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媳婦劇的第一高手,給青年編劇的8條建議丨國劇60講第二季

影藝獨舌 發佈 2020-01-06T00:11:53+00:00

大家好,歡迎來到國劇60講第二季,我是主講人李星文。今天這一期,咱們聊聊都市情感劇的重要編劇王麗萍。王麗萍基本上沒有偏離過都市情感劇的類型。她初涉電視劇創作,就是個性鮮明的《婆婆媳婦小姑》,之後長期保持穩定的輸出水準。

大家好,歡迎來到國劇60講第二季,我是主講人李星文。今天這一期,咱們聊聊都市情感劇的重要編劇王麗萍。

王麗萍基本上沒有偏離過都市情感劇的類型。她初涉電視劇創作,就是個性鮮明的《婆婆媳婦小姑》,之後長期保持穩定的輸出水準。

2009年,王麗萍寫出《媳婦的美好時代》,之後憑著這部劇拿到飛天獎和白玉蘭獎的最佳編劇獎。

2010年以來,在保持旺盛的劇本創作力之外,王麗萍也開始涉足影視的出品和製作工作。

在中國影視圈,「導演中心制」和「製片人中心制」較為流行,「編劇中心制」則只有少數編劇能夠實現。王麗萍和她的製作團隊以劇作為中心,連續推出了《我家的春秋冬夏》《生活啟示錄》《大好時光》《國民大生活》等作品。

王麗萍出生於浙江杭州,青年時代從軍。1984年,她考上南京政治學院新聞系,後來在北京和安徽從事新聞工作。她利用業餘時間寫小說、散文,又在90年代初進軍影視行業當上編劇。

王麗萍的影視之旅從電影《青春作證》開始,隨後就是成名作《婆婆媳婦小姑》。這部劇由江海洋執導,鄭毓芝、傅藝偉、楊昆、呂涼等主演,1996年播出。婆婆強勢,小姑作怪,媳婦縱然善良懂事,仍然很難做。更難做的是夾在中間的男人仇家寶,每天過著兩頭摩挲又不斷穿幫的苦日子。

初入編劇行的王麗萍感覺廣闊天地,大有作為,靈感源源不斷湧向劇本。而這部劇的導演江海洋和主演鄭毓芝、楊昆、呂涼都是上海本土的文藝工作者,賦予作品鮮明的海派風格。婆媳關係是每個家庭都要面臨的命題,《婆婆媳婦小姑》收穫了強烈的反響。

王麗萍乘勝追擊,又寫了《女子公寓》《歲月如歌》《夫妻冤家》三部劇。她沒有生活在上海,卻連寫了四部上海戲。作為一個年輕的創作者,靈感多,顧慮少,寫起來並不吃力。

1999年,王麗萍被上影集團調到上海,從此紮根上海。但也是從這時開始,王麗萍遇到了創作瓶頸。

剛調到上海來,急於證明自己。沒學過戲劇,有點不自信。還有些不得不寫的應景之作,給她的壓力特別大。

大約有四五年時間,王麗萍每天對著螢幕「擠牙膏」。不是有感而發,不再文思泉湧。人物不對,寫起來就會很生澀。只能逼著自己寫。這個困難的局面,直到2005年播出的《錯愛一生》才得以打破。

為了收集素材,王麗萍去上海電視台參加了《社會方圓》和《案件聚焦》兩檔法律節目,跟著編導一起採訪當事人。有一些孩子是孤兒,找親生父母一直沒找到。

王麗萍長期關注這些孩子的成長,有的還給予資助。她不一定把這些故事寫到劇里,但從中看到了真實的人生。

她還參與一個叫《相約星期六》的相親節目,一跟就是將近12年。錄一期節目要5個小時,她帶著錄音筆採訪相親的家長、孩子和工作人員,積累的素材汗牛充棟。

還有一檔節目叫《心靈花園》,聚集的都是心裡矛盾、愁苦的人。這些節目涉及心理、婚戀、法律諸多領域,王麗萍以編輯或者策劃的身份參與其中,受益匪淺。

2003年,王麗萍到安徽農村呆了一段時間。那邊有很多下放知青,有很多故事可以了解、記錄。不管是做節目,還是去採風,沒有劇本約在身,沒有特定的目的,在一種輕鬆自由的氛圍中,王麗萍完成了素材庫的搭建,有了新的創作衝動。

這就是《錯愛一生》。王麗萍寫到二十九集的時候,有了把握,開始聯繫投資方。《錯愛一生》沒有用明星大腕,起用了韓雪和溫崢嶸,在央視播出時取得了很好的收視成績。

這是一個抱錯孩子的故事,一個農民一念之差,想讓自己的孩子過上好日子,把自己孩子故意抱給別人。孩子抱走之後,她馬上後悔了,偷偷把自己的孩子換回來,引發一連串的風波。

從《錯愛一生》開始,王麗萍只寫自己想寫的選題。這之後是《保姆》,當時同類題材有很多,基本上都是苦情戲。

王麗萍決定用喜劇的方法來寫,她說,「這種東西你要拿捏得當,現實題材不怕在同一題材上面兜兜轉轉,關鍵是你的立場和切入點。」

王麗萍大量參與節目,閱讀資料,這些功課不斷開花結果。在做《社會方圓》節目的時候,有一個案子講到夫妻兩人離婚了,「百年」以後,雙方的子女堅決不讓這兩個人葬在一起。這給她以思路上的啟迪。

《媳婦的美好時代》中,曹心梅和楊樹結婚,楊樹卻要求去世後和已逝的前妻葬在一起。曹心梅就崩潰了,她覺得自己一心一意跟楊樹過日子,卻落得如此下場。她又去問前夫,你「百年」以後要跟誰在一起?這就是採訪得到素材,再加工發揮,注入深情,產生不一般的效果。

王麗萍說,「我不會正在寫一個戲,馬上去採訪當事人,我覺得這個來不及。就像考試一樣,你準備不足就會很怕這個考試。有很多案例在電視劇里用不上,但可以滋生出很多東西。一部30集的電視劇,光寫男女主角兩個人的情感戲,觀眾會看膩的。多元化地反映社會狀況肯定要寫到父母、親人。這部分素材對我來說很珍貴。」

在做相親節目的十幾年中,王麗萍看到了許多的人間奇事。記者出身的她,最終還是用採訪的方式解決了創作上的問題。這些積累足夠豐富,到目前為止,王麗萍始終是在寫別人的故事,她自己的生活經歷,親人、家族的故事,還從來沒有寫進劇本里。

《錯愛一生》《保姆》《叫一聲媽媽》,王麗萍越寫越有感覺。到《媳婦的美好時代》,她聯繫北京的公司談合作。因為之前的戲大多數都在上海拍,想換一下思維。

王麗萍認為,創作的前半程主要是自己梳理,不需要過多跟人交流。如果早跟公司簽了,投資人一定會有要求,這就不好辦。所以她總是把戲磨到差不多了,才找製作公司。

《媳婦的美好時代》就是寫了28集之後,和華錄百納達成合作。他們之前拍了很多戰爭戲,正準備轉向家庭戲。他們投入了百分之百的熱情,搭建了最適合的主創陣容:導演劉江,主演黃海波、海清、柏寒,最終一炮打響。

王麗萍的劇本提供了很好的基礎,劉江率領演員和製作團隊進行了二度創作,讓這部劇具有了無與倫比的生動性。劉江拍生活劇強調即興創作,扮演毛豆豆的海清和扮演餘味的黃海波都有即興創作的能力。他們經常給出三種以上的演繹方式,再由剪輯師拼接起來,達成最佳效果。

在《媳婦的美好時代》中,扮演餘味母親曹心梅的柏寒奉獻了極為精彩的表演:這是個人生多難,同時充滿小市民習氣的女人,柏寒把人物的缺點進行趣味化處理,不但不令人反感,還增加了人物的真實性和可愛感。後來,柏寒憑著這一角色拿到了白玉蘭獎最佳女主角獎。

這部劇於2010年3月在北京和東方衛視播出,收視率很快就直上雲霄。在其後的幾年裡,《媳婦的美好時代》在亞洲和非洲多個國家播出。作為國家廣電總局「走進東非」項目的開篇之作,它被翻譯成斯瓦西里語並配音,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

《媳婦的美好時代》的成功,催生了姐妹篇《媳婦的美好宣言》,仍然由王麗萍編劇,但拍攝和演員班底換了。這部劇播出時,批評的聲音較多,王麗萍也覺得和她的風格不太一樣。她領悟到:不能吃老本,不能炒冷飯,創作上玩不得投機。她給自己定下章程:不做續集,不做姐妹篇。

風格的跑偏,讓王麗萍下決心參與到電視劇創作的全流程中。從《我家的春秋冬夏》《生活啟示錄》到《大好時光》《國民大生活》,王麗萍組建了相對固定的導演和製作團隊。在做好編劇工作的同時,全面把控作品。此外,也做一些外聯工作。

《大好時光》劇本里寫了摩天輪,但真的要拍摩天輪就遇到困難了。蘇州有一處摩天輪願意借給劇組拍,但導演夏曉昀說一定要拍錦江樂園的摩天輪才有味道。工作人員一打聽,價格是4小時5萬,拍兩天就是一筆巨款。王麗萍出面找到上海市旅遊局,得到了極大的支持和幫助。劇組拍了兩個通宵,呈現出來非常美。

多年以來,王麗萍在創作上的數量和質量較為穩定,這和她良好的心態分不開。一旦進入寫作階段,她就像一個長跑愛好者一樣,孤獨奔跑,享受寂寞。早前是從上午7點寫到下午3點,現在是每天堅持寫4個小時。

她的創作流程也恆定不變:每次寫戲都是先寫梗概,或長或短,寫完梗概寫人物小傳,前世今生捋清楚。然後才做劇本大綱,大綱會做到八、九萬字,跟團隊討論哪裡對、哪裡不對。大綱之後再分集,然後才是做劇本。

王麗萍從不抱怨環境。她說,「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家常常來一些老作家,像叢維熙、李國文、張賢亮、王蒙等老師。我公公魯彥周是個好客的人,在家裡請他們喝酒談天。他們這一代人經歷過苦難和傷痛,卻依舊有熱情,敢於直面社會和人生。這對我的影響挺大的,也視寫作為高尚的精神追求。

我不抱怨是覺得沒什麼好抱怨的,有抱怨的時間不如好好工作。因為很熱愛這一行吧,就很知足。什麼事兒,先拿失望墊底,再等待希望之光。你幫過的人,你提攜的人,他在成功的時候有句感謝你的話,那你就當禮物收;如果沒有,你應該覺得很正常。凡事多靠自己,多要求自己,做好本份,你就會很開心。」

在接受我們的採訪時,王麗萍還談到了給年輕編劇的8個建議:

1, 要有好的身體,寫作是腦力和體力的結合,長篇電視劇像馬拉松,需要意志力和耐力。

2, 新手一定寫自己熟悉和擅長的,有感而發的東西,先打動自己再打動別人。

3,耐得住寂寞,經得了批評,剛剛開始,跌跌撞撞總是找不到北,如果有人批評你,要相信那多半是善意。

4,多學習,看碟觀影讀書旅行。要多看國產劇,我接觸過一些年輕編劇,對國產劇非常不屑一顧,說自己只看美劇,韓劇和日劇都不放在眼裡。我覺得很不好,你寫的是國產劇,怎麼就這樣嗤之以鼻呢?你不了解國產劇的方向和政策,目前國產劇的水準和氣質,你又如何把握寫作的題材和定位呢?

5,要守信用,我認識的一個製作公司的老闆,跟我抱怨個別年輕編劇的毛病,其中有一條就是找各種藉口拖延交稿。老闆說,編劇以家人「死」了為由延遲交劇本,結果死了好幾人,劇本還是沒有交。這個例子的背後,是告訴我們如何用誠信去贏得你對職業的尊重。

6,多交朋友,多積累,素材不是你今天採訪你明天就可以拿來寫成劇本的。素材的儲備是編劇必不可少的功課。

7,保持對任何事物的好奇心和新鮮感,對人情世故的敏感和敏銳。

8,如果可能,請記得感謝幫助過你的老師和同行。

這其實就是一個資深編劇給年輕同行的金石之言了。她是這麼走過來的,她的作品印證了這麼走的可行性。如果有人願意這樣走,將省去很多黑暗中的摸索和彎路。

主講人 | 李星文

編導 | 吳勇

攝影 | 吳勇 宋新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