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袁紹陣營的謀臣兵將均多於曹操,究竟因何大敗

歷史小沙漏 發佈 2020-01-05T02:44:02+00:00

三國時期的官渡之戰,是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戰役之一。當時,袁紹據北方,占據的地盤比曹操大,地理位置也有優勢,手下有顏良、文丑等有名大將,又有沮授、許攸、田豐等謀士,兵將幾倍於曹操,最後卻敗給了曹操,這其中的緣由又是什麼呢?

三國時期的官渡之戰,是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戰役之一。當時,袁紹據北方,占據的地盤比曹操大,地理位置也有優勢,手下有顏良、文丑等有名大將,又有沮授、許攸、田豐等謀士,兵將幾倍於曹操,最後卻敗給了曹操,這其中的緣由又是什麼呢?

事情還要從漢獻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說起,袁紹此時已經將北方的公孫瓚勢力瓦解了,占有了冀、青、並、幽四洲之地。這時的他,一心想稱霸中原,看不慣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所以不顧下面謀臣的反對,率領兵將十萬餘人,向曹操開戰。曹操知道,這場仗決定著他們誰是最終的霸主。這場仗持續了一年多的時間,最終曹操取得全面勝利,並收編了袁紹的大部分軍隊。

那麼,袁紹為什麼在兵多、將多、謀士也多的情況下失敗了呢?且聽筆者一一分析。

第一、未採納謀士諫言,出師並無正當理由

官渡之戰,純屬是袁紹挑起的戰爭,他覺得自己基本上已經掃平北方,眼前只剩下曹操。如果打敗了曹操,自己就是這北方真正的霸主了。當時,手下的謀臣許攸、田豐都不同意這麼做,他們認為,攻打曹操並沒有什么正當的理由。曹操的手裡有著王牌,幹什麼都可以打著皇上的旗號,現在去攻打曹操理由不充分。謀臣田豐就曾諫言,讓袁紹保存實力,發展壯大,到時候自然就壓得倒曹操。可是袁紹不聽,執意出兵。

第二、作戰之前和之中謀臣、將士諫言只要是對的,都被巧妙地捨棄了

在戰前,就有田豐諫言,說這場仗最好別打,現在最重要的是占據山河之固,發展壯大,然後發展農業經濟,吸引人才,增強實力。田豐認為,曹操是個擅長用兵的人,不能輕敵。但是袁紹覺得自己的兵將比曹操多,完全不用怕他。

在戰中,田豐又諫言,和曹操打聲東擊西戰,打持久戰或者游擊戰,讓曹操軍隊疲於奔波,長時間下來,他們一定受不住,用不了兩年,就可以坐享其成勝利的果實了。但是袁紹依舊不聽,覺得兵貴神速,急於求成。並因為田豐的態度堅定而勃然大怒,將田豐關到監獄中去了。

第三、剛愎自用,逼走謀臣將士,為曹操陣營增強實力

在作戰中,許攸看袁紹和曹操的軍隊一直僵持不下,就勸袁紹留一部分軍隊與曹操周旋,再選一部分精兵抄小路前往許縣搶走曹操的王牌,即劫持天子,這樣戰爭也就結束了。沒有皇帝,曹操也就興不起多大的浪了。但是袁紹不聽,就是一心想把曹操給除了。許攸生氣之餘,覺得袁紹不能謀大事,就投靠曹操去了。

許攸去曹營,可以說是袁紹的一大損失,因為許攸是袁紹身邊的謀臣,對袁紹軍營情況了如指掌。到了曹營以後,就給曹操出了「火燒烏巢」的計謀,將袁紹沒有重兵把守的糧庫給燒了。

這時,袁紹下面的大將張郃主張立即派兵救援烏巢,或許還能挽回損失。但是袁紹下面的郭圖卻主張攻打曹操的大本營官渡,認為曹操去攻打了烏巢,肯定官渡就空虛了。袁紹急功近利,讓張郃去攻打官渡。但是曹操是何許人也,已經料到袁紹可能攻打自己的根據地,所以早有周密的軍隊部署。

張郃看大勢已去,而且自己也不可能攻打下來官渡,想著袁紹是個愛面子的人,如果打不下來,回去肯定會被懲罰,於是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投靠了曹操。

在戰爭中,袁紹失去一位重要謀臣,又失去一名關鍵大將,又被燒了糧草,基本上勝負已經分明了。

第四、謀臣將士不能同仇敵愾,袁紹未能做到任人唯賢

袁紹下面可謂是人才濟濟,謀臣有田豐、許攸、沮授、郭圖,名將有顏良、文丑、張郃,審配和逢紀又是忠臣。但是這些人都有一定的缺點,而袁紹卻沒有做到知人善任。袁紹喜歡別人拍馬屁,而郭圖這個人就喜歡追隨主子的愛好,所以在烏巢增援上面放棄了張郃的增兵烏巢建議,也放棄了沮授的截斷曹操退路的建議。可以說是一次次的放棄成功的機會。

烏巢被燒,郭圖怕追責,又陷害沮授,袁紹又聽信讒言削弱了沮授的兵權。而張郃投靠曹操,也因為郭圖背後說壞話,讓張郃覺得回去也難免一死。在激烈的戰爭中,這些謀臣和將士不能同仇敵愾,而是相互推諉責任,甚至陷害,一盤散沙,如何不敗?

袁紹在官渡之戰中之所以失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本人指揮才能不及曹操,卻有不能知人善任,不能夠聽取正確的諫言,最後導致兵敗,成就了曹操的霸業。

參考資料:《三國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