾納德邦、旁遮普邦、克什米爾地區等多個邦存在著分離主義勢力,有的邦仍有非法武裝組織活動、抗拒印度當局推行官方語言(印地語)的普及,甚至一度公開的將分離主義列為主要政治議題,不誇張的說,在維護統一反分裂問題上,印度同樣也面對諸多阻力。

▲動盪的印控克什米爾街頭

幾乎每年這裡都要發生大大小小的交火、抗議或襲擊

而在東北部6邦中,分離主義問題同樣存在,甚至比印度中部地區更加複雜。

具體來看,南部的泰米爾納德邦是印度經濟較為發達的邦之一,而旁遮普邦是早期古印度文化的發源地,是自古以來一直在印度控制下的核心領土,這些邦的主流觀點還是認同印度、反對分裂的。

▲古印度的核心地帶——旁遮普地區

印巴分治後,西部歸屬巴基斯坦設立旁遮普省

東部歸屬印度設立旁遮普邦

而東北部的邦則不然,不僅經濟落後,很多地區也不是印度的傳統領土,這就給了分離主義勢力發展的機會與土壤。譬如風景秀麗、以高品質紅茶而聞名世界的阿薩姆邦,其實過去長期都為緬甸所控制,在第一次英緬戰爭中被英軍占領。

▲英國殖民時期的阿薩姆制茶作坊

在1826年英緬簽訂的「楊達坡條約」之後阿薩姆及其周圍地區歸英屬印度統治,直到1947後才成為印度的阿薩姆邦。可以說完全是印度「撿便宜」得來的領土。

▲盤踞在阿薩姆邦的武裝組織

「阿薩姆聯合解放陣線」

而曼尼普爾邦則在歷史上一直是一個獨立王國,在文化、人種等方面也與印度有著諸多差異,在英國殖民印度後,曼尼普爾地區亦被英國占領,在1947年獲得獨立,在1949年又被印度統治,直到1972年才從阿薩姆邦分離成立新邦,因此當地人對印度的歸屬感並不強,自然也就有尋求脫離印度、獨立復國的勢力存在。

▲曼尼普爾人在外貌、語言文化上

與印度其他民族有著很大差異

在生產生活方式上,這裡不同族群之間也是天差地別,有些民族的生產方式依然是原始社會的刀耕火種,他們生活的地帶較為固定;而一些族群則是更加落後且原始的「流浪式」刀耕火種。

▲孟加拉人的農耕生產方式

比原始的刀耕火種要先進得多

相比之下,遷移入當地的孟加拉難民,在文化水平和生產方式上領先一大截,很容易就能控制當地的經濟命脈,也引起了當地原住民的極大不滿。

綜合各種因素來看,東北部六個邦與印度的聯繫更像是一種若即若離、一碰即碎的脆弱關係,兩者間還存在諸多根本的隔閡與利益衝突。由於複雜的歷史政治原因,東北諸邦不僅對印度缺乏認同,彼此之間也互相排斥,更別說大量來自外國、宗教文化生活方式與當地原住民格格不入的孟加拉難民了。

因此長遠來說,印度希望通過推行新公民身份法案,嚴控難民進入東北諸邦,可以起到緩和當地矛盾、保障原住民利益的作用,對人口占東北部地區絕大多數、擁有國民身份的本地人施以恩惠,對未來印度鞏固對該地區的控制、維護統一打擊分離主力有著相當大的積極作用。

從全國視角來看,本次立法也是印度政府一次全國性的「排穆嘗試」,在未來逐步加大對非印度教族群(尤其是穆斯林族群)的壓制力度,尤其是對於穆斯林人口比例較高,且不斷上升的東北諸邦來說尤其重要。

通過犧牲少數派的利益換取絕大多數群體的支持逐漸加強鞏固占人口絕大多數(近8成)的,信仰印度教國民的主體地位,最終構建理想中的「統一大印度」。這是印度總理莫迪在其過去的從政生涯中一直在推動的舉措,而嘗到民族主義「甜頭」一路平步青雲的他,在印度全國推行這樣的法案以獲得支持也就不足為怪了。

▲莫迪因為其鮮明強烈的宗教色彩

被戲稱為「莫迪老仙」

那麼問題來了,這個在藍圖中能夠真正一統全國、由印度教「說了算」的「大印度夢」,最終能成功嗎?

的確,相比於中國,印度在地緣政治、國際環境等諸多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地理上南亞次大陸較為封閉;周邊又缺少實力強勁的鄰邦;在歐美西方眼中是需要拉攏的對象,因此即便是印度警察強力鎮暴也鮮有西方媒體發出批評之聲....

▲印度警察進入大學校園內鞭打示威者

然而儘管有著這麼多「好牌」可以打,但承載印度高層諸多願景的《公民身份修正案》,似乎並不能起到理想中的效果,反而會加劇印度內部的動盪。

最明顯的不足在於,無論是莫迪還是印度政府,都把印度的大環境想得過於簡單、樂觀,他們寄希望於能夠獲得占印度人口絕大多數的印度教徒的支持,從而達到團結全國、鞏固統一的目的,

▲印度警察在寺廟周圍警戒巡邏

但卻明顯低估了印度穆斯林教徒(人口雖然不是多數,但仍超過2億)的反對聲音,同時低估了涉事各族群之間複雜的利益糾葛,這樣的法案只能導致印度社會更加的割裂。

對於《修正案》,印度本土的穆斯林會不滿,因為被排斥的是與他們有著共同宗教信仰的人群;而講孟加拉語、與孟加拉難民同族的印度教徒則不滿意有很多同族被排除在公民身份之外;

▲新德里街頭被焚毀的公交車

而東北部各邦的本地族群則抱怨法案力度不夠大,一旦《修正案》得以推行仍將導致更多外國移民湧入,稀釋本地族群的人口和文化特徵。當然,堅定的支持者也是有的,但他們大多數並非居住在印度東北地區,而是置身事外的傳統印度教徒。

總之,法案本來打算「討好」大多數人,卻最終落得多方反對的尷尬境地,還導致了反對派與支持者之間的激烈衝突,本來給外國移民授予公民權在印度政府看來是「進步」,結果卻加劇了社會動盪造成「退步」,堪稱吃力不討好的「樣板」。

▲群情激憤的抗議人群

印度政府現在要想平息公眾的憤怒並不容易

此外,印度內部在文化、民族認同、語言文字等諸多方面的割裂,也絕不可能用推行如此爭議性的法律、強化印度教徒主體地位能夠實現的。

除了複雜的宗教問題,其他方面同樣是派別林立,難有共識。印度人口最多民族的「印度斯坦族」僅占總人口的46%,雖然是印度最大民族,但也只能說是「多數」而難以成為「主體」。

▲印度各種語言的使用人口占比

至於語言,僅光官方語言就有22種,超過500萬的非官方語言有14種,還有超過2000種方言已被辨識,而文化、語言、民族的差異,又會不斷強化各自民族的認同感,最終加深印度內部的隔閡。

▲印度貨幣上印有17種語言,可以說是舉世罕見

這些歷史中沒能解決的問題,單單靠一紙法令、軍警強力壓制這些簡單粗暴的手段,不可能徹底解決。身處本次風波中心的《修正案》,恰恰是一個極其負面的表率,而不是帶領印度擺脫困局的良藥。

▲莫迪的諸多政策對印度發展確實起到了一些積極作用

不可否認,印度在推動國家現代化上的確做了諸多努力,近年來印度在近年來發展經濟上也取得巨大的成果,但在處理內部矛盾,統一印度這些事關未來國運的重要問題上仍然有些操之過急,

許多專家認為印度需要一個秦始皇一樣的人物實現真正的統一,現任總理莫迪也的確熱衷於推動這項「偉大的事業」,將其貫徹到底。

▲走在「統一大業」的康莊大道上,更要小心別摔跤

然而真正的統一需要經濟、文化、權利諸多舉措的多管齊下,經歷漫長的時間才能夠實現。靠煽動民族主義、大搞宗教統戰只能會帶來更多的騷亂、流血與衝突。印度的為政者們,是時候需要放棄成見、作出改變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