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漢王朱高煦與武定府的由來

碣石觀滄 發佈 2020-01-05T02:11:56+00:00

在濱州的歷史上,武定州、武定府是一個長達500年的極其重要階段,貫穿於明清兩朝。它的來歷頗為驚天動地,明宣德元年(1426年),在樂安州,即今天的惠民縣發生了漢王朱高煦叛亂事件。宣宗御駕親征,平定叛亂後,將樂安州改名為武定州,取武力平定的意思。




在濱州的歷史上,武定州、武定府是一個長達500年的極其重要階段,貫穿於明清兩朝。它的來歷頗為驚天動地,明宣德元年(1426年),在樂安州,即今天的惠民縣發生了漢王朱高煦叛亂事件。宣宗御駕親征,平定叛亂後,將樂安州改名為武定州,取武力平定的意思。

到清朝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武定州為武定府,始置惠民縣為附郭,轄1州9縣,分別為濱州以及惠民、陽信、海豐、樂陵、利津、霑化、蒲台、青城、商河縣,這種格局又維持了200年。

朱高煦其人

燕王朱棣共有3個兒子,即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朱元璋死後,建文皇帝為鞏固中央政權,實施削藩計劃,於是,燕王朱棣起兵發動了「靖難之役」。

燕王次子朱高煦隨父出征,衝鋒陷陣,屢立戰功,特別是白溝河一戰,朱棣眼看就要被生擒,在幾近絕望的情況下,朱高煦率數千騎兵趕到,冒死將朱棣救出。在東昌府戰役中,朱棣只落得單騎逃脫,又是朱高煦率部阻擋朝廷的大軍,才將朱棣救出。在浦口大戰中,燕軍本已大敗,朱棣一看到兒子朱高煦前來,大喜,高聲喊道:「兒子,我已筋疲力盡了,你要繼續戰鬥!」朱高煦一馬當先,率部死戰,竟然轉敗為勝。在靖難之役中,朱高煦曾數次救父於危難,且力氣大,武功好,懂軍事,深得朱棣信任。朱棣認為朱高煦這個兒子最像自己,因此也特別關愛,而朱高煦也頗為自負,恃功驕傲,多有不檢點的行為。

朱棣奪取天下後,面臨著立太子的問題。在朝廷中,也有部分大臣主張立朱高煦為太子。永樂二年,朱棣立長子朱高熾為太子,封朱高煦為漢王,封國雲南。朱高煦說:「我犯了什麼罪?要被趕到萬里之外去。」不肯去雲南上任。朱高煦經常隨從明成祖朱棣巡視邊疆,並請求留在南京居住,都得到了允許。

除正常的護衛外,朱高煦私自增設了兩衛,許多行為都有些過火。永樂十三年(1415年),再封青州,朱高煦仍拒不赴任,遭到了明成祖的訓斥。朱高煦私自招募親兵,不隸屬於兵部,縱兵劫掠,被兵馬指揮徐野驢擒獲,朱高煦大怒,用鐵瓜將徐野驢殺死,眾人莫敢吱聲。

他又越制使用器物,明成祖聽後憤怒,將他囚禁在南京西華門內並準備將他廢為庶人。經過朱高熾的懇求,朱棣削去了朱高煦的兩衛護兵並殺掉了他身邊的幾個人。

永樂十五年初,改封樂安州,並命他即日赴國。戰功卓著的朱高煦到樂安也是迫不得已,心中不免生出許多的怨恨。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去世。朱高熾即位,是為仁宗,即位不到一年病逝。仁宗的長子朱瞻基即位,是為宣宗。宣宗對朱高煦這位叔叔很是尊重,有求必應,朱高煦反以為宣宗軟弱無能,更加驕橫狂妄。

密謀叛亂

朱高煦覬覦皇位已久,自恃功高蓋世,兩次受封都不赴任,而且橫行無忌。朱高熾即位後,朱高煦安排其子在北京窺探朝廷的一舉一動,又派遣心腹潛到北京,伺機窺探消息。

仁宗知道後,寫信將朱高煦召回京城,增加其俸祿,賞賜寶物無數,封其長子為世子,其餘兒子均封為郡王。不久,仁宗駕崩,太子朱瞻基從南京匆匆趕往北京奔喪。朱高煦得知消息後,策劃在路上截殺他,但由於行動倉猝,沒有成功。

朱瞻基即位後,屢屢賞賜朱高煦和趙王朱高燧,對兩位皇叔優待有加。朱高煦每每向皇上提出請求,宣宗都一一照辦,而朱高煦卻日益肆無忌憚,他也要效仿父親朱棣奪取侄兒的天下。

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朱高煦在樂安密謀起兵,他派遣親信枚青等潛到北京,聯合舊部作為內應,英國公張輔獲知後將他們逮捕,並上奏皇上。當時,朱高煦已與山東都指揮靳榮等約定一起謀反,公開發放刀箭、旗幟,掠奪周邊郡縣的馬匹。設立前後左右中五軍,由指揮王斌統領前軍,韋達統領左軍,千戶盛堅統領右軍,知州朱恆統領後軍,朱高煦的兒子們各監督一路軍,朱高煦親自統領中軍,世子朱瞻坦居守樂安,指揮韋弘、韋興,千戶王玉、李智帶領四哨兵馬。部署已定,朱高煦授予王斌、朱恆等為太師、都督、尚書等官職,成立了另一個中央政府,一場叛亂即將爆發。

李浚告變

李浚,今山東省惠民縣石廟鎮御史村人,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在四川道監察御史任上時,因父喪回家丁憂。朱高煦圖謀舉兵造反,到處網羅人才,得知李浚在家丁憂,便欲拉攏他入伙,特派指揮王斌前去遊說,李浚佯為答應。王斌走後,李浚緊急召集全族人共同商量對策。最後商定,由其兄帶家人遠走避難,自己攜兒子趁夜潛往濟南,向上級報告漢王造反的情況,並請求都指揮使靳榮發給憑證,即刻赴京告變。

靳榮聽說李浚要赴京告變,十分恐慌,又怕暴露自己,不敢把李浚怎麼樣,只是反對李浚進京告發,李浚情急之下抽刀相向,大聲斥責說:「靳榮,你不讓我告發,難道我壞了你的事不成?」靳榮拖延不成,遂發給李浚憑證。李浚把兒子安頓在濟南後,即刻赴京。靳榮則趕緊派心腹向朱高煦報告,朱高煦派出飛騎追殺。李浚對此早有防備,化名王剛,避官道抄小路,星夜急行。朱高煦派出的人馬未追到李浚,只追到一個叫王剛的,回來向朱高煦稟報。朱高煦大怒,說:「王剛不是李浚還是誰?」然而,再追已來不及了。李浚安全抵京,宣宗在文華殿緊急召見,李浚力諫皇上御駕親征。

宣宗皇帝得到朱高煦欲起兵造反的消息,不願意輕開戰端,特派太監侯泰攜帶書信到樂安。朱高煦列兵南面接待侯泰,說:「永樂皇帝輕信讒言,削掉了我的護衛,遷我到這樂安。仁宗皇帝只拿金銀珠寶哄騙我,我怎麼能永遠留在這裡?你回去報告吧,先把夏原吉等奸臣抓來,其他的日後再商議。」侯泰還京,皇帝詢問漢王情況,侯泰不敢如實回答。

當月,朱高煦派遣百戶陳剛進京上書,又親自寫信給王公大臣,信中對皇帝多有指責。宣宗嘆道:「漢王果真是反了!」便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打算派陽武侯薛祿領兵討伐。大學士楊榮等力勸御駕親征。宣宗考慮再三,決定立刻領兵親征。張輔上奏說:「我願帶兵兩萬前去抓獲朱高煦,獻給皇上。」宣宗說:「愛卿誠然有能力擒獲朱高煦,但考慮到朕剛即位,還有些小人對朕懷有二心,朕若不親征,就不能安定天下。」於是,立即調兵遣將,御駕親征。

御駕親征

兵貴神速,宣宗立即率領兵馬出京。走到楊村,宣宗問從臣:「你們認為漢王會採取什麼對策呢?」有的大臣回答說:「他必然先奪取濟南作為根據地」,有的說:「他早年不肯離開南京,這一次必然帶兵南下,奪取南京。」

宣宗說:「你們說的都不對,濟南離樂安雖然很近,但不容易攻取,聽說大軍一到,他也顧不得攻取濟南。朱高煦的護衛軍大都來自樂安,必然先顧家鄉,而不肯直赴南京。朱高煦外強中乾,凡事多猜疑不果斷,今天敢造反,是欺朕年少剛登基,天下眾心未歸,不敢親自出征,如果知道朕已率軍親征,必然膽怯,哪裡還敢出戰!朕到樂安必然立即將他擒獲。」

一開始,朱高煦聽說別人帶兵,內心竊喜,等到確切信息是宣宗親自領兵前來討伐時,立即亂了方寸。樂安城內也是人心動搖,不時有人逃走投靠宣宗,宣宗都重重地賞賜,叫他們回去告訴其他人,要識時務,不要跟隨漢王造反,並派遣信使給朱高煦送去書信,勸他說:「現在大軍壓境,你只要交出慫恿謀反的人,朕就可免除你的過失,恩惠禮遇像原來一樣,不然的話,一開戰你必然被擒,或者你的部下把你當成奇貨綁了獻於朕,到那時,你後悔也來不及了。」

征討大軍前鋒到達樂安,朱高煦約定第二天開戰。宣宗接到前鋒報告後,命令軍隊晝夜兼程,行營安扎在樂安城北,將樂安城團團圍住。朱高煦命令軍士登城據守,宣宗則命令神機營士兵放銃射箭,響聲如雷,諸將請求即刻攻城,宣宗不許,再次把勸降書信用弓箭射入城內,朱高煦仍不理會。

這時,城中將士都想抓住朱高煦獻給皇上。朱高煦驚恐萬分,見無法與宣宗對抗,便趁夜晚天黑,秘密派人到宣宗的行營,稟告皇上,願意出城投降,但念及就要與妻兒訣別,打算明日交出城池認罪歸降,宣宗當即答應。當夜,朱高煦把來往書信及兵器全部燒毀,銷毀了謀反的證據。第二天,天剛放亮,宣宗移駐城南。朱高煦準備出城認罪歸降,王斌等極力勸阻,說:「寧可戰死,也不要被人所擒。」朱高煦見無法出城,便哄騙王斌等,又回到漢王府,然後偷偷地從地道出城投降。

眾大臣請求宣宗將朱高煦處以極刑,宣宗不同意,拿出大臣們控告朱高煦的奏章曉示他。朱高煦嚇得面如土色,跪在地上說:「臣罪該萬死,惟聽陛下處置。」宣宗命朱高煦寫信召集參與謀反的親屬,餘黨全部被擒。宣宗赦免了樂安城所有守軍之罪,脅從者一律不再追究,又把樂安州改名為武定州,然後押解朱高煦等班師回朝。

可悲下場

宣宗押解朱高煦回京後,將朱高煦父子廢為庶人,在西安門建造囚室,名曰逍遙宮,用鐵鏈縛住朱高煦手腳,長木曳地,囚禁在內。

一天,宣宗去看望他,朱高煦見宣宗到來,欲羞辱之,等宣宗一進門,朱高煦運足力氣猛拽長木,宣宗猝不及防,一個趔趄差點摔倒。宣宗震怒,命侍衛用300斤重的銅缸把朱高煦扣起來。朱高煦大怒,在缸內大叫,運力舉起銅缸欲砸向宣宗。宣宗急命取來木炭,堆積在銅缸周圍,點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烤死在銅缸內。朱高煦的家人也被全部處死。

王斌、朱恆等眾人全部被處死,山東都指揮靳榮以及天津、青州、滄州、山西等地的都督、指揮凡與朱高煦串通者,都被處死,共640餘人,那些因故意放縱和藏匿反賊而被處死或戍邊的1500餘人,被編為邊民,發配到邊遠地區的720餘人。宣宗又把平息朱高煦叛亂一事寫成《東征記》,以史為鑑,警示後人。

(作者:侯玉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