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火鍋|如何對待婚姻的不完美

光明網 發佈 2020-01-05T02:33:18+00:00

走入婚姻的許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我的婚姻不完美,假如我當初不是和他(她)結婚,而是和另外一個人成家,可能會幸福得多。於是進入圍城中的一些男女,為了找到「完美」的婚姻,便有了外遇。於是他們各自離了,又進入新的婚姻。

走入婚姻的許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我的婚姻不完美,假如我當初不是和他(她)結婚,而是和另外一個人成家,可能會幸福得多。

於是進入圍城中的一些男女,為了找到「完美」的婚姻,便有了外遇。於是他們各自離了,又進入新的婚姻。婚後甜蜜了不長時間,漸漸覺得又回到了過去的不完美狀態:他(她)雖然有前夫前妻沒有的許多優點,卻也有前夫前妻許多沒有的缺點,重新組合的婚姻還是有諸多遺憾。

為什麼完美婚姻的理想種子,掉在現實的土地上,長出的果實總是那麼不完美呢?

我們必須清楚,絕對的完美是不存在的,所謂的完美是相對的。我們不否認現實生活中有較完美的婚姻,但那是少數。有研究表明,我國的婚姻狀況呈橄欖型:兩頭小中間大。即特別幸福完美的婚姻是少數,特別不幸、水火不容的也是少數,絕大部分是有缺憾的婚姻。

可見,婚姻的不完美是家庭的一種常態。因此,沒必要大驚小怪,莫把正常當不正常。造成不完美婚姻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

一是婚前把婚姻理想化了,婚後自然難免失望。那種以為走上婚姻的紅地毯就是走向美滿幸福的認識是絕對化的,是錯誤的。青年人在影視文學作品中看了許多動人的愛情故事,結婚後常常以這些主人公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婚姻,總覺得這也不如意,那也不順心。須知,影視文學作品是經過提煉加工的,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現實生活和影視文學作品有很大的距離,用這樣的心態對待婚姻,怎不失望呢?!

二是婚後的現實生活打破了戀愛時的「暈輪效應」。熱戀過的人都有這樣的感受,當你和相愛的人在一起時,怎麼看他(她)都可愛,幹什麼都順眼,說什麼都動聽。其實,你是受了感情的蒙蔽,這在心理學上叫「暈輪效應」。對某人產生好感,就總是從好的方面來忖度他(她),對其缺點卻視而不見。就像月暈一樣,從一個中心點一圈圈地向外擴散,這種以點概面,必然產生認知錯誤。婚後在一起生活,鍋碗瓢盆醬醋茶,變得如此瑣碎家常,看到的就不只是優點了,缺點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來,因而就感覺不完美。

三是婚姻生活不如想像中的那樣美好,還有一個深層的原因:兩個人在各自特定的環境下長大,脾氣、性格、習慣、觀念已相對固定,特別是性別的差異,使兩人生活在一起時諸多方面都會出現不協調。過去自由自在地生活慣了,結婚以後,許多事情都要考慮到對方的感受和習慣,不能再像單身時那麼隨心所欲了。有的年輕夫婦,竟因擠牙膏的部位不同,因坐便器墊板沒有翻起或放下而爭執。有的人便發出這樣的感嘆:「早知這樣,還不如不結婚。」

應該如何對待婚姻的不完美呢?

婚姻不完美是一種常態,因此首先要接受這個現實。生活本身就是不完美的,每個人都有缺點,每樁婚姻都有缺憾,只是缺憾的多與少而已,不完美才是人生。接受不完美,是生存的智慧。善於接受不完美者,才會與生活和解,才會更積極地經營婚姻,才會擁有更美好的婚姻。一位德高望重的名人做客電視台,當主持人問他走過金婚歲月的秘訣是什麼時,他回答了一個字——「忍」。可見,愛要相互包容。因此步入婚姻的人要由理想狀態回到現實之中,要有處理婚姻中碰到問題的心理和技能。如果婚前沒有這種思想準備,婚後遇到問題時就會束手無策,只能選擇逃避,導致「悔婚」,好些「80後」的閃婚閃離便是這樣。

其次,經常進行心靈溝通。心理學家研究認為,心靈的溝通是了解別人的一把鑰匙。許多夫婦不和諧的原因就是彼此沒有把自己的感受和意思及時恰當地表達出來。特別是新婚不久、處於磨合期的夫婦,溝通顯得尤為重要。沒有誰是為誰量身定做的,沒有任何人一開始就會讓你完全稱心。婚姻關係的調整、改善、和諧與美滿不是自動出現的,需要經過雙方的不斷磨合與適應。正如俗話所說,「相愛容易,相處難。」經常和愛人進行真誠的溝通和坦誠的交流是婚姻的必修課。愛一個人,要了解,也要開解;要道歉,也要道謝;要認錯,也改錯;要體貼,也要體諒;是寬容,而不是縱容;是支持,而不是支配;是傾訴,而不是控訴;是彼此交流,而不是凡事交代。

第三,要有寬容對方過錯的器量。誰都有缺點,誰都難免做錯事,應該允許犯錯,允許改錯(知錯不改者另當別論)。夫妻關係是人類最親密的關係,為什麼不可以諒解呢?!那種容不下一粒沙子,一切向我看齊的做法是簡單不明智的,是有害婚姻的。再美好的婚姻,靠的是兩顆理解包容的心,而寬容和包容是維護夫妻良好感情的紐帶。

婚姻是需要維繫的,經營婚姻是一輩子的事。婚姻應是「愛」在一起,而不僅是「住」在一起。在你打算接納對方的時候,就應該包括接納他(她)所有的不完美。這應是對待不完美婚姻的正確態度和方法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