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綠柳鶯,鶯亞科鳥類您認識嗎?

純自然攝影師 發佈 2020-01-05T00:47:21+00:00

暗綠柳鶯(學名:Phylloscopus trochiloides):小型鳥類,體長10-12厘米。雌雄兩性羽色相似。

暗綠柳鶯(學名:Phylloscopus trochiloides):小型鳥類,體長10-12厘米。雌雄兩性羽色相似。上體概呈橄欖綠色,頭頂較暗和較褐;眉紋黃白色長而較明顯;自鼻孔穿過眼,向後延伸至枕部的貫眼紋暗褐色;頰和耳上覆羽暗褐色和黃色相混雜;腰較淡,兩翅內側覆羽橄欖綠色,與背相似,外側覆羽暗褐色,各羽外翈羽緣黃綠色;大覆羽和小覆羽先端淡黃色或淡黃白色,形成一道明顯的翅上翼斑,有的中覆羽亦具窄的淡黃白色尖端,形成不甚明顯的另一道翅斑。第一枚初級飛羽較初級覆羽長,第二枚初級飛羽的長度較第八枚短,偶爾等於第八枚。下體白色或灰白色沾黃,尤以兩脅和尾下覆羽沾黃更為顯著。虹膜褐色;上嘴黑褐色,下嘴淡黃色;跗蹠和趾淡褐色或近黑色。


中國分布 內蒙古(巴彥淖爾盟)、新疆(北部準噶爾盆地、東部天山、西部喀什)、陝西(北部神木、中部秦嶺山區、南部太白山)、甘肅(西北部、西南部、中部天祝以及蘭州)、寧夏(涇源、六盤山)、西藏(南部亞東、東部昌都地區北部和西南部)、青海(北部祁連山、東南部斑瑪、西部玉樹地區)、四川全省、雲南(西北部、西部和南部)(繁殖鳥、旅鳥)、遷徙期間經貴州、四川(康定、石渠)、越冬於雲南(江城、文山、馬關)。


新疆亞種上體概呈帶灰褐色的橄欖綠色;眉紋淡黃色;自眼先起有一條淡黑褐色穿過眼睛直達枕部的貫眼紋;飛羽褐色,外側幾枚飛羽外翈具淡黃色狹緣,內側飛羽羽緣轉為黃綠色;大覆羽先端稍呈淡黃色,形成一道極不明顯的翅上翼斑;尾羽亦褐,羽緣黃綠色。下體呈沾黃的白色。新疆亞種顯然較指名亞種和青藏亞種的上體體色要淡得多,且富於灰色。翼式亦有不同,新疆亞種的第2枚初級飛羽的長度大於七八枚;指名亞種則短於第9枚;青藏亞種為八九枚。 青藏亞種上體橄欖綠,頭頂較暗;眉紋黃白色;眼和貫眼紋暗橄欖色;翅和尾羽黑褐色,外翈邊緣黃綠色;大覆羽和中覆羽先端淡黃,形成兩道翅上翼斑。下體白而沾黃,尤以兩脅和尾下覆羽為著。該亞種與指名亞種形態近似,但指名亞種上體較暗,呈暗橄欖綠色,下體、胸和脅更沾灰而與本亞種的上體較鮮綠,下體多沾黃色有別。


暗綠柳鶯棲息于海拔500-4400米的針葉林、針闊混交林、闊葉林,也見於林緣疏林、灌叢,尤其是在河谷和溪流沿岸的森林較為常見。繁殖季節主要棲息于海拔1500-3000米的高山和高原杉木林、杉木和樺樹混交林中,甚至在珠穆朗瑪峰的林線上緣地帶,海拔高達4400米處。遷徙或冬季下降到低山、溝谷森林地帶,甚至果園、居民點的小林中。暗綠柳鶯在闊葉林中遇見最多,針闊葉混交林次之,低山農田為中等,針葉林數量最少,形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取決於食物豐盛程度,由於針葉林樹種比較單純,食物來源單一,而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樹種繁雜,林木生長旺盛,林下灌木叢生,適應營巢繁殖,且有充足的食物來源。低山農田林木生長稀疏,人為活動頻繁,人工經濟作物和經濟林替代了自然植被,同時,天敵較多,如蛇、鼠、猛禽,雖然有一定的食物來源,但不利於營巢繁殖。所以,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中遇見的只數高於河谷農田和針葉林。

繁殖期4-6月,暗綠柳鶯為單配型。最早從4月下旬開始成對活動,表現為雌雄鳥相互追逐,並發出「zu-zu-zu…」的求偶叫聲。雄鳥常活動在樹冠枝椏上或灌木的中、上部,獨自高聲鳴叫。當發現雌鳥時,便抬頭觀望,確定目標後即飛奔而去。在雄鳥接近雌鳥約1-2米時,抬頭翹尾,不斷地抖動著兩翼,向雌鳥靠攏。每窩產4-5枚卵,卵呈白色或灰白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