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脾氣甲魚站上新零售風口,用山泉水洗澡、催眠是秘訣

電商在線 發佈 2020-01-05T00:27:46+00:00

12月底,廣州的氣溫依然徘徊在20度上下。羅浮山腳下,2000多畝的池塘里,遊動著300多萬斤甲魚,它們時常會從水底爬到岸邊,曬曬太陽、透透氣。要知道,甲魚原本是個會冬眠的物種,5-15度的環境足以讓它們冬眠,這個時候是一年當中甲魚的黃金銷售期。


12月底,廣州的氣溫依然徘徊在20度上下。

羅浮山腳下,2000多畝的池塘里,遊動著300多萬斤甲魚,它們時常會從水底爬到岸邊,曬曬太陽、透透氣。

要知道,甲魚原本是個會冬眠的物種,5-15度的環境足以讓它們冬眠,這個時候是一年當中甲魚的黃金銷售期。在浙江、湖北、江蘇這些甲魚養殖大省,氣溫較低,冬眠中的甲魚直接被打包進網兜運到市場上。

但在廣東,這些都成了例外。溫暖的氣候下,甲魚的活躍度很高,狹窄的運輸環境足以讓它們打得不可開交,最高的時候死傷率達到40%,而受傷感染的甲魚,是存在食品安全隱患的。

看著這些活躍的甲魚,曾聯芳常常會陷入焦慮,他是廣東綠卡實業有限公司的養殖經理,十多年來,甲魚的產量年復一年地增長,而公司的銷售通路,卻始終停留在附近的水產批發市場、飯店酒樓。

如何讓甲魚賣得更好、更遠,這些年曾聯芳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事實上,在生鮮水產領域,運輸鏈條一直是困擾養殖戶的難題,無法搞定冷鏈物流意味著只能把生鮮產品賣給就近的批發商,無法打出自己的品牌,也難以賣出理想的價格。

另一邊,網際網路巨頭們紛紛做起「線上菜市場」的生意,方便用戶購買的同時,也在縮短生鮮零售多級批發的銷售環節,打磨供應鏈、冷鏈物流的布局更是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近日,「電商在線」從羅浮山下出發,親歷甲魚從打撈上岸,到送上賣場貨架的176公里。這其中,是新零售玩家對供應鏈源頭、對生鮮冷鏈物流的深度打磨。

104公里:從羅浮山「繞路」去東莞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這是蘇東坡筆下的羅浮山。1000多年過去,荔枝之外,羅浮山下的甲魚站上了新零售風口。

夏天摘荔枝,冬天捕甲魚,都是羅浮山下最熱鬧的時候。

早上太陽剛出來沒多久,捕撈工人便三三兩兩地往甲魚塘趕去。他們穿著打漁皮褲、雨靴,騎著自行車沿著山裡的小路,有說有笑地一直騎到甲魚塘的岸邊。等待他們的是一灣3.5畝的甲魚塘,裡面大約有8500隻甲魚。

「每次一捕就是一整個池塘,必須把整個池塘的水全部抽掉。水抽掉之後,甲魚會往下面的泥漿裡面鑽,工人要下去把甲魚一隻只挖出來。」曾聯芳告訴「電商在線」。

從捕撈上岸、沖洗,再一隻只地分裝進小麻袋,一池塘的甲魚足夠十幾名捕撈工人忙活四五個小時。

往年,他們根據訂單情況來決定開塘捕撈的時間。通常每年只需要捕撈1次,就足夠一年的供應。但2019年以來,曾聯芳帶著工人們已經開了好幾個池塘。

一俯一拾之間,一隻只鮮活的甲魚被從泥里挖出來。他們不知道的是,這些被挖起的甲魚,將搭上新零售的貨車,奔赴更遠的餐桌。

事實上,早在2012年,全國的鮮活甲魚就已經進入產能過剩狀態,根據浙江杭州龜鱉研究所預估,2012年、2013年全國甲魚產量都超過30萬噸,但鮮活甲魚的年消費量大約為25萬噸。

2019年10月,綠卡牌甲魚正式在盒馬上架,僅僅是在廣州、深圳兩地,平均每天都會賣出1000隻以上甲魚。也就是說,大約一周的時間,就可以賣空曾聯芳的一整個甲魚塘。

這是曾聯芳的團隊跟盒馬談了半年以上的結果。這意味著此前直接從養殖基地賣給批發商,再由批發商進一步分銷,層層分銷之下才到達消費者的鏈條,將通過新零售渠道直供消費者。

但是,面臨的問題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運輸,高溫度、長距離的運輸下,甲魚在途中的打鬥會造成高死傷率。形成高損耗率的同時,還存在食品安全問題。除此之外,在家裡燒甲魚,很難去掉甲魚的土腥味,如何減少新鮮甲魚的土腥味?

雙方最後給出的解決辦法是——不急,分裝好先去凈化、冬眠。在新零售的鏈條上,所有生鮮都在追求速度,盒馬卻為了甲魚做了一個反向操作。

被捕撈上來的甲魚,被運往104公里之外的東莞凈化中心。當其他生鮮都在爭分奪秒上架的時候,羅浮山的甲魚被分裝在「獨立小水箱」里進行20天左右的凈化、冬眠。

事實上,盒馬的部分門店距離甲魚基地僅僅100公里左右,但「繞路」去東莞,卻成了羅浮山甲魚踏上新零售貨車的必經之路。

「說實話,以前我們的甲魚都是批發商來基地拿貨,出了基地的大門,我們就概不負責,現在跟新零售合作,甲魚的口感、質量我們都一直在跟進。」綠卡實業銷售經理何社開告訴「電商在線」。他們清楚的是,「繞路」不僅耗時,甲魚還會被瘦身減重,但為之投入更多精力是值得的。

72公里:對供應鏈的深層打磨

2019年,當巨頭們在「網際網路買菜」的戰場上膠著之際,產業鏈源頭的農戶、養殖戶的生活也發生了劇烈變化。

不僅僅是土豆、番茄這樣的基礎農產品可以在網際網路買菜平台買到,甲魚、牛蛙、帝王蟹這些生鮮水產都能夠在線上下單。

與往年電子商務最大的不同是,消費者的等待時長從1天、2天的快遞物流,變成了半小時、1小時的即時物流,並且和在菜場買菜一樣,可以讓平台殺好魚、剁好肉餡。

對於農戶、養殖戶而言,原本的電子商務是B2C的模式,如今則是B2B2C,中間的一個B是例如盒馬、叮咚買菜這樣的平台,這個中間環節完成的是對於供應鏈的重塑。

事實上,將農產品電商化是多年來行業的命題,地方政府無不例外地在年度總結上,強調發展農產品的電商化,但是近3-5年,行業發展電商的動作大抵相似——源產地發貨,投入巨大的物流成本,或者組織團購進行補貼下單。

更多的成交還是在線下,物流是制約農產品發展電商化的一大難點。

僅僅從物流角度來看,生鮮產品被裝在常溫的物流車中,依靠保溫袋和大量的冰袋來保鮮,不能充分保證新鮮度之外,還在包裝和重量上形成了巨大成本與損耗。

行業數據顯示,在我國,生鮮冷藏運輸的比例不到30%,但在西方已開發國家,這一比例達到90%。而新零售解決的一大問題就是將生鮮產品分溫層運輸,從而減少運輸損耗,以盒馬為例,甲魚運輸溫層在5-15度,梭子蟹則保持在12度左右,凍品在0度以下……

然而,多溫層之外,生鮮運輸中還面臨著諸多個體差異性問題。

從羅浮山甲魚來看,為了避免甲魚打鬥和土腥味,它們必須一隻只地被分裝在小水箱裡;工作人員必須每天用山泉水給它們換水,經過20多天的凈化,甲魚逐漸排空體內排泄物,體重會減輕2-5%,達到瘦身縮脂的效果,肉質更加緊實。

完成凈化的甲魚才會被送到5-15度的恆溫冷庫進行冬眠,5天之後,成功冬眠的甲魚才得以被裝上冷鏈車,運往盒馬門店。

整個過程中,打撈上岸的甲魚,又在供應鏈中打磨了30天。

靈活收縮的冷鏈網

甲魚的案例在盒馬並不是個例。

但在更多時候,生鮮新零售是一個爭分奪秒的過程,例如把梭子蟹運到內陸城市,要求從漁船靠岸,到分揀、打包、裝車、發車一氣呵成,同樣的,為了讓梭子蟹有適宜的生存環境,不僅要將運輸溫度控制在12度左右,車內還要自動循環過濾海水。

「我們會制定很多細到以單品為維度的、端到端的供應鏈改造和重構工作,包括基地建設、物流網絡的重構。」盒馬物流負責人紅方表示。

如何去構建一張多溫層、全品類、高時效、低成本的網絡,去滿足各種各樣的生鮮產品?

在去年的阿里投資者日上,盒馬對外公布物流配送體系的進展,「已經建成48個多溫層多功能倉庫,其中包括33個常溫和低溫倉、11個加工中心和4個海鮮水產暫養中心。」

在這張靈活的網絡之下,舟山的梭子蟹、湖北的藕帶、海南樹上熟芒果等等,都可以快速、大規模地直接觸達全國消費者。

事實上,物流網絡的背後,改變的是國內生鮮流通的整個鏈路。無論是電商巨頭,還是物流巨頭都已經在冷鏈物流端重點發力。以「物流」作為發動機的京東,在全國超過20個城市布局冷鏈倉,其冷鏈運輸網絡覆蓋200多個地級市,運輸線路已經超過了1000條,為其電商業務提供保障之外,也為其生鮮業務的發展提供了基礎設施。

傳統鏈路中,農產品的流通環節分為「2大N小」,2大指的是生產地和銷售地,N小則是前兩者之間的無數個交易環節。

從生產地來看,農戶、養殖戶把商品賣給收購商或者集貿市場,最終到達批發商手中。批發商則負責將商品從生產地發往銷售地,到達銷售地之後,又將流向一級批發、二級批發,最終才會進入超市、菜場等零售端。

紅方強調,「流通環節多、鏈路長、產品損耗大、每個環節都有加價。此外,信息的不對稱造成價格形成機制都不透明。」

這些痛點不僅是新零售改造的重點,同樣是農戶、養殖戶等供應鏈源頭的「心病」。

「廣東甲魚大部分依靠廣州天嘉水產批發市場銷售,如果仍繼續以這種『統級』產品銷售,未來將非常被動,也很難提高產品價格。」綠卡實業總經理麥熾銘提到。

對於綠卡實業而言,養殖龜鱉20多年來,面臨的是消費者對於甲魚的品質要求不斷提高,而市場上缺少的是有品質、有品牌的企業。

過去的一年,曾聯芳的焦慮減輕了不少。羅浮山下的甲魚,終於不再只是供養著方圓十里的批發商和酒樓,新的航向已經顯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