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為什麼不引進西方主流科技?一旦引進,大清朝可能會地位不保

人淡然如菊 發佈 2020-01-05T04:00:29+00:00

對於我國西方史學家的論斷,均為從外國人的視角中對古中國的詮釋。也正因為外國人「偏居一隅」,所以,他們的推斷只是片面的。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對自己的歷史有個很直觀的認識。前段時間與外國朋友聊起乾隆時期清朝與英國的實力對比,那麼,延續康熙盛世的乾隆朝在世界上是否仍屬霸主之列?

對於我國西方史學家的論斷,均為從外國人的視角中對古中國的詮釋。也正因為外國人「偏居一隅」,所以,他們的推斷只是片面的。

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對自己的歷史有個很直觀的認識。前段時間與外國朋友聊起乾隆時期清朝與英國的實力對比,那麼,延續康熙盛世的乾隆朝在世界上是否仍屬霸主之列?筆者的結論是:當時的中國已遠遠落後與西方國家了。

我們首先站在十八世紀中國人的角度來看世界,天圓地方,中原作為大地的中心而對應著無垠的天空,中華文化是世界上最先進最輝煌的文化,所謂西方社會不過蠻夷爾爾……被局限在這種思維中的清朝人在無形中已輸人一籌了。

有了這種要命的「狂妄自大」,清朝人對外面的世界根本提不起興趣,在他們的認知中,舶來品都是「奇技淫巧」罷了,毫無可取之處。乾隆皇帝,清朝第六位皇帝,入關之後的第四位皇帝,自詡「十全武功」,無非就是登基後取得幾次對外戰爭的勝利。

而當時乾隆的敵人主要是回疆、蒙古、西藏,以及安南、緬甸等地,這些地方不論經濟、文化、軍事根本無法與大清匹敵。乾隆的敵人都是中原周邊的少數民族動亂,所以,很難讓朝廷產生危機感。簡而言之,乾隆的「十全武功」只不過是「比下有餘」罷了。

清朝的發展方式,順著千年來中原政權的慣性,毫無進展可言。那麼,為何十六世紀前的中國會讓世界為之色動?那是因為當時世界上大部分驚人的發明均始於中國,創造性就是中國領先世界的優勢。十六世紀後,中國人失去了創造性,自然也就失去了領先的資本。

中國不乏能人巧匠,但是,這些技術性人才在統治者眼中並不重要,他們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清朝學子均以榜上有名為人生理想,但是,考取功名的目的卻只是為了躋身仕途平步青雲,大量優秀人才被迂腐的思想腐蝕,摒棄「奇技淫巧」,鑽研「儒學大道」。

久而久之,清朝的科學工作者越來越少,科技的落後逐漸成為滿清全面落敗的伏筆。當英國海軍在各大洋所向披靡時,滿清統治者沒準連大西洋的名字都不知曉。放棄制海權,何談十八世紀世界強國?施行海禁等同於將世界拱手讓人。

1793年8月,馬戛爾尼一行抵達北京。同時,英國使團向清政府贈送了一批國禮,這其中就包括:

前膛槍等武器、望遠鏡、地球儀等天文學儀器、鐘錶和一艘英國最先進的110門炮艦模型。但清廷工匠、官員認為天球、地球之類的與清宮所陳列者並無差別,而裝飾反而不如中國,玻璃掛燈也與圓明園中者無異,所謂需要專人裝配的鐘表,其方法「並無奇巧」。

馬戛爾尼與乾隆會晤時,美國已獨立好幾年了。準確的說,英國人的版圖遠大於滿清,而當時的清朝人卻仍認為英國的土地仍只有那幾座島嶼。實際上,乾隆年輕時接觸過許多舶來品,郎世寧、南懷仁、湯若望等人,都曾向皇帝展示西方先進技術。

當時的西方傳教士們為了宗教目的,絕不會對乾隆藏私,乾隆能夠見識到的西方科技甚至在歐洲都未曾普及。那麼,為何乾隆會對這些先進科技視若無睹甚至嗤之以鼻呢?其實,乾隆的思想並不愚昧,否則,他也不會對鐘錶、火槍等邊緣科技大感興趣。

其實,皇帝比一般百姓聰明多了、見得多了,他可能就是揣著明白裝糊塗。乾隆之所以不引進西方主流科技,最根本的原因是害怕西方思想傳入中國,影響封建統治。有了這種觀念上的固守自封,傳承了幾千年的文明古國自然會陷入無法自拔的境遇。

當然,僅從數字來看,清朝仍雄踞世界。數不清的子民,數百萬的士兵,經濟總量世界第一。大清與其他世界強國存在巨大的貿易逆差,這也是馬戛爾尼始終對清朝保持敬意的原因。馬戛爾尼訪華後,一針見血的指出潛藏在滿清統治深處的許多問題。

首先,中國雖兵多將廣,但是,步兵裝備的熱武器均為火繩槍,這種武器早在明朝時期就已普遍裝備於火器營,直到清朝仍未普及全軍,更多的士兵則使用刀、長槍等冷兵器。明朝時期的紅衣大炮被清朝軍隊繼續使用,並未在技術上有任何革新。

子彈炮彈的每一顆都有可能存在誤差,每一門火器的後坐力、射程、威力等均存在不同,但先進的科技往往可以彌補這種誤差,達到統一標準,且可以做到量產,清朝兵工廠不論從產量還是質量都無法與西方國家比肩。

此外,清軍並無配套的熱兵器戰術,相比於英國人的「排隊槍斃」戰術,清軍仍使用落後的戰術體系。有些問題其實早在乾隆時期就已初見端倪,表面上強盛無匹的大清帝國早就走上了衰敗之路,倘若,乾隆朝清軍與英軍來一場正面碰撞,筆者認為:清軍則毫無勝算。

最後,我想引申的一點就是:將來如何避免這種乾隆這樣明知先進又不敢學的怪圈?如何避免先進文化被落後文化統治的災難?歷史不會改變,但是,我們則要以史為鑑。

參考資料:

【《馬戛爾尼訪華》、《乾隆朝的「奇技淫巧」》】

(圖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權,敬請聯繫我們刪除)

關鍵字: