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詩中的劍文化

史路行者 發佈 2020-01-05T00:30:18+00:00

劍是古代冷兵器中的一種。在古時候金戈鐵馬和南征北戰中避免不了兵器的使用。劍憑藉著它的尺寸短,占地小,還利於攜帶的這個優勢,成為戰火紛飛年代時行軍打仗部隊中步兵的主要作戰武器。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朝代的輪迴更替,沒有任何一個王朝的統治者不希望自己統治的江山社稷平安長久。

劍是古代冷兵器中的一種。在古時候金戈鐵馬和南征北戰中避免不了兵器的使用。劍憑藉著它的尺寸短,占地小,還利於攜帶的這個優勢,成為戰火紛飛年代時行軍打仗部隊中步兵的主要作戰武器。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朝代的輪迴更替,沒有任何一個王朝的統治者不希望自己統治的江山社稷平安長久。劍就隨著朝代的更替和國泰安邦的大局逐漸的退出了戰爭的舞台。

然而退出戰爭的劍,並沒有至此消失在世人的眼中,它又以另一個身份受到人們的愛戴。不僅如此,後來還授予了它很特殊的象徵寓意。劍也不再是之前只用於戰場上進行廝殺的冷兵器了。

一、唐朝時期的劍文化

劍的源頭我們可以追溯到西周的時候,那時候硝煙四起,百姓流離失所,國家局勢動盪不安。隨著戰亂,打造劍的匠師們技藝也在不斷的提升,劍的做工也是越來越好。雖然最初的短小精湛的劍利於士兵們攜帶,但是實際用起來的時候難免會有些不方便,於是就出現了長劍。

到了漢代的時候,國家局勢逐步的穩定起來,沒有那麼頻繁的戰亂,劍就重新換了一種身份。它開始扮演者裝飾品的角色再次被人們攜帶,而在漢朝的時候,雖然是裝飾,但用劍作為裝飾的實際意義還是為了保護自己,用來防止突發情況,便於防身用的。這一時期的劍多多少少還帶著一些冷兵器的氣息。

劍的發展一直到了唐代的時候,就大變了模樣和地位。以一種嶄新的姿態出現在世人的面前。在隋唐的時期,那些愛好武的壯士們便有了特許可以佩戴著劍四處行走。至此也就有了武者佩劍這一說法和現象。

唐朝這個擁有幾百年歷史的盛世大朝代,每次提起唐朝,都會有很多的矚目成就在眼前浮現。不管是詩詞歌賦類的文者,還是擅長騎馬射箭摔跤一類的武者。他們都在歷史的長廊上給我們後人留下了一筆一筆的痕跡。

因為政治開明統治者的明理思想,所以在唐朝的時期,文化出現了大的發展。人人都耳熟能詳的唐詩就是最大的體現。經濟的發展也十分的迅速,這就為精神層面的發展奠基了牢固的基礎。

在歷來第一個女皇帝武則天的登基之後,創下歷史的新舉措。她創造了武者也可以步入仕途的先例。實行了新的政策武舉制度。在擅長武術類的人之中,進行武術的比較和選擇,給予武者們走進官場的機會。確立了武者們的社會地位,開始注重武者的發展,提高了武者的地位。

武者離不開兵器,習武之人一直都是在摸爬滾打中站立。歷來還沒有武者能夠步入官場的事情。這一政策就大大的提高了武者們的熱情。這一政策和制度也大大促進了當時人們對武術方面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也就潛移默化的推進了武術的發展。這也就產生了文武雙全的人才,腦子裡既裝著墨水身上又懷著各種超強的技藝。

二、劍在唐詩中的體現

唐詩在我國文化的歷史長廊中,不僅僅是到達了巔峰更是我國文化歷程中的瑰寶。不僅僅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唐詩三百首,更有其他方面的詩歌和句子。讀起來朗朗上口。在不同的詩句中所包含的寄託的感情也不同。分為很多的方面,有藉助於劍來表達自己心中偉大志向的,有和舞蹈搭配在一起供人們欣賞時所用的,有作為贈品贈送給好友表達感情的,還有單單的就是為了裝飾的。這些不同意境的表達裡面就有不同的詩句產生。

劍單單作為裝飾物出現的時候,大多數都表示著身份和地位的不同。能夠將劍佩戴在身上作為裝飾品,一般都是皇家子弟亦或是習武之人對劍有很深的造詣者。在貴族的這個階層裡面,衣著就是不可或缺的象徵,而劍就是展現風采的一個重要方面。

在唐代時期上朝的時候劍更是大臣們身上所要佩戴的飾品中必不可少的一樣。所以就有一句話叫做服文采,帶利劍。在戰國時期,頗有名氣的宰相李斯就曾用言語來形容過秦王身上所佩戴的行頭,在他的描述之中就有劍的描寫。除此之外,在左傳之中也有語句來形容楚王佩戴劍的句子,描述也是十分的詳細。

直到劍的佩戴文化發展了很久之後,劍的佩戴才流傳到了平民老百姓的身上。在街頭小巷等一些地方也就可以看見一些或壯實的大漢或習武的小伙兒身上就佩戴的有劍。流落到民間之後肯定會發生很多有趣的故事,亦或是編出許多有趣的故事,被後人所廣為流傳。在戰國時期有倚劍高歌的故事,還有出身貧寒人家的子弟以劍為志的故事。更有現在就連黃毛小孩兒都知道的寓言故事,刻舟求劍。這些都是古人對劍的痴迷和熱愛。

一直到了唐代就有了詩仙李白飲酒高歌的名句,大概的意思就是僅僅憑藉著身上所佩戴的劍,向自己的親人和好友進行告別,就帶著這支劍開始了自己的週遊各個地方。由此便可以看出來在唐代的時候,不僅僅是習武的人對劍情有獨鍾,那些滿腹經文的文人墨客們也對劍有著如痴如醉的情懷。

古時候的人們除了將劍用來做裝飾品之外,在最初的時候劍卻是充滿著腥風血雨的冷兵器。最初的時候劍出現在士兵開括領域之時的戰場上面。

因為劍經常和戰場的廝殺密不可分,所以在很多的文獻和史書典籍裡面出現。頻率最多的就是出現在戰國策,有記載說唐雎在出使秦國的途中,拔出了長劍為秦王出頭,後來眾人紛紛為唐雎的做法而大肆的弘揚和誇獎。在史記中也有記載,我們後人熟知的成語毛遂自薦就是至此而來的。

另外,在戰國策之中也有很精彩的一部分,就是荊軻刺秦王,這裡面就有著荊軻身上所佩戴的劍而引發出來的事情。在事情結束之後,還有一段故事,荊軻請罪,請罪的時候,荊軻身上的配飾依然還有著劍的存在。

在陳涉世家中也有劍的提及句子,吳廣拿起劍要去殺了上尉的故事,其中劍就代表著武器,充當著兵器而存在著。還有記載的歷史事件之中,鴻門宴裡面也有一句代表,項莊舞劍,這時的項莊子看起來就像是在拿著劍揮舞,比劃著劍舞,實則是為了假裝利用這手中的舞劍去殺了沛公。在句子裡面的看其表面的意思就像是在揮舞著劍,劍在此時充當著裝飾的作用,實則就是殺人的利器。

在古代的時候,人們除了生活在戰火四起的生活中將劍作為保護自己的武器和士兵們征戰的武器之外,在皇家之中也當作飾品被佩戴在身上象徵著地位之外,更有代表性的就是勞動人民的智慧。他們將劍發展為一門可以供人們來學習的藝術,也就是劍術。

在學習劍術產生之後就出現了更多的習武者。也隨之而產生了很多的有關於練劍的典故。很能給人門正能量的典故就是聞雞起舞。這就是有關於練劍過程中特別刻苦努力上進的例子,為了把劍法練好,每當聽到雞叫的時候就開始起床練習劍法,磨鍊了刻苦的意志,考驗人的堅持不懈。發展起來之後,更有一種評判人的說法產生,大概的意思就是如果劍法不精或者是疏於練習劍法就會受到人的嘲笑和貶低。

更有一個古人重視練習劍法的例子就是,項羽在年少的時候練劍很不專心平時也很不用功,這就使他的叔父項梁大發雷霆。由此便能看出來古人對於劍法的練習是十分看重的。在越王勾踐統治的時期,就連同女子也十分的鐘情於劍法的練習。

相傳,有一名女子十分的喜歡練劍,她不同於尋常的女子酷愛琴棋書畫,偏偏喜歡練劍,不僅如此,她還在練劍的過程當中,獨自摸索出了一套劍法。她將自己摸索出來的這套劍法還教給了越國的一名軍官,這件事情傳到了越王勾踐的耳中,越王就將這名女子封為了越女。

可見,從統治者的心裡就相當的重視著劍法的練習。練劍已經不單單是習武者們所鍾愛的事情了,也已經超越了男女之間的性別界限,練劍已經不分男女了,只要熱愛就可以。

由於唐朝時期人們對劍的痴迷和熱愛,所以愛劍者常常把劍佩戴在身上,就像影子一樣跟隨著自己。由此也產生了很多的將劍作為抒發自己心裡的所想所念的一種工具,具有著象徵性的意義。就像李白寫的一句詩,大概意思就是今天晚上我輔著手中的長劍,抬頭仰望這天空,天空之大就像我的雄心壯志一般。也在側面烘託了自己的懷才不遇,這時候的劍就是表達感情的工具。

不僅僅在劍術的文化中領略劍的美,在唐詩之中也可以感受到劍的美。在文化之中領略深厚的劍文化之美。

參考歷史文獻:

《新唐書》

《舊唐書》

《資治通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