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農民工現如今去了哪裡?

銅陵聚焦三農 發佈 2020-01-05T02:27:56+00:00

「一代」農民工現如今去了哪裡?  上世紀90年代初期,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逐漸深入,農村剩餘勞力有了用武之地,農民朋友們開始大量的向發達地區進軍,而大量的勞動力密集型企業則落戶在我國沿海地區,那裡也成了最早一批外來務工人員的聚集地。

「一代」農民工現如今去了哪裡?
  上世紀90年代初期,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逐漸深入,農村剩餘勞力有了用武之地,農民朋友們開始大量的向發達地區進軍,而大量的勞動力密集型企業則落戶在我國沿海地區,那裡也成了最早一批外來務工人員的聚集地。自那以後,或始於維持生計的初衷或懷揣著發家致富的願景,也是為了能夠過上好日子,一批批的農民朋友們拋妻棄子,留下老人和兒童,他們背井離鄉,進入工廠,走進城市,把青春歲月都留在那裡,為城市建設作出了不少貢獻,同時,也通過自己的辛苦勞動創造了財富;那時候,農民在外打工,有一個難聽的稱呼,叫打工仔,經過漫長的歲月,和時代的變化,「農民工」就成了社會對農民們的「光榮稱呼」,也成了現在的網絡熱詞;現在,已經有20多年過去了,我國的第一代農民工已經日漸變老了,這個群體到了思考人生歸宿,選擇「去」或「留」的節點上了。選擇去,那麼,「一代農民工」去了哪了呢?

  在城市裡貢獻了青春的第一代打農民工,經歷了「去」和「留」的掙扎之後,他們如今都去哪了?過得還好嗎?這個問題很難回答,現在的農村,幾乎是每戶都有外出務工的,在農村眾多口人中,青壯年80%常年在外務工。每到春節,村裡總比往日熱鬧許多,而這期間,熟人們遇見時,最常見的問候就是「你回來了,哪天回來的?」「你什麼回去?」
  而在城市打了半輩子的工。用他們自己的話說,黑頭變白頭,返鄉時人已經老了,才意識到見證城市的發展,比家鄉要多很多,要快很多,更要美很多。
  2012年前後,農村也開始有了變化,一些發展基礎建設,也陸續修建鐵路和省際高速公路了,征地拆遷占用了農民們大量的土地,還有一些招商引資的項目,租給外地老闆大規模發展種植業,把田梗都推了。可是,這些項目只是雷聲大雨點小,由於資金不足,很快就被擱淺,大片的田地上長滿了一人高的野草也沒人管,慢慢地也分不清了誰家的田地了,而一代農民工,由於大年齡了,回家種田吧,看到田間的野草,心有於而力不足了。那麼,年齡大了就還要繼續繼續打工,另外,與對農活的不適應不無關係,但更多的是對下一代的責任和養老的焦慮。
  現在的農村,有蓋新房的習慣,主要是為了給兒子娶媳婦用。在農村,如果沒有新房,是很難娶媳婦進門的。為了給兒子娶媳婦,蓋上一棟氣派的新房,往往要用去老人一輩子的奮鬥積蓄。能幹得動的幾乎都外出打工了,在家的基本都是老弱婦孺,有時遇上工廠倒閉,身體等原因回來修整一段時間,最終還得出去。我們這一批人已經習慣了在外打工的生活。我們也明白葉落歸根的道理,但除非老了干不動,否則也不會回來,在家待不住。
  一代農民工,把青春獻給了城市,而自己卻老了,難道,老了還要繼續在城市奮鬥?可回家還有什麼出路?農民工用半輩子的青春,換來的只是極少的財富,值不值得?老了還要靠打工生活?如果,不打工,到底去哪裡呢?這恐怕是所有農民工們的糾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