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項羽在戰場上所向披靡,為什麼最終戰勝不了劉邦?

希望星晨58298869 發佈 2020-01-05T01:39:25+00:00

一.項羽。1.項羽對人性的陰暗面認識不足。他成長於貴族世家,受家庭文化的薰陶,為人處世,沿襲傳統。喜歡突出自己光明磊落、正人君子的形象。不擅長搞陰謀詭計,不屑於研究方法與手段。總把自己置於明處,他的對手卻在暗處。往往他還在醞釀之時,別人就捷足先登辦成了大事。

一.項羽。

1.項羽對人性的陰暗面認識不足。

他成長於貴族世家,受家庭文化的薰陶,為人處世,沿襲傳統。喜歡突出自己光明磊落、正人君子的形象。不擅長搞陰謀詭計,不屑於研究方法與手段。總把自己置於明處,他的對手卻在暗處。往往他還在醞釀之時,別人就捷足先登辦成了大事。

他的悲劇個性在鴻門宴上體現得非常明顯:曹無傷告密後,項羽決定殺劉邦。項羽接受劉邦的玉璧後,又心軟了下來,就無所謂計劃與決策了,導致自己的追隨者曹無傷最終被誅。有此一幕,足見項羽多麼缺乏戰略眼光:他隨時改變決策,依自己的喜怒哀樂決定事物發展的方向,這樣的人怎麼能成就大事呢?


2.項羽愛面子,喜歡以武力征服對方,這樣乾脆利落,能顯出英雄氣概。他不願動腦子,作為武將,這是他的致使缺陷。當年,始皇南巡到會稽,項羽看見了排場後說:「彼可取而代之」,意思自己可以把秦始皇給取代了,盡顯項羽的英雄氣概。但是,也暴露了項羽的輕視和傲慢性格,他太自負了。

3.項羽多疑、無容人之雅量。

幸虧早期身邊有個范增在為他出謀劃策,所以,他可以節節勝利。但受敵反間計之後,范增也不能受他信任了,完全靠自己單打獨鬥,自然贏得不了戰略層面的勝利。


二.劉邦。

1.劉邦是實用主義者,沒有虛榮心。

劉邦是農民子弟,從小就吊兒郎當,受過長期的社會大學教育,接觸了不少三教九流的人物,他深知謀生之道 。所以,養成了厚臉皮:呂公設宴、他沒有賀禮---說假話硬 撐,沒錢喝酒---賒帳,聚不起媳婦——半夜去敲寡婦家門以解決生理問題。他是為了目的,不擇手段的人!

現實中,這種人易於成功:呂公後來把自己的千金小姐嫁給了她,他賒下的帳因為他有一幫狐朋狗友,老闆惹不起而不了了之,曹寡婦後來還為他生了個兒子,就是齊王劉肥。可見,人不要臉,天下無敵並非誑語。


2.劉邦有人緣。

儘管不事稼穡,但他上至蕭何、曹參,下至周勃、樊噲都能交好!表面上今朝有酒今朝醉,騙吃騙喝,毫無大志。實際上,他有長遠眼光,他懂得做大事需要人和。所以,所以,斬白蛇起義前,劉亭長絕非行屍走肉,他有戰略眼光———在為成就大事籠絡人心。


3.劉邦心胸開闊,廣納諫言,志向遠大。

劉邦文有張良,武有韓信,治國有蕭何,彌補了個人缺陷。他秦始皇出巡的盛大場面時,說了句:「大丈夫當如是也」。意思是大丈夫就應該有像秦始皇這樣,威加海內,雄霸天下!他的雄心壯志當時就顯露無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