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育兒:好媽媽就是好榜樣

跟着孩子學育兒 發佈 2020-01-05T02:54:04+00:00

董卿育兒:好媽媽就是好榜樣董卿無疑是今年人氣最旺的央視主持人。很多人看完《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之後,都對她「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溫婉氣質著了迷。不過,「才女」的形象其實並不是董卿打動人心的全部原因。

董卿育兒:好媽媽就是好榜樣

董卿無疑是今年人氣最旺的央視主持人。很多人看完《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之後,都對她「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溫婉氣質著了迷。不過,「才女」的形象其實並不是董卿打動人心的全部原因。2017年4月24日,這位央視一姐接受了新聞頻道《面對面》的專訪,首次在節目中大方談及初為人母的體驗,「與孩子共同成長」的育兒主張更是贏得了共鳴,也令人嘆服。

好母親是學來的

董卿1973年11月17日出生於上海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董善祥和母親金路德均是復旦大學的高材生,父親董善祥更曾擔任《嘉興日報》的副總編輯,書香門第的氛圍十分濃厚。

幼時的董卿一度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直到7歲那年才回到父母身邊。儘管父母對董卿十分疼愛,可他們對女兒的要求也相當嚴格。董卿稍能識字的時候,父親就要求她每天抄寫成語、古詩,除了大聲朗讀之外還需要背誦。等到董卿再長大一點,父親又讓她每天抄寫古文。

一開始,貪玩的董卿對父親的要求有些抗拒和排斥,但看到父親毫不妥協的目光,她也只好乖乖坐回板凳,一篇一篇地認真抄寫。最關鍵的是,父親不只要求女兒抄寫詩詞歌賦,他自己也經常手捧詩書,沉浸其中。都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漸漸地,董卿開始感受到了文學的魅力,並對詩書產生了深入骨髓的熱愛。

不過董卿畢竟是一個女孩子,小姑娘長到一定年紀後,大多很愛漂亮。但在父親的眼裡,穿衣打扮完全沒有意義,增長知識和內涵才最重要。他要把女兒打造成氣質端莊的「淑女」,這件事僅憑塗脂抹粉,是無法實現的。

董卿家裡的藏書十分豐富,每年的寒、暑假,母親都會列出一份長長的書單,要求董卿在假期里必須一本不落地讀完。為了培養女兒的閱讀興趣,母親也經常陪著董卿一起讀書。在母親的耳濡目染之下,閱讀成了董卿少年時期的一門必修功課,也是休閒方式。後來,即便母親不給她布置讀書任務,董卿也會主動找書來看。

14歲那年,董卿有一次在家中的書櫃里發現了一套脂硯齋點評本的《紅樓夢》,那原本是母親的藏書。沒有人要求,更沒有強迫,她搬出那套書,花費一周的時間讀完了全本。她感到很有成就感,因為覺得自己看完了母親愛看的「大人的書」。

此後,閱讀的習慣一直被董卿保持了下來。即便學習生活再忙,她也會每天保證一個小時的閱讀時間,她常說「如果幾天不讀書,就會感覺像幾天不洗澡一樣難受」。

那個時候的董卿,並未意識到自己正潛移默化地學習著父母的樣子。父母是她最尊敬的人,他們的言傳身教讓她在不知不覺之中成為了和父母一樣的人。時隔多年,董卿提及父母時深有感觸地說:「家長的責任,不只是把孩子撫養長大那麼簡單,還應成為孩子的榜樣。在這一點上,我從父母的身上學到了很多。」

做母親需要時機

董卿從上海戲劇學院的「電視藝術」專業畢業後,很快便實現了事業上的「三級跳」——從浙江台的《快樂大篷車》《人世風情》到上海衛視的《視聽滿天星》《相約星期六》,再到萬人矚目的央視春晚。她端莊大方的形象以及慢聲細語、娓娓道來的主持風格,漸漸為其奠定了央視綜藝「當家花旦」的不二地位。

那時的董卿正處於主持事業的上升階段,她幾乎把全部時間都用來忘我工作,個人問題無暇顧及。忙碌的時候還好說,可一旦空閒下來,形單影隻的寂寞便會湧上心頭。

對於戀愛和家庭,已過而立之年的董卿的內心是充滿渴望的。有一次,朋友問了她一個十分老套的問題:「如果一個人流落荒島,會隨身帶哪三樣東西?」

董卿沉思片刻,給出了答案:「一本書,它是精神食糧;一粒種子,它能讓人看到希望;還有愛人,他是生活的不可或缺。」董卿常對朋友感慨:「當你遇到麻煩、生病了、逢年過節時,如果有個人照顧自己,那該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啊!」然而有些東西偏偏可望不可及。

看到董卿對待婚戀和家庭有些消極,母親急了:「事業不是全部,舞台再閃亮,也不過十幾年。人生每個階段都有要做的事,能做的時候一定不要留下遺憾。」說到最後,母親的眼眶有些濕潤:「我和你爸年齡大了,總有一天會離開。我希望我們離開的時候,這個世界上還有個人能像我們一樣愛你,有一種不可分割的關係……無論是丈夫,還是孩子。」


那一次的談話對董卿觸動很大,她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熱淚。因為工作關係,她不能在父母的身邊盡孝,也沒能讓他們享有兒孫承歡膝下的樂趣,反而讓二老在晚年仍要替未嫁的女兒憂心未來,她對父母感到十分愧疚,同時也下定決心:一定要讓父母安心釋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