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齊白石山水畫鑑賞

老周玩國畫 發佈 2020-01-05T02:03:28+00:00

當今中國藝術市場的風向標、晴雨表   論及近現代中國繪畫,假如讓您只說出一個人的名字作為代表,我想人們都會不約而同地想到一個人,那就是——齊白石。

當今中國藝術市場的風向標、晴雨表
  論及近現代中國繪畫,假如讓您只說出一個人的名字作為代表,我想人們都會不約而同地想到一個人,那就是——齊白石。
  論及齊白石對近現代中國繪畫的貢獻,半個世紀以來,無論是美術史學界的專家,還是畫家、收藏家,甚至普通的百姓,齊白石的藝術成就是公認的。齊白石就像一座高峰,就像一把標尺,他的繪畫是中國畫筆墨情趣的絕對體現,更是中國文人繪畫近現代的高峰。他的繪畫在走進市場後,更是當今中國藝術市場的晴雨表、風向標。



  曾幾何時,中國藝術品市場十年來的發生髮展,幾乎就是以齊白石的作品為先導的。從嘉德楊永德收藏齊白石作品拍賣專場的滑鐵盧到2003年中貿聖佳白石山水冊頁1650萬元的天價成交,齊白石的作品像是一架天平,衡量導引著中國近現代畫作的市場走勢,也標榜著收藏家與投資人的趣味和取向一直沒有離開這位集書法、篆刻、繪畫、詩歌為一身的通才、大才。因為他是齊白石,也只有齊白石才會有著如此大的感召力,而這種感召力之大正是基於白石老人藝術創作的偉大。這種偉大是一種至「簡」至「朴」、至「拙」至「厚」的,尤其是他的山水畫,構圖出奇出新,無常法而又合法,貌似平淡的筆調,大氣磅礴、純凈明麗。在似與不似之間,把山水靈性的本質,或輕或重、或明或暗地表現出來,大開大合中又見細膩、樸素的善良與樂觀的堅強。在白石老人的山水畫中,每一筆似乎都含著家鄉的泥土氣息,每一根線條似乎都凝結著大自然的露珠,清新而華滋、深厚而通俗。

  在目前中國藝術品市場所見的齊白石作品中,山水畫是最稀罕的。十幾年前,我在榮寶齋工作時,隨蔡經理走訪齊白石之子齊良遲。當時我就問齊老:「白石老人一生創作有多少張畫?」,齊良遲說:「老人很勤奮,幾十年不曾間斷,畫過多少畫很難統計,在他身體最好的時候(75歲—88歲),也是他創作的最高峰,每天畫六到八張」。而這些畫中以蔬菜、花卉居多,人物、山水只占老人創作的不到十分之一,而山水畫又是老人畢生創作最「惜墨如金」的。從中國藝術品市場誕生這十年的發展歷程看,的確印證了齊良遲先生的話,截止到2004年底,中國藝術品市場上出現的沒有爭議的齊白石作品猶以山水畫最為珍稀。



  最少的作品是山水畫,而用冊頁形式表現的山水畫,只有三套,共二十四開,在以下的章節中,按年代將三冊分別冠以《庚午冊》(1930年)、《辛未冊》(1931年)、《對題冊》(約為1931年,因作品無年款,但有啟功先生對題,故以名)。

  最高的成交記錄是山水畫,1650萬元人民幣(《對題冊》)。 最令鑑定家、收藏家頭痛,最考驗買家水平的還是山水畫。
  因為齊白石山水畫的可參照物、可比較作品稀少,對投資者、收藏家的綜合能力的考驗相對也最高。
  基於以上三點,齊白石作品當以山水畫的鑑定、投資、收藏最需要實力。那麼,白石山水的好處和技術支撐點又在何處呢?筆者從以下幾點來分析,與天下喜愛齊白石作品的人們共同探討和分享白石老人的奇妙。

◆齊白石山水重寫生、以大寫意為主
  白石老人曾經在45歲以後,「五出五歸」,遠遊祖國大江南北,在1902年到1909年這八年間,白石老人過黃河、渡長江、抵洞庭、登華山、攀嵩山、上廬山,到達陽朔、桂林、珠江等地,先後跨越河北、江蘇、陝西、江西、廣西、廣東六省,在沿途的遊歷中,從眾多同好中直接學習到石濤、八大、金冬心、羅聘、黃慎、徐渭、陳淳、梅清等大家的真跡,加之名山大川的寫生遊歷,胸中筆墨在石濤「搜盡奇峰打草稿」的導引下,自然地延伸成為帶有濃厚鄉土氣息的韻致風神。在他的自述中,白石老人不無感慨「到此境界,才明白前人畫譜選意布局和山的皴法,都不是沒有根據的」。

  在創作上,白石老人「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形神俱到」,他曾坦言自己的畫作「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他將遠遊期間的山水寫生稿整理後擷出50餘幅編成《借山圖冊》。在我們研究白石山畫時,這50餘幅《借山圖冊》是極其重要的參考和例證。白石老人一生的山水創作都未曾離開這50餘幅作品的基礎和原形,也就是說均是以這50幅作品衍生演化、脫胎而成。任何一幅真跡山水都帶有這50餘幅《借山圖冊》的影子。
  他畫山水是大寫意的,是「寫」「大意」的。但這個「大意」在白石老人筆下卻是極其準確而抽象、概括化的。有時他畫遠山,兩個山頭加起來也不超過五筆。但就是這五筆卻能將山的遠近虛實以及明白地理環境表現得哈到好處而沒有絲毫的「過簡」之感。
  白石老人對紙的要求很高,對不滲水的紙一般不用,對冊頁的紙性要求更是嚴格,這也是他畫冊頁少的原因之一。



  我有一個大膽推斷:白石老人在冊頁上創作對紙張的要求幾乎苛刻。為了保證紙張與筆墨的協調性,他的創作是「職業標準」的。我們常在邊跋中看到白石老人因試紙而影響繪畫水平的發揮而感慨。他在創作山水畫特別是山水冊頁時,從不用自己不熟悉的紙張,而且是不在冊頁上畫,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冊頁,都是白石老人畫在紙片上,由藏家自己裝裱成冊的。  白石老人用紙多用生宣,山水用紙為「料半」,是一種吸水吃墨很強的紙。此紙極易表現水痕墨韻,故畫中墨團無論多黑,白石老人都能讓黑中有層次。再者,白石老人的山水畫不是「畫」而是「寫」出來的。
  白石老人的書法之好,在中國近現代畫家中是少有的,好得讓我再看白石以後「畫家」們的字款簡直不好恭維。
  白石老人專臨「爨龍顏碑」,後學「鄭文石碑」,五出五歸後又學李北海、何紹基、金農和「天發神讖碑」。他的繪畫成就如此之高是與他的書法水平高密不可分的。古往今來,大畫家沒有一個不是大書家,董其昌、八大山人、齊白石無不是這樣的人物。

  他的字,氣魄雄強而峻朗、舒峭,但不失拙意。他擅使長鋒,故可以充分利用筆鋒吸水墨多的特點,氣貫而神完,一氣呵成。由於有好的書法根底,在白石老人的作品中,幾乎沒有經不住推敲的線條,他的線條質量表現在:
  綿而挺。「棉裡裹針」、細中寓柔、柔中見剛:
  潤而滿。不滯、不滑,骨力洞達卻將霸悍之氣藏於水墨之間不露痕跡:
  雄而強。他的字款在所有的轉折處都是留得住筆、留得住墨的,特別是他書法線條的過渡,如錐畫沙般的筆鋒似乎能把紙切開。
  他的飛白也極有個人氣質,特別是他的「撩筆」,峭拔中雖然略帶習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