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很難,分開卻很容易,離婚的90後女性都在想什麼

一人有聽 發佈 2020-01-05T02:45:31+00:00

2019年的最後幾天,「離婚冷靜期」突然衝上了熱搜。專家們為了勸阻那些因為「一時衝動」「一言不合」就離婚的人們可謂操碎了心。不過,這30天的「冷靜期」並沒有預期中的一片叫好,反而多數網友並不領情——「還不如結婚前設個冷靜期更實在!」在眾多不領情的網友中,90後發出的聲音最響亮。



2019年的最後幾天,「離婚冷靜期」突然衝上了熱搜。


專家們為了勸阻那些因為「一時衝動」「一言不合」就離婚的人們可謂操碎了心。不過,這30天的「冷靜期」並沒有預期中的一片叫好,反而多數網友並不領情——「還不如結婚前設個冷靜期更實在!」


在眾多不領情的網友中,90後發出的聲音最響亮。這群出生在1990年-1999年之間的年輕人,最早的一批已經邁入30歲的門檻,最末尾一批的女孩兒也即將達到20周歲的法定結婚年齡。中間的一批,則已經有不少結了又離......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去年11月6日在清華大學做專題講座時提到:現在的離婚案件中74%由女方提出;以往的「七年之癢」變成了「三年之癢」;撫養糾紛案中六成父母婚齡在三年以下,主要是「80後」「90後」的年輕父母……


作為婚姻中傳統意義上弱勢的一方,那些主動提出離婚的90後女性們到底是怎麼想的?離婚後,她們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故事一

在一起很難,分開卻很容易


趙小暖把朋友圈的簽名改成了「狗血讓人生更豐滿」。有朋友看見了問她怎麼了,「離婚了唄。」


相熟的朋友往往會花式安慰她,比如「告別錯的才能和對的相逢」,又比如「哇噻!未婚女青年們又多了個勁敵」,再比如「離婚俱樂部歡迎您再創輝煌」;一般熟悉的朋友則發過來安慰的表情,或者是簡單的「抱抱」兩個字……她會故作瀟洒地回答沒事,背地裡眼淚卻止不住往下掉。


畢竟,「狗血」里有她十五年的青春。


趙小暖和前夫從初中開始就同班,在老師和家長的眼皮底下偷偷摸摸地談戀愛,接著是大學的異地戀4年,異國戀1年,從形影不離到相隔萬里,其中夾雜了吵架、出軌、分手、和好、吵架、分手等一系列戲碼。


最後一次分手,兩人發誓再不相往來,可是在春節逛花市時不經意間一抬頭又遇見了,「那種暮然回首,那人在燈火闌珊處」的感覺,讓他們重新走到了一起,順理成章地結了婚。


結婚後的生活,甜蜜中摻雜著丈夫和其他人的曖昧,接著又是無數的爭吵。趙小暖覺得精神出軌和身體出軌一樣嚴重,丈夫卻覺得他「連想想的自由都沒有」。精神的出軌最終還是讓身體也出了軌,所有的理由和藉口都不能挽救趙小暖心中的失望,她決定離婚。



離婚的過程不是很順利,趙小暖不願多提。在等待離婚的半年時間裡,她把《最完美的離婚》看了一遍又一遍,也在問自己能不能如劇中一般,給對方多一次機會,但她「心中有根刺是永遠也復原不了的」。糾纏了半年多,最終她成功拿到了法院的判決書。


「還好沒有孩子。」她長吁了一口氣說。


夫妻離婚並不表示一切都結束了,很多事情都只是開端。即使是自己主動選擇的結果,趙小暖依舊有很長一段時間不能釋懷,變得特別情緒化。


失敗婚姻給她帶來的打擊是無形的,雖然離婚的人沒有什麼明顯的特徵,只是戶口本婚姻狀況一欄變成了「離異」兩個字,但離婚之後如何面對自己、面對感情、面對身邊的人,如何重新振作起來,都是她在面對的問題。


《最完美的離婚》劇照


離婚後,她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去學習怎樣放下,怎樣跟自己和解,怎樣跟人相處,想了很多以前不曾想過的問題,人也變得通透了很多。


「就像剛離婚時我改朋友圈的簽名,如果不點進去個人主頁里,其實是看不到的。那些能看到我改了簽名來問我發生了什麼事的人,他們至少默默在關心我,感動。」


和絕大多數離婚的同齡人一樣,趙小暖依舊相信愛情。「其實離婚的90後和其他年齡離婚的人也不會有太大的差異,人的情感是共通的嘛。該哭的時候還是會哭,該懷疑自己的時候還是會懷疑自己。只是90後年輕,人生才剛剛開始,離婚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自愈能力更強,能復原得快一點!」


故事二

缺乏判斷力而選擇,缺乏忍耐力而放棄


和趙小暖的愛情長跑比起來,楊燕的婚姻更加「大眾化」:被介紹認識,交往一年,結婚。


不過,還沒有到一周年的「紙婚」紀念日,楊燕就離婚了。


不同於結婚時的喧囂熱鬧,沒有孩子也沒有共同財產要分割,楊燕和前夫在網上預約好了時間,拿上列印好的協議和照片去了民政局。有兩人合影的結婚證被蓋了個章,分發了貼著單人照的離婚證,沒有花一分錢,一段婚姻在法律意義上就宣告正式結束了。


然後是各回各家。


回家之前,楊燕在商場裡逛了逛,拎著東西站在玻璃圍欄邊,看著商場中庭溜冰場裡嬉戲打鬧的人們,她感覺有點兒不大真實,「這就結完婚又離完婚了?」


對這場不到一年的婚姻感覺更不真實的還有楊燕的母親。這位退休後又返聘回醫院工作的大夫對女兒離婚頗有微詞。


「現在的年輕人,一點責任心沒有,吵吵架一點小矛盾就鬧離婚,在一起生活不就是你退一步我退一步互相包容麼?」她在外人面前基本不提女兒離婚的事情,因為「沒什麼好說的」。


楊燕和前夫是家人介紹認識的,因為年紀相當,兩家的家庭條件也相當,兩人也按部就班地交往起來,相處了一年,感覺還行,就結了婚成了「一家人」。


兩個成長經歷不同、沒有血緣關係的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很多問題也接踵而來。生活習慣的不同、作息習慣的不同、愛好的不同都讓平時小矛盾不斷。生活瑣事還能借外援,用家政阿姨解決,但兩個人性格的差異,在相處的過程中卻越來越明顯,也越來越「無解」。


「兩個人過得還不如一個人過得好,那婚姻的意義是什麼?」結婚不到三個月,楊燕就覺得自己後悔了,「兩個人的性格和生活習慣都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改也改不了,在同一個屋檐下其實過得挺辛苦的。」


家裡的氣氛在一次次的分歧和摩擦中逐漸變得沉默起來,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兩個人更像是合租客一般,每天例行公事地打招呼,然後各自做各自喜歡的事情。


楊燕覺得這種生活很無趣,想到以後要這樣過一輩子,她感覺很沮喪。她打算及時止損,離婚便提上了日程。


「我們都喜歡一個人時的自在,這大概就是因為在一起不合適吧?不合適就不將就了,如果將就下去,以後面對育兒問題的時候更可怕!」


離婚協議書上寫的離婚理由是「性格不合」,楊燕和前夫好聚好散。


恢復「自由」的楊燕,一個人住,雖然在醫院上班工作很忙,還得排夜班,但收入很不錯,也讓她很有成就感。


工作之餘,她養多肉、喝著肥宅水通宵拼樂高、休假就睡個天昏地暗、發了工資就買買買,不用再去戰戰兢兢地想會不會影響到屋檐下的另一個人。楊燕覺得,這才是她現在想要的生活!


回過頭復盤自己這場不到一年的婚姻,楊燕覺得自己還是不夠成熟,不適合結婚。她一直按部就班,按照家裡的安排上學、工作、結婚,最終卻發現自己還沒有做好準備。


她剛剛看完《無聲告白》,對書封面上那句「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感慨萬分。「婚姻可能就是我們找到自己的途徑之一,無論是結婚還是離婚,通過這面鏡子我們可以從其他人身上看到自己,了解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



以前看亦舒的小說,楊燕覺得喜寶說「我要很多很多的錢,還要很多很多的愛」很酷,現在再看,只覺得要依靠男人的喜寶很可憐。楊燕決定要多掙,這樣才能有資本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至於愛,在搞清楚想要和什麼樣的人共度一生之前,她會先等等——就像媽媽從小和她說的那樣:慢慢來,不著急!


她才26歲呢!


故事三

婚姻市場的鄙視鏈


同是離婚,也同是90後,周雪沒有趙小暖和楊燕那麼「瀟洒」,她離婚之後還帶著女兒——這就意味著她不能只考慮自己,還得承擔起更多的責任。


「也意味著處於婚姻市場鄙視鏈的末端!」周雪說。


有人總結出了婚姻市場的鄙視鏈,由最受歡迎到最不受歡迎依次排列,分別是:1.年輕未婚的 2.年紀大未婚的 3.離異無小孩的 4.離異有小孩但小孩不在身邊的 5.離異有小孩,但是女兒在身邊的 6.離異有小孩,兒子在身邊的 7.離異多個小孩的。


這條隱形鄙視鏈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中國傳統思想和傳統文化對婚戀的影響,帶著一種鮮血淋漓的現實感。


周雪剛剛結束完一場在星巴克的「相親」,聊了差不多一個小時,沒有接著一起吃飯則表示雙方沒有看對眼。


這在周雪的意料之中,類似這種相親她幾乎每個月都會經歷一次。在她離婚後,周圍的親朋好友、同事、鄰居都覺得她「一個女人帶著孩子不容易」,熱心地幫她張羅介紹。盛情難卻,她也努力配合,其實自己偷偷自嘲「沒有那麼慘吧?!」


確實,離婚之後,周雪自覺還過得挺不錯的,她慶幸自己家裡的條件不錯,父母也沒有「嫌棄」自己,還幫忙帶女兒,讓自己可以不用分心地工作。假期,她就帶著父母和女兒出去玩,這跟以前的「喪偶式育兒」差別也不大。


前夫責任心的缺失把周雪「逼」成了一個責任感爆棚的媽媽。在女兒一歲多的時候她堅決離婚,卻感覺對孩子有種虧欠感。


有了女兒以後,女兒在她心中一直排在第一位。有朋友善意地提醒她應該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更多關注自己。周雪卻依舊堅持著女兒第一:「我可以通過自己的能力去獲得我想要的東西,但女兒那麼弱小,她只有我,要靠我帶著她去見識更大的世界!也因為我的女兒,我要更為更強大的人。她就是我努力的原因和動力。」


把女兒放在首位,對周雪影響最大的是感情生活。


去年的大學校友會羽毛球聯賽上,比周雪低兩屆的師弟對她展開了熱烈的追求,離異有女的身份並沒有嚇退師弟也沒有打擊師弟的積極性,師弟也是她喜歡的類型。


猶豫再三,她還是放棄了,因為師弟的父母對兒子喜歡一個離婚帶孩子的女人表示了反對,「又不是沒得選擇了」,而作為父母,周雪覺得她能理解師弟的父母。這段剛剛萌芽的感情只能無疾而終。


「有時候覺得只談戀愛不結婚也沒什麼,有時候覺得這樣很自私,戀愛也是要付出感情的,有感情就容易產生傷害,無論對自己還是對身邊的人。」周雪覺得,當了媽以後要考慮的東西會變得很多,單親媽媽要考慮的只會更多!


「能遇上《家有兒女》里的夏東海,劉梅大概花光了一生的運氣吧?」


冷靜的數字

結婚率下降 離婚率攀升


據民政部《2018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的數字顯示:2018年辦理結婚登記1013.9萬對,其中年齡段在20-29歲的合計1171.8萬人,占比超過半數以上。


可以說,90後已經在不知不覺間成為了目前我國最主要的婚育力量。


但《統計公報》還提到,2018年的結婚登記比上年下降 4.6%;結婚率為 7.3‰,比上年降低0.4個千分點,從2014年至今,結婚率一直都在下降。


與之相反的是離婚率在近十五年里不間斷的攀升。


2018年辦理離婚手續的共有446.1萬對,比上年增長2.0%;離婚率為3.2‰。在離婚的夫妻中,通過民政部門登記離婚381.2萬對,法院判決、調解離婚64.9 萬對——也就是說,在每6對夫妻中,就有一對是「協商不成,無論如何都要離婚」的。


近十年來,全世界的離婚率都在上升,很多國家和地區針對「離婚率」的上升都採取了相應的控制措施,以降低「離婚率」,保障家庭的穩定,減少社會不安定因素和社會問題的出現。比如,美國通過複雜化離婚程序、提高離婚的法律費用的方式企圖嚇退那些草率離婚的夫妻;俄羅斯則通過徵收離婚稅來降低離婚率。


在我們的鄰居韓國,則真正設有「冷靜期」——在其「離婚熟慮制」下,如果夫妻想離婚,法院不會馬上接受離婚申請,會讓他們回去考慮一段時間,確定不是衝動離婚才能提出申請……由此可見,我國的專家們倡導設立「離婚冷靜期」也不無道理。


「戀愛雖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2014年寫出這句話的馬伊琍,在2019年還是離了婚,和文章從此「各生歡喜」。有人說,馬伊琍「冷靜」了5年,結果還是一樣,還不如在5年前就一刀兩斷。但一刀兩斷,馬伊琍就能成為今天的馬伊琍,在這5年中重回事業巔峰麼? 也未必。


《最完美的離婚》劇照


馬伊琍拿到白玉蘭獎視後,在獲獎感言裡說 「女人不要為取悅別人而活,希望你們為自己而活。每個人的一生只有一次前半生的機會,勇敢地、努力地去愛,去奮鬥,去犯錯,但是請記住,一定要成長。」


結婚如此,離婚也如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