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周王朝(春秋時期) 周平王年間(二)

萬年成佛 發佈 2020-01-05T02:26:43+00:00

1、鄭莊公、共叔段之戰鄭莊公,姬姓,鄭氏,名寤生,周代鄭國第三位國君。鄭武公十七年,武姜生下嫡次子叔段,因生叔段時是順產,所以武姜很喜歡叔段,並多次請求鄭武公立叔段為太子,但鄭武公沒有同意。

1、鄭莊公、共叔段之戰(春秋稱為鄭伯克段於鄢)

鄭莊公(前757年-前701年),姬姓,鄭氏,名寤生,周代鄭國第三位國君(前743年-前701年在位)。

鄭武公十四年(前757年),鄭武公夫人武姜生下嫡長子。生嫡長子時是難產(有爭議),武姜受到了驚嚇,因此給他取名叫「寤生」,並厭惡他。

鄭武公十七年(前754年),武姜生下嫡次子叔段,因生叔段時是順產,所以武姜很喜歡叔段,並多次請求鄭武公立叔段為太子,但鄭武公沒有同意。

周平王二十八年,鄭武公二十七年(前744年),鄭武公患病,武姜請求鄭武公立叔段為太子,但鄭武公仍沒有同意。同年,鄭武公病逝,太子寤生繼承君位,史稱「鄭莊公」。

鄭莊公即位後,共叔段受封京城(在今河南滎陽市東南二十餘里),故稱京城大叔或太叔段。共叔段到京城後,積極擴充自己的勢力範圍。共叔段讓鄭國西部與北部邊境地區,既聽從鄭莊公的命令,又聽從自己的命令。作為試探,鄭莊公並沒有干涉,共叔段轉而將這兩處地方作為自己的封邑,並進一步延伸到廩延。廩延是黃河重要的渡口,與衛國相鄰,位置非常重要。從京城到廩延距離很遠,共叔段掌握鄭國近半壁江山。

鄭莊公二十二年,在鄭莊公的多次放任之後,叔段則礪兵秣馬,準備偷襲乘機偷襲國都新鄭。同時武姜則準備在叔段來襲時,作為內應,打開城門。 莊公獲悉這一叛亂陰謀以後,隨即命令子封(即公子呂)帶領兩百輛戰車前去討伐叔段。而同時,京邑的民眾在得知莊公大軍前來平叛後,紛紛背棄叔段。在此情形下,叔段不得已逃往鄢城,而平亂大軍則一路追至鄢城。五月二十三日 ,叔段逃離鄭國,前往共國避難。 因此,以後民眾將叔段稱為共叔段。

2、紀攻夷

紀國,是位於商朝東方的諸侯國,國祚延續到西周到春秋時代。國君為姜姓。國都紀,位於山東半島中北部,渤海萊州灣的西南岸的今壽光市。

《左傳》記載:平王四十九年(前722年),魯隱公元年八月,紀人伐夷。」其後再無記載。是年夷為紀所滅。

3、莒攻向

莒國,周朝諸侯國,國君為己姓,山東省日照市莒縣曾是春秋時期莒國都城所在地。向國,姜姓,在莒南縣大店西南,包括臨沂部分,臨沭部分。

《左傳·隱公二年》記載:莒子娶於向,向姜不安莒而歸。夏,莒人入向以姜氏還。莒君娶向國向姜為妻,向姜在莒國感到不安而返回向國,當年夏天,莒人攻滅向國,奪向姜後回國。

4、魯滅極

極國,西周封國,在今山東省金鄉縣。初為魯國的附庸,魯隱公開始,由於君權的衰退,魯國的大夫們開始勢力割據,四分五裂,顯得不太安份,私自築城、私養軍隊、擴張勢力等違反禮制的事時有發生。當時有個叫費庈(qín)父(也稱費伯)的魯國大夫,權勢比較大,他在魯隱公元年入駐郎邑(在今山東魚台縣一帶)。《左傳》記載:「夏四月,費伯帥師城郎。不書,非公命也。」意思是魯隱公元年夏天四月,費庈父率領軍隊在郎邑這個地方建城,春秋沒有記載這件事,因為這不是魯隱公的旨意。可見,這個費庈父的勢力已經強到何種程度。

《春秋·隱公二年》記載,魯國的司空無駭攻入極國的國都。《左傳·隱公二年》補充這條記載,司空無駭攻破極都,魯國大夫費庈父(費伯)「勝之」。勝之意思是滅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